Thursday, March 27, 2025

Concepts 101 Part 94: 問題 Questions

Hi,



過去小弟作為一個教練,問問題是家常便飯,如何問問題也實在講得太多,不如今天先研究一下一個更根本的課題: 究竟什麼是問題?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一切似乎都是為了提供答案而設,Google 每天處理的搜尋量達到驚人的 137 億次,等於每年近 5 兆次,被鋪天蓋地的答案包圍著,我們可能會錯以為自己是朝著肯定與正確前進,但真的嗎?

儘管整天都在問問題,我們很少在提出問題的那一刻,停下來注意自己應該問什麼問題,我們的問題,逐漸變成自動檢索資訊機器,問題的真正力量,亦因我們執著要獲得快速答案而被削弱。

那麼究竟「問題」是什麼呢?

字典通常能給我們不少洞悉,但今次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絕大多數的字典,對「問題」一詞的解釋,普遍是「為了引出資訊而措詞的句子」,換句話說,問題只是為了答案而存在,怪不得今時今日越來越少人提出問題,反正只是要取得資訊,上網搜尋不是更簡單直接了嗎?!

其實問題有五種功能-獲取資訊、澄清情況
促進參與說服影響反省檢討,字典定義中提到的引出資訊,頂多只是問題的五分一功能而已。

小弟又會如何定義
「問題」呢?

這只是小弟的個人定義,小弟認為問題是「啟動整理想法的一種表達」,上述除了「獲取資訊」外,其餘四種功能明顯地是整理想法後的結果,而「獲取資訊」其實也是在整理想法後,才能確定什麼才是合適的資訊。

因此若要使問題發揮最大效果,就需發問必須先行整理想法,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簡單來就,便是必須經過反覆思索才能回答的問題,哲學家們的問題,往往窮一生的思索,仍未得出解答。

那豈非浪費時間?

問題的效果非在答案,而是在思索過程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December 31, 2024

年終四問: 第九個「年終四問」

Hi,



小弟已很久沒有在這裡發文,現時小弟主要在小弟的 Ko-Fi 專頁 發佈文章,有興趣不妨到那裡一看。

年終四問是小弟的一個自己的每年小傳統,在這裡發佈也是小弟的另一個小傳統。

一年又到終結,小弟習慣會問自己四條問題,來一個回顧,讓自己能更清楚地前看

小弟的第九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令你倍感驕傲呢?

驕傲常常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其實沒做了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卻感到驕傲才是問題;今年你做了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一些你願意給你的子孫分享的事情呢?

2.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你希望能有機會再做好一點呢?

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絕對沒有辦法再做好一次,但你卻仍能作出補救,又或下次做得更好。

3.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能幫助你活出你希望的人生呢?

你的人生目的或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未發生的現實;現實的達成,靠你現在實實在在地做些什麼有幫助的事情。

4.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能障礙你活出你希望的人生呢?

人生與生活,已經有不少障礙,若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構成額外的障礙,豈非對自己,百上加斤。

小弟已於早前正式退休,希望下年仍有機會,在這裡與你分享另一組的年終四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December 30, 2023

年終四問: 第八個「年終四問」

Hi,


一年又將終結,又是時候小弟會問自己四條問題,來一個向後望向前看

小弟的第八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你去了那些地方旅行? 從中學到了什麼?

旅行給人機會,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事情,越遠方的地方,與我們的慣常越大差異,越能讓人反思。

2. 過去一年,你閱讀了那些書籍? 從中學到了什麼?

書籍是人與作者交流的媒介,閱讀不同的書籍,等於與不同的人交流,擴展自己的小世界。

3. 過去一年,你購買了什麼東西? 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購買的東西,連結著你的興趣,甚至是你的執著;忘記曾買過什麼? 查看一下你常到的購物網站的記錄,又或信用卡月結單,便知一二。

4. 過去一年,你觀看了什麼電影或劇集? 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喜惡的節目,反映著你的價值觀與信念;如希望拓闊自己的心胸,多看一些少看的節目,未嘗不是一個寓改進於娛樂的好方法。

每次旅行、閱讀、購買、觀看前後,也可先來一問,更是 在觀 Mindfulness 與活在當下的一種修鍊。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年終四問: 第七個「年終四問」

Hi,


一年又到尾聲,小弟慣常每年也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剖析現在策劃未來,你也不妨問問自己。

小弟的第七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當你面對壓力時,你能保持有多冷靜?

相信大家也明白到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的重要,人未必能避免壓力,但壓力是面對難題時的反應,保持冷靜等於直接減少壓力,少了壓力,人便更易想通難題。

2. 有多享受接收不同觀點的資訊?

請留意小弟不是指不同的資訊,而是同一資訊,但不同觀點下的看法

3. 有多延遲為重要事情作出決定?

短期感覺良好,與長期感覺安心的分別。

4. 有多常作出自我反省?

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想法、信念、態度、期望,也是自我反省,不去思考,那知是否仍然合適與正確?


研究發現,這好幾條問題,與是否堅韌快樂幸福寂寞沮喪焦慮,有著強烈的相關。

希望能借這幾條問題,大家也能過著未來幸福快樂的每一年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December 30, 2021

年終四問: 第六個「年終四問」

Hi,


又屆年終,小弟每年也都問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策劃未來,有興趣不妨也問問自己。

這是小弟的第六個年終四問

1. 過去一年,你做了些什麼感覺不太『正確』呢?

不太『正確』,不只是邏輯上的不太正確,感受上、情感上的不太正確也可以;感覺不太正確,未必真的不正確,但值得探討一下那裡出了問題 

2. 這些不太『正確』,是否將來還繼續做?

若然不做,會發生什麼事呢?

3. 若繼續做,是否可以修改做法呢?

問題可能不是出在事情本身,而只是在於做法。

4. 若然不做,值得做些什麼別的來代替呢?

什麼也不做,虛耗光陰而已。


任何時候,感覺不太『正確』,也是問個清楚的時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20

年終四問: 第五個「年終四問」

Hi,


年終將至,小弟每年也都問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策劃未來

今年是第五個年終四問

1. 我在人生中這一步,已經多久?

這條問題問的,可能是不止過去一年的事情;站開一點來看自己,你是否停在這裡已經很久了呢?

2. 我的下一步,可以是什麼?

就算你仍未能脫離現在的這一步,能知道下一步,更能讓人掌握方向

3. 我是否已經擁有所有所需,來做好自己?

有限帶來局限,年終正是時候,檢討一下自己的資源,看看有什麼欠缺,又有什麼不足?

4. 過去一年,我是否身心一致呢?

有些什麼不想做卻還是在做,又有些什麼想做卻沒有開始做呢? 身心一致地做,就算不成功,也覺愉悅,不枉一年。

其實年初、年中、年尾,也是時候,問個清楚。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December 31, 2019

年終四問: 第四個「年終四問」

Hi,

第四年的年終四問,又是年終,又是小弟問自己四條問題的時候;四條問題,是向後回望學習,亦是向前展望運籌

1. 我今年最大的誤解?

沒有多少人應察覺自己的理解,可能會只是一種誤解;發現自己的誤解,是最大的反省

2. 我今年最大的體會?

不是所有理解,也是體會;通過身體力行而領會的,才是體會,這也是所有資訊中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3. 我今年最大的停滯?

世上難有無止境的進步,中間夾雜著的停滯,不一定是障礙,可能是繼續前進的路標

4. 我今年最大的進步?

最佳的鼓勵,不是別人施予的,而是自己發現自己的進步。


每年四問,不管是為了檢討,還是計劃,也是在為自己締造另一個更好的開始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December 29, 2018

年終四問: 第三個「年終四問」

Hi,

年終將至,又是小弟問自己四條問題的時候;四條問題,作為過去一年的回顧,亦作為未來一年的前瞻

過去兩年,小弟與大家分享了兩組不同的年終四問,今年,小弟的第三組『四問』。

1. 我今年最大的錯誤?

犯錯沒有問題,不知自己犯錯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錯,才是問題。。

2. 我今年最大的難題?

不去想難題,難題也不會因此消失;知道面對的是什麼,更能預防、更能避免、更能從中學習。

3. 我今年最大的表現?

工作上,家庭上,人際上,情感上,又或任何範疇中,你最大、最出色的表現是什麼呢? 是什麼促成你的表現呢? 是你想達成的表現嗎? 如果再做,你會有什麼不同做法?

4. 我今年最大的得著?

得著,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得著是什麼? 有意義的得到,知道得到什麼才稱得上得著,你將得著更多。


每年四問,讓來年一個更好的開始;每天四問,給明天一個更佳的起點。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December 09, 2018

我的觀點: 答錯問題

Hi,

小弟最喜歡的,是在課堂上答錯問題的同學

什麼? 答錯問題還喜歡?

不錯,答錯了問題,便為其他同學帶來了審視的機會,使每一位同學,也更能自行想到正確的答案,不是太好了嗎?

答對問題不是更好嗎? 小弟也喜歡答對問題的同學,其實只要願意回答問題的,小弟也喜歡。

答對問題,令同學知道正確答案,當然很好,卻沒有能像答錯問題的,讓人反思

答對的同學,就好像是童話中的精靈,他們有魔法令人知道答案;答錯的同學,卻是天使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常有同學問我,為何連答錯了的同學,也能獲小弟的小卡片獎勵? 因為人生能有多少機會獎勵天使?!

Tuesday, December 04, 2018

門 一篇: 數據之門

Hi,

今年年初,不少同學也發現小弟換了一個襟章-那是一扇門。

門外廣闊天地,海量訊息,惟若不得其門而入,也是枉然。

門,是小弟 2018 年度課程的主題,今年的每一個課程,其實也在說門。

但 2018 年已近尾聲,為何現在才說呢?

誰說門必須在前方!


有朋友跟小弟說他很喜歡上課,因為希望多吸收知識;但,上課怎能吸收知識?

不管是上課,或是閱讀,又或是瀏覽網頁,在外邊的,全都只是數據,何來知識? 知識是靠自己通過思維轉化而成沒有人能給你任何知識,能給你的,只是數據。

數據,無關連的事實 Fact,但事實並非必是真相 Truth,故世上存在大量的虛假數據,舉例來說,有人說今天氣溫是 18 度,但其實是 24 度,那麼,這便是一個虛假的數據。

『今天氣溫是 18 度』當中不是存在關連嗎? 為何她只是數據?

關連是指她與你本身已擁有的數據,是否存在關連,否則她只是一件沒有用的數據而已;建立關連,等於你把數據化成資訊

資訊,當然有用。

現今,只是數據泛濫,絕非資訊泛濫,更非知識泛濫。

想獲取數據,現時最有效率的『門』當然是 Google 吧,可惜無論 Google 如何先進,她能給你的,極其量也只是數據;若 Google 真的能給人資訊知識,豈非任何人也變得擁有豐富學識?

未有 Google 前,最能用的數據之門,便是『問』;在『問』的過程中互動與思維,卻能為人帶來資訊與知識,可惜今天人寧願 Google,也不願發問,平白浪費機會。

『問』不難,『問』之後的思維才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August 18, 2018

以問解難 Part 1: 解難如解結

Hi,

遇到難題,不少人深感刻不容緩,只想立即解決。

到開始著手時,方始發覺如墜五里霧中,原來還弄不清難題是什麼的一回事,而自己身在難題裡的何方,根本懵然不知

若有好像蝙蝠一樣的雷達系統,宛如指路明燈,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問題,就是偵錯的雷達解難的明燈

但不是任何問題,而是合適的問題。

何謂合適的問題?

人們常說難題其實是機會的偽裝,但又有多少人能解開偽裝,發現內裡的機會呢? 當你懂得解開偽裝的秘密時,難題便真的等於機會,你就會成為一個『難題追尋者』而非大部份人努力在做的『難題迴避者』了

作為教練,我們是以問題來襄助別人,當對方遇到困難時,發問將會以兩個步驟來實踐定義難題發掘方案

解難如解結,必須先找到難題,然後才考慮徒手,還是運用什麼工具來解開。

什麼結最令人頭疼? 很大的一個結,又或很多個結

但,令人頭疼的結,往往並非最難解的結,皆因大及多,與是否難解,一點也沒有必然關係;再者,有些結根本不用解開,也不會影響繩索的運作,更甚者,有些結根本是必須存在的,因為它們是整個結構的一個部份。

故此,解難第一步,不是如何解難,而是先找出難題,再決定是否需要解決;如何解決,已是後話。

有難題隨即全程投入解決,往往徒勞無功,甚至得不償失。

本系列的下一部份,將會與大家共同研究,如何以問解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December 31, 2017

Coaching: 另一個『年終四問』

Hi,

每年年終,小弟皆問自己四條問題,作為過去一年的總結,也作為未來一年的藍圖。

去年年底,小弟提到了自己的年終四問;今年,小弟一改十多年的習慣,問了自己另外四條問題,希望對你也有一小點的參考價值。

1. 我還未達成什麼?

過去一年,你可能已完成了不少的任務,但有什麼重要任務,還未達成呢? 就算不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卻也可能亟需你的關注。

2. 我需要學到什麼?

從人生中學習,雖然老生常談,卻一點也沒錯,問問自己:你還需要學到些什麼呢? 自己的失敗,自己的成功,也是學習的關鍵來源

3. 什麼障礙了我?

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偏見,什麼習慣,什麼想法,給了我最大的阻力呢? 不要忘記的是,自己做了什麼,又或沒做什麼,障礙了自己呢? 更不要忘記的是,自己做了什麼幫助了自己跨越障礙呢?

4. 你忽略了什麼呢?

回顧過去一年,你忽略了什麼呢? 這些忽略,為你帶來了什麼結果呢? 明年你會否繼續忽略它們呢?

這四問,就算不在年終,任何時候,也覺合適。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July 23, 2017

Coaching: 教練基本零碎 Part 1

Hi,

過去數年,寫了多篇有關教練的文章,突然想寫一些教練零碎想法,在此小弟無意,也沒打算在三言兩語之間,把教練這門學問,講得一清二楚。

小弟今天只想,隨心地寫一些常為人忽略的教練基本零碎

首先,教練並非用來取代你已有的任何一種技術,她只是額外的一種,助人助己的技能。

1. 教練非發問。很多人認為教練是發問的學問,小弟並不否定,但比發問更形重要的卻是聆聽,當你能聽清楚以後,你自然會知道,跟著可以發問什麼。

聆聽沒有什麼技術可言,集中便是唯一的竅門,但今天的人,集中力每況愈下,不消片刻,別人在說什麼,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2. 形式非重要。至於發問是否開放式問題,根本不是重點,只要你是在令他想得更廣更深,而非更淺更窄,當中又沒有主觀引導,管他是什麼形式的問題,有效的問題,就是對方需要的問題。

當然,若對方根本不明白你的問題,如何了得的問題,也是徒然。

3. 教練非幫助。教練不會幫助對方解決難題,他的難題,是他自己的事,很多時我們只會越幫越忙而已。反之,挑戰對方,讓對方面對自己的難題,才是教練的必備能力;不去搖動對方的固有想法,教練的作用便難以全面發揮,但記著挑戰不是挑剔,挑戰也不是挑釁,挑戰更不是挑撥。

4. 教練非負責卸責,更是教練不容忽略的基本技術;卸責也是技術?若你不把責任卸回給對方,對方便很自然地會把部份他自己責任,交託於你;責任在誰身上,誰便需竭盡所能,係指他分擔了責任,同時也在縱容對方不盡全力,應付自己的難題。

今天就先談這四點,過兩天續談另外四點。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Updated: Nov 12 2017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6

Coaching: 年終四問

Hi,

作為教練,自然喜歡發問。

發問助人探知啟發反省,一年將盡,不是一個最佳時候,自我探知、自我啟發、自我反省一下嗎?

每年年底,小弟皆問自己四條問題,作為過去一年的總結,也作為未來一年的藍圖。

1. 我達成了什麼?

過去一年,你做了些什麼能令自己引以為傲呢?又或只是完成了什麼重要的任務呢?就算不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也可算是你的成就。

2. 我學到了什麼?

從完成上述成就的過程中,你學到了些什麼呢?自己的失敗,或者其他的情境中,又令你學到什麼呢?未必一定是新的學習,再次學到的,也值得來個檢討。

3. 什麼幫助了我?

什麼人,什麼事,什麼知識,什麼習慣,什麼想法,給予了我最大的助力呢?不要忘記的是,自己做了什麼幫助了自己呢?

4. 你的焦點是什麼?

回顧過去一年,你聚焦在那個方面呢?你又忽略了那個方面呢?明年你會聚焦在什麼呢?

這四問,就算不在年終,任何時候,也覺合適。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December 05, 2015

Coaching: 如何避免最錯的教練問題? Part 5

Hi,

等了這麼久,最錯的教練問題是什麼,應該可以揭盎吧?

那麼心急?你不知道心急正是教練的最大錯誤嗎?心急令我們催迫對方引導對方主導過程,這全都是教練的大忌

當你心急時,你就會急不及待地發問,還未想清楚問什麼,已經不斷在問,結果是胡亂地發問。

胡亂問題,當然就是錯誤教練問題的第五類;教練是通過問題來促進對方思維,胡亂發問只會令對方胡亂思維,那豈不是適得其反嗎?

教練學最常被人誤解的,必然是以為教練只是隨意發問,皆因表面地研究教練的問題,一般看不出什麼端倪,而真正的教練,卻是在腦中有著一個,甚或數個架構來設計其問題,好讓對方有系統地思維,自行找到解答。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若你想問對方難題的原因,你也會逐個原因來發問,而絕不會問問原因,然後又問問結果,跟著再問問難題的其他情況吧!

學習教練學,並不是學習問問題,而是知道要問什麼,才更能想對方想清想到;要知道要問什麼,需要的是暸解人的思維結構,然後按這個結構來發問。

學習教練,便是掌握這些結構,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教練,你不需要是心理學家,但卻要是一個思維的超然者

你的超然,才是能令對方超然地思索自己難題的背後推動

那麼最錯的教練問題是什麼呢?請放心,也請勿心急,下一篇將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後一回。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註冊事業教練www.excelcentre.net/rcac  

Friday, November 27, 2015

Coaching: 如何避免最錯的教練問題? Part 4

Hi,

說了這麼久,究竟最錯的教練問題是什麼?

對方說:每朝起床上班感覺很痛苦。

你卻問:你已經討厭了你的工作多久了?

這是一種非常錯的教練問題,她錯在那裡呢?

人家只是說是起床痛苦,你卻已演繹為他討厭自己的工作;從他的說話中,你根本不知他是否討厭,又或只是不喜歡,甚至他是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只是起床有點問題而矣。

這種演繹式問題極為常見,皆因我們不自覺已被自己的想法,蒙蔽了聽到的說話;由於對方覺得你誤解了他的意思,自然認為你沒有仔細聆聽他們,他們又怎會認真地回答你的問題呢?

更大的問題是你或可能誤導他們,令他們相信了你的演繹,這樣更直接違背了教練學的基本精神-促進他人自行思維

如何能夠避免這種錯誤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只用對方的說話,分毫不改!我們又不是對方,怎知他心中確實在想什麼呢?

演繹式問題應該是最錯的教練問題吧?

又不是,還有比她更差勁的問題,她能令你完全無法繼續發問。

那是什麼?請看下回大結局。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註冊事業教練-同時掌握教練學與事業發展秘訣www.excelcentre.net/rcac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15

Coaching: 如何避免最錯的教練問題? Part 3

Hi,

前兩文談到最錯的教練問題並不是封閉式問題,也不是冗長問題,那最錯的是什麼呢?

既然教練是要促進對方自行思維,最錯的當然是暗示式問題,亦即是問題中已暗示答案,好像問『你認為你需不需要先徵詢上司的看法?』、『你能否與你的朋友一同創業?』、『你如何看多多鼓勵下屬呢?』等等。

這類問題的特點,就是當中已藏有答案,當對方正在困惑如何解決難題時,你的暗示,正好是一盞明燈,但照到的,未必是適合他的答案,而只是你認為的正確答案

這種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你很想幫助對方,很想對方找到答案,不自覺下你為他想到了一個答案,但你知道你不能直接建議他,因此你便把答案內置於問題之中。

相信對方有能力自行找到解答,雖然那會多花一點時間,你自會停止這種暗示式問題,然後你便能開始發問真真正正問題-沒有內置答案的問題

由於問題中沒有答案,對方便需要自行探索,這才是發問,這才是教練。

當你容許對方自行尋找答案時,你會驚訝他能找到的答案,遠遠超越我們的預料;想深一層,那根本是最合理的結果,試問誰人能把他面對的情境,完完全全的告訴別人,在沒有全面的資訊下,我們又怎能為他人,想到更好的解答呢?

暗示式問題,當然絕對不好,縱使收窄了對方的思維頻譜,但至少你仍然能夠通過問題,讓他進行有限度的思維。又有什麼問題,能比暗示式問題更錯呢?

待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October 23, 2015

Coaching: 如何避免最錯的教練問題? Part 2

Hi,

前文談到最錯的教練問題並不是封閉式問題,那最錯的是什麼呢?

會不會是類似這種問題:『你認為你不能升職,或者應該是上司不揀選你升職的原因,可能你未必知道,但若然你知道的話,會是什麼呢?如果你不知道不要緊,你可以猜猜看,或者你會知道......』

這種冗長的問題,對方根本不會明白你究竟想問什麼,會有這種混亂的問法,皆因發問者,自己也不知想問什麼!

教練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協助對方澄清想法,但當問題如此混亂,試問又怎能讓人弄清思維呢?

發問前,請先停頓兩秒,想清楚要問什麼,然後才開始發問,這樣才是助人之道!

重點是當你還未弄清如何發問時,就請不要開口,閉上口慢慢思維,對方只會認為你正在仔細參詳其先前的答案,絕不會知道原來你還未知要問什麼!

冗長問題固然不好,但頂多只是擾亂了對方思維,也不會導致極端嚴重惡果,把它位列錯誤問題的首位,似乎有點言過其實,那最錯的教練問題是甚麼呢?

下回再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Coaching Excellence 專業教練證書課程www.excelcentre.net/ce

Thursday, October 15, 2015

Coaching: 如何避免最錯的教練問題?

Hi,

教練以問題促進他人思維,問錯問題,等於誤導對方,那不只是沒有效果,而是帶來損害

什麼問題才是最錯的教練問題呢?

這條問題,不管你是作為教練,還是上司、家長、老師、朋友,也不應問,否則你可能只是在害人,而非助人!

是否人們經常批評的封閉式問題 Closed-End Questions

太多人在說她的壞話,但她真的沒有什麼大罪,實在不值得如此下場。

所謂封閉式問題,就是那些有既定答案類型的問題,好像『你是否真的不願意?』,答案就只得是或否;『你是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習慣呢?』是另一個例子,因為答案只有一類,就是時間。

就算答案只得一類,那又有什麼罪名呢?當你要他想的,就是那一類答案,封閉式問題簡單而直接,節省了對方的腦力,又有什麼不好呢?

但人家說封閉式問題會引致誤導,所以不好!

一個人找你幫助他戒除壞習慣,你問他『你是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習慣呢?』,那又誤導了什麼呢?誤導不是源自封閉式問題,而是你問的內容!如果你問他『這個習慣是你跟什麼人學的呢?』,這也是封閉式問題,但它卻誤導對方是他學自其他人!

那麼開放式問題 Open-End Questions 是不是好的問題呢?

開放式問題,正是封閉式的相反,亦即是問題沒有既定答案類型,例如『你為什麼不願意戒除這個壞習慣呢?』,但這條所謂『好』的開放式問題,卻是一條誤導問題!它誤導對方不能戒除的原因,就是由於他的不願意!不是很多人很願意去做一件事,但卻因能力問題而做不到嗎?你那能肯定是他不願意呢?

換句話說,好與不好,根本不在乎問題是否開放,又或封閉!

最錯的教練問題是什麼呢?

下回分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Coaching Excellence 專業教練課程www.excelcentre.net/ce

Saturday, August 09, 2014

如何取得知識?Part 2 - 發問

Hi,


一生人學習最快的的階段最什麼時候?

年幼的時候,我們需由什麼也不懂,到學懂生活的基本技能;這些基本技能,看似簡單,實則複雜非常,小弟常說,若現在你才開始學行,保證大部份人還未學懂前已經放棄。

年幼的我們,不論什麼事,只要不懂,便會發問,難怪能學習得那麼快速。

人渴望得到知識,但當我們年長後,我們卻開始減少發問,只懂回答問題。不發問,因為擔心問錯問題,問了不應問的,問了不需問的,問了不可問的

碰到不懂的,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沒有答案,若然的話,請發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