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學習 NLP 真的很難。
君不見不少人學了 NLP,也只能道出 NLP 的點滴,卻不能隨心運用,觸類旁通?
為什麼學習 NLP 那麼困難?
不是因為 NLP 本身難,而是表達者用了不太合適的方法來表達,因此學習者用了不太合適的方法來學習。
這個不太合適的方法,不只令學習事倍功半,而是徒勞無功。
NLP 能促進思維的原因,在於她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式思維 Systemic Thinking,而不是一種線式思維 Linear Thinking。
要理解一個系統式思維,當然必須用上系統式思維,可惜絕大部份人的思想,也是慣常的線式,那又如何能真的弄懂她呢?
就算是 NLP 原創者最初的那幾本書,用的也是線式的表達,來試圖演繹一個系統式的 NLP,結果令大部份的讀者,摸不著頭腦,看得不明所以!
隨後的作者變得聰明了,不是他們用了系統式的表達方法,而是把 NLP 拆開,把原本是一個整體的系統,變成了失去聯繫的多個個體,背後的重大意義喪失了,換回的是變得容易理解,但她已經不再是她了,理解了又有何用?
你仰慕的一位女士或男士,小弟把他斬開數件送給你,他還是他嗎?
教授 NLP 是一個兩難局面,分拆易明,卻失去原意,整體難解,卻保留神髓。
小弟不才,只能想到先分後合,先拆開個別理解,然後再重新整合,縱觀全局;這樣便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值得。
小弟常說,每一個單元也是既獨立又連貫,大家聽多了,還以為是小弟的口頭禪,她其實是小弟教授 NLP 的最高指導原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注:本文原刊登於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6年5月號
NLP 執行師課程: www.excelcentre.net/nlp
Keith To's Ideas & Thoughts on NLP, Hypnosis, Coaching, Facilitation, Self Improvement, Personal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se seem to be nothing related. But from a Systemic Thinking perspective, they share similar nature and processes.
陶兆輝對身心語言程序學、催眠治療學、教練學、輔引學、自我改進、個人發展及商業發展的純個人看法;它們看似毫不相關,但當你從合整式思維角度來看,它們卻擁有相近的性質及過程;我將每隔數天不斷加入新的文章, 內容絕不敢認為是肯定正確, 旨在拋磚引玉而矣。
(All articles copyrighted by Keith To)
Thursday, May 26, 2016
Thursday, May 19, 2016
Saturday, May 14, 2016
我的觀點: 小弟不懂治病!
Hi,
小弟經常收到電郵查詢,要求小弟替他或他的親友,治療心理問題、精神疾病、又或情緒病等等,小弟每次也會即時拒絕,不是不願意幫助別人,而是無能為力。
小弟既不是精神科醫生,又不是臨床心理學家,也不是輔導員,小弟根本不懂治療這些問題!
但你不是什麼催眠治療師、身心語言程序學執行師及什麼教練嗎?
不錯,但這些什麼師都不會懂得治療各種心理問題的!
催眠治療是用作處理個人改進,以及身心疾病,至於後者,更需醫生證明適合使用催眠作為輔助,才能進行。
身心語言程序學是用於提昇自己的思維質素,而非用作治療疾病;教練學則是助人自行想通,加速達成目標目的,也非醫學或心理學。
小弟奉勸各位朋友,遇有心理精神困擾,請即時尋找合適的專業幫助,而非胡亂求治,越早求助,問題越易解決。
至於究竟應該找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還是輔導員幫助呢?最佳方法是詢問你的家庭醫生,他們自會詳加講解。
下列的社會服務機構,如有需要,他們或能提供協助:
香港心理衞生會-24小時熱線: 2772-0047
循道衞理中心-情緒輔導熱線: 2520-4933
生命熱線: 2382-0000
撒瑪利亞會: 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 2343-2255
東華三院關懷熱線: 2548-8411
明愛精神健康熱線: 3105-5337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小弟經常收到電郵查詢,要求小弟替他或他的親友,治療心理問題、精神疾病、又或情緒病等等,小弟每次也會即時拒絕,不是不願意幫助別人,而是無能為力。
小弟既不是精神科醫生,又不是臨床心理學家,也不是輔導員,小弟根本不懂治療這些問題!
但你不是什麼催眠治療師、身心語言程序學執行師及什麼教練嗎?
不錯,但這些什麼師都不會懂得治療各種心理問題的!
催眠治療是用作處理個人改進,以及身心疾病,至於後者,更需醫生證明適合使用催眠作為輔助,才能進行。
身心語言程序學是用於提昇自己的思維質素,而非用作治療疾病;教練學則是助人自行想通,加速達成目標目的,也非醫學或心理學。
小弟奉勸各位朋友,遇有心理精神困擾,請即時尋找合適的專業幫助,而非胡亂求治,越早求助,問題越易解決。
至於究竟應該找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還是輔導員幫助呢?最佳方法是詢問你的家庭醫生,他們自會詳加講解。
下列的社會服務機構,如有需要,他們或能提供協助:
香港心理衞生會-24小時熱線: 2772-0047
循道衞理中心-情緒輔導熱線: 2520-4933
生命熱線: 2382-0000
撒瑪利亞會: 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 2343-2255
東華三院關懷熱線: 2548-8411
明愛精神健康熱線: 3105-5337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May 13, 2016
NLP: 抽離-當成不是自己的!
Hi,
前文更有效的抽離,提到如何運用 NLP 的抽離技術來理解難題,當中講及紐約大學的一連串研究,她的另一項實驗,更能清晰地說明抽離的另外一種方法。
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不同的事件,並要求實驗者細心思索,其實它們主要是分為涉及自己,和與自己無關的兩大類事情,實驗者當然沒有被知會這個分野。
涉及自己的事件,實驗者大多只會想到事情的結果;至於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卻多能想到導致事件發生的起因。
要能解決難題,固然必須能想到事件的起因,當只能想到自己即將需要面對的結果時,自然帶來更大的情緒,進一步影響解難的質素。
抽離,就是把與自己相關的事情,當成不是自己的,除了能令心情更為輕鬆外,原來更能促進追索起因,一舉兩得,解難自能事半功倍。
如何能把事情當成不是自己的呢?
想像事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好像被上司責罵的不是你,而只是你某一位同事;再假設你要給這位同事一點建議,你會給他什麼意見呢?
正如前文提到,抽離就是增加距離,距離越遠,越能抽離;因此你更可再次想像,被責罵的不是你的同事,而是隔鄰公司的一位員工,甚至只是一位剛才在地鐵中,碰到的一位陌生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前文更有效的抽離,提到如何運用 NLP 的抽離技術來理解難題,當中講及紐約大學的一連串研究,她的另一項實驗,更能清晰地說明抽離的另外一種方法。
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不同的事件,並要求實驗者細心思索,其實它們主要是分為涉及自己,和與自己無關的兩大類事情,實驗者當然沒有被知會這個分野。
涉及自己的事件,實驗者大多只會想到事情的結果;至於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卻多能想到導致事件發生的起因。
要能解決難題,固然必須能想到事件的起因,當只能想到自己即將需要面對的結果時,自然帶來更大的情緒,進一步影響解難的質素。
抽離,就是把與自己相關的事情,當成不是自己的,除了能令心情更為輕鬆外,原來更能促進追索起因,一舉兩得,解難自能事半功倍。
如何能把事情當成不是自己的呢?
想像事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好像被上司責罵的不是你,而只是你某一位同事;再假設你要給這位同事一點建議,你會給他什麼意見呢?
正如前文提到,抽離就是增加距離,距離越遠,越能抽離;因此你更可再次想像,被責罵的不是你的同事,而是隔鄰公司的一位員工,甚至只是一位剛才在地鐵中,碰到的一位陌生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May 08, 2016
Saturday, May 07, 2016
Facilitation: Synergy 協和效應
Hi,
協和效應,不是要每個人也看到全局,而是『所有人』看到全局。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要『每個人』也看到全局,根本不切實際,這只會令人超載 Overloaded。
P.P.S. 『每個人』不等於『所有人』嗎?十個人中,『每個人』共有十個,『所有人』只得一個。
協和效應,不是要每個人也看到全局,而是『所有人』看到全局。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要『每個人』也看到全局,根本不切實際,這只會令人超載 Overloaded。
P.P.S. 『每個人』不等於『所有人』嗎?十個人中,『每個人』共有十個,『所有人』只得一個。
Wednesday, May 04, 2016
超然: 你能察覺那個重大矛盾嗎?
Hi,
以下是小弟於三月份時在 Excel Your Life 電郵月刊中的轉載文章。
相信很多朋友也曾看過這篇文章,但你有沒有發覺,這篇文章顯然有一個重大矛盾存在呢?小弟對文章的內容,半點興趣也沒有,卻深覺奇怪,為何那麼多的人,從未察覺這個隱藏的矛盾。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看故事時,身在其中,自然什麼也未能察覺而已。
超然一點,找出這個矛盾吧!
每月轉載: 人的一生
作者: 不詳
有一天,神創造了一頭牛。
衪對牛說:「你要整天在田裡替農夫耕田,供應牛奶給人類飲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給你 50 年的壽命。」
牛抗議:「我這麼辛苦,還只能吃草,我只要 20 年壽命,餘下的還給你。」
神答應了。
第二天,神創造了猴子。 神跟猴子說:「你要娛樂人類,令他們歡笑你要表演翻觔斗,而你只能吃香蕉。我給你 20 年的壽命。」
猴子抗議:「要引人發笑,表演雜技,還要翻觔斗,這麼辛苦,我活 10 年好了。」
神答應。
第三天,神創造了狗。 神對狗說:「你要站在門口吠。你吃主人吃剩的東西。我給你 25 年的壽命。」
狗抗議:「整天坐在門口吠,我要 15 年好了,餘下的還給你。」
神答應。
第四天,神創造了人。 神對人說:「你只需要睡覺,吃東西和玩耍,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盡情享受生命,我給你 20 年的壽命。」
人抗議:「這麼好的生活只有 20 年」
神沒說話。
人對神說「這樣吧。牛還了 30 年給你,猴子還了 10 年,狗也還了 10 年,這些都給我好了,那我就能活到 70 歲。」
神答應了。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的頭 20 年,只需吃飯、睡覺和玩耍。
之後的 30 年,我們像一條牛整天工作養家。
接著的 10 年,我們退休了,我們得像隻猴子表演雜耍來娛樂自己的孫兒。
最後的 10 年,整天留在家裡,像一條狗坐在門口旁邊看門。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不能並存的就是矛盾,小弟常說,矛盾只會存在於人的思維中,不能存在於現實,如果兩樣不能並存的物事真的並存了,那就證明它們是能並存的,矛盾自然不會存在。
P.P.S. 因此能察覺自己心中的矛盾,才是踏上現實思維的關鍵一步。
以下是小弟於三月份時在 Excel Your Life 電郵月刊中的轉載文章。
相信很多朋友也曾看過這篇文章,但你有沒有發覺,這篇文章顯然有一個重大矛盾存在呢?小弟對文章的內容,半點興趣也沒有,卻深覺奇怪,為何那麼多的人,從未察覺這個隱藏的矛盾。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看故事時,身在其中,自然什麼也未能察覺而已。
超然一點,找出這個矛盾吧!
每月轉載: 人的一生
作者: 不詳
有一天,神創造了一頭牛。
衪對牛說:「你要整天在田裡替農夫耕田,供應牛奶給人類飲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給你 50 年的壽命。」
牛抗議:「我這麼辛苦,還只能吃草,我只要 20 年壽命,餘下的還給你。」
神答應了。
第二天,神創造了猴子。 神跟猴子說:「你要娛樂人類,令他們歡笑你要表演翻觔斗,而你只能吃香蕉。我給你 20 年的壽命。」
猴子抗議:「要引人發笑,表演雜技,還要翻觔斗,這麼辛苦,我活 10 年好了。」
神答應。
第三天,神創造了狗。 神對狗說:「你要站在門口吠。你吃主人吃剩的東西。我給你 25 年的壽命。」
狗抗議:「整天坐在門口吠,我要 15 年好了,餘下的還給你。」
神答應。
第四天,神創造了人。 神對人說:「你只需要睡覺,吃東西和玩耍,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盡情享受生命,我給你 20 年的壽命。」
人抗議:「這麼好的生活只有 20 年」
神沒說話。
人對神說「這樣吧。牛還了 30 年給你,猴子還了 10 年,狗也還了 10 年,這些都給我好了,那我就能活到 70 歲。」
神答應了。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的頭 20 年,只需吃飯、睡覺和玩耍。
之後的 30 年,我們像一條牛整天工作養家。
接著的 10 年,我們退休了,我們得像隻猴子表演雜耍來娛樂自己的孫兒。
最後的 10 年,整天留在家裡,像一條狗坐在門口旁邊看門。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不能並存的就是矛盾,小弟常說,矛盾只會存在於人的思維中,不能存在於現實,如果兩樣不能並存的物事真的並存了,那就證明它們是能並存的,矛盾自然不會存在。
P.P.S. 因此能察覺自己心中的矛盾,才是踏上現實思維的關鍵一步。
Tuesday, May 03, 2016
NLP: 更有效的抽離
HI,
想像一下,當你遇上不如意時,好像你的老闆在責怪你的工作表現,你擔心失去工作,又或你的女朋友對你若即若離,你害怕她會離你而去。
結果,你不斷地思前想後,越想越擔憂,什麼也提不起興趣;旁人或會覺得你憂心忡忡,但你自己可能只覺心情不好。
這就叫壓力了。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呢?
你可以嘗試處理問題的癥狀,即是你的擔心,你可以直接跟老闆/女友談談,或者開始另找工作/伴侶。
你也可能會考慮解決問題的來源-壓力,你可以學習靜坐冥想,又或運用其他認知行為技術,來控制你的壓力。甚至你能更進一步,追尋事情的根源,從根本中解決。
你的選擇,大多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你的難題,如果你是聚焦的是難題的結果,那麼你就更有可能選擇前者;但如果你關注的是問題的起因,那麼你就會選擇後者了。
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與事件的距離,影響著你是著眼於起因,還是結果,因此間接地影響著你如何處理難題。
在他們一連串實驗中的其中一項裡,參與者被要求用五分鐘時間,來想像他們明天或一年後的生活,然後向他們提出了八個不同的事件,並要求他們盡力思索最多的可能起因及後果。
實驗結果如何?
越近的未來,人愈能想到更多的結果;越遠的未來,人卻愈能想到更多的起因。
NLP 教導我們抽離地看難題,好像從來只得一招,就是在地理上增加距離,即是把事情推得遠遠地看,這樣情緒便能大幅減輕,讓人冷靜地思維,解決難題也變得較為容易。
但抽離絕不只這麼一招,時間上的抽離,正是較為少人使用,但效果更為實用;時間距離越遠,我們越能想到難題的起因,促使我們更能徹底地解決難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NLP 執行師課程: www.excelcentre.net/nlp
想像一下,當你遇上不如意時,好像你的老闆在責怪你的工作表現,你擔心失去工作,又或你的女朋友對你若即若離,你害怕她會離你而去。
結果,你不斷地思前想後,越想越擔憂,什麼也提不起興趣;旁人或會覺得你憂心忡忡,但你自己可能只覺心情不好。
這就叫壓力了。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呢?
你可以嘗試處理問題的癥狀,即是你的擔心,你可以直接跟老闆/女友談談,或者開始另找工作/伴侶。
你也可能會考慮解決問題的來源-壓力,你可以學習靜坐冥想,又或運用其他認知行為技術,來控制你的壓力。甚至你能更進一步,追尋事情的根源,從根本中解決。
你的選擇,大多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你的難題,如果你是聚焦的是難題的結果,那麼你就更有可能選擇前者;但如果你關注的是問題的起因,那麼你就會選擇後者了。
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與事件的距離,影響著你是著眼於起因,還是結果,因此間接地影響著你如何處理難題。
在他們一連串實驗中的其中一項裡,參與者被要求用五分鐘時間,來想像他們明天或一年後的生活,然後向他們提出了八個不同的事件,並要求他們盡力思索最多的可能起因及後果。
實驗結果如何?
越近的未來,人愈能想到更多的結果;越遠的未來,人卻愈能想到更多的起因。
NLP 教導我們抽離地看難題,好像從來只得一招,就是在地理上增加距離,即是把事情推得遠遠地看,這樣情緒便能大幅減輕,讓人冷靜地思維,解決難題也變得較為容易。
但抽離絕不只這麼一招,時間上的抽離,正是較為少人使用,但效果更為實用;時間距離越遠,我們越能想到難題的起因,促使我們更能徹底地解決難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NLP 執行師課程: www.excelcentre.net/nlp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