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8, 2010

Announcement: CPC 改卷錯誤

Hi,

剛翻查 Certified Professional Coach 卷一,發現竟然改錯了其中一份中的一條選擇題,該考生亦因此由合格變成不合格。

經研究後,由於錯在小弟,而且成績亦已公布,小弟決定保持該名同學合格;為對其他同學公平起見,小弟決定所有該卷答對70%也算合格,我們將個別通知受影響的同學。

不便之處,請見諒。

為避免同樣事件再度發生,以後所有科目、所有考卷,將由分別評改兩次,改為分別計改三次。(當然包括最近的 Master Hypnotheray 補考)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July 27, 2010

Hypnosis: 具體與抽象

Hi,

有同學電郵詢問小弟:如何分辨具體與抽象?

何出此問?皆因在『轉化催眠治療學程序中,內在指導的意見必須具體

為什麼必須具體呢?抽象概念世界的事物,是心智符號,並非存在現實世界之中;既不屬於現實,卻要求受者於現實世界中執行,那焉能做到?這樣等於進一步削弱受者的信心,改進之路雪上加霜,又豈是我等二、三流催眠治療師所為,那是自動跌呢,直插九流。

查不止是內在指導的意見必須具體,凡從受者潛意識取得的正面訊息也需具體,否則也是無從實施。那如何分辨呢?

具體者,能接觸能量度能執行之謂也。

舉例來說,『你會努力練習英文』這句暗示,『努力』,難於量度;『練習』,如何練習呢?暗示中並沒有說明如何練習,那就難於執行,因此不是具體

再舉一例,『你會打電話給 Peter,跟他說英文』又如何呢?『打電話』,電話既能接觸,打電話又能執行;『說英文』,說或不說,肯定能夠量度,這句暗示當然不是抽象

不是叫大家說話不要抽象,因為根本無法做到,只是要大家在暗示時必須傾向具體而矣;日常生活,絕大部份說話也是抽象,因為概念以『抽象符號』代表,一個概念,就能包含大量資訊,溝通效率由此而生;再者,創意的產生,源自概念世界,創意者,現實世界尚未存在的事物,不具體者也!不能有效以抽象符號思維,創意就跟你絕緣。

學懂使用抽象學懂使用概念學懂使用符號,非但沒有問題,更是提升思維水平的捷徑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July 26, 2010

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二:陰陽平衡,外邪不侵

Hi,

陰陽平衡外邪不侵』,很基本的中醫理論,幾千年前,中國早已從臨床中印證出這個理念;但竟然需在數千年後的1987年,才在西方科研中取得證據身心治療才開始得到多一點的重視。

Kieclot-Glaser & Glaser 發現學生於考試期間,患病率大幅飊升,究其原因,壓力是也。

研究發現,非但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在我們的身體裡,均存在不少有害病毒細菌,但卻只有少數能最終發病;只要我們的身心防禦系統運作正常,病毒細菌也只嘆奈何,無法逞凶。

壓力者,外力比自身承受力大陰陽失調也,病發之基礎。

壓力之多少,視乎適應能力之大小,外力比適應能力大,陰陽失調也,壓力之來源。

因此,外力大小並非主因,更大適應能力才是重點;抗壓能力根本是一個絕對錯誤的概念,抵抗,導致更大的反向力;適應,化解外力於無形也。

所謂適應,修正自己配合世界是也。

那如何提升適應能力呢?下回再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July 25, 2010

Personal Development: 鋼之鍊金術師 FA-容格的自我實現之途!

Hi,

剛在電視上看了『鋼之鍊金術師FA』『尾二』一集,她談的正是容格原理中最難理解的那一部份-Self-Realization (譯作自我實現,又或自我覺察亦可,覺察,才能實現;Realization,一字雙解,兩者皆通,誠智慧也)。

你越渴望得到,你越得不到!

倚靠外在,永遠不是在瞭解自己,永遠未曾成長;沒有超越別人,更遑論超越自己了!

你在瞭解自己的過程中,知得越多,能力越強;但當你認為自己能力越強時,其實你已經攪錯了!你將迷失於束縛之中,這就是渴望的結果

渴望的結果,就是絕望

得意忘形,自會迷失;讓人不致迷失,給予人正確絕望,這就是真理

『自我』,你的真理之門,但那不是真理本身。

『自我』以為,『自我』什麼也能,其實什麼也不能;放開『自我』,真理之門才變成自由之門

自我 (Ego),回到原點,面對另一個自己 (Self 本我);你問他:你是誰?他說:我就是你!

當你放開『自我』 (Ego) 時 (放開,Surrender 正面的意義,不是負面的意義,又是一字雙解),你就能真的面對『本我』,與本我和解了,那才是真正的 Self-Realization

但當人以為我是『自我』時,人就不能放開『自我』,因為那是我。

鍊金術,其實那是『自我』,以為能鍊石成金;放開『自我』,就是真正的最終鍊成!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催眠治療師的真正任務,就是讓對方放開『自我』,看到自己難題的真相

P.P.S. 就算你不喜歡看動畫,又或你從沒看過『鋼之鍊金術師FA』,看看這一集吧,你將學到更多!

P.P.P.S. 『鋼之鍊金術師FA』,不是以前那一套『鋼之鍊金術師』,那一套為令觀眾易於明白,膚淺多了。

P.P.P.P.S. 想看那一集的話,或可在網上找到。

Updated: Oct 10 2017

Friday, July 23, 2010

Announcement: 心智符號學因黑雨關係,順延一週開課

Hi,

昨天因黑雨警告關係,原定昨天開課的心智符號學 Mental Symbology 將順延一週開課,稍後再行通知補課日期。

如果你之前未及報名,現在正合時機,儘快致電聖雅各福群會報名留位(2835-4394),並於下週四開課,否則又要等上四年!

連天也叫你要報讀本課程,那能逆天而行?(咁都得?!)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July 20, 2010

Systemic Thinking: 減排?根本不可能!

Hi,

前幾天的認證專業教練課程中,小弟提到全球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組織,就算繼續不斷努力敦促各國減排溫室氣體,後根本沒有可能成功

要對付的問題是全球的不斷增排,而想解決的方法,卻是直接的想減排,等於與難題直接對立,能成功嗎?

直接不是好嗎?不浪費精力迂迴曲折,那不是上策嗎?

直接解決是好,但不是指直接針對難題本身,而是打擊難題的根本起因,這等於硬要你不肯溫習的兒子勤力讀書,又或是強迫你不願歸家的女兒早點回家,這種直接,能有效嗎?

這就是所謂的First Order Change第一級別改變,亦即是強行改變難題,只改其果,不改其因;因在果還在,那能因在果不存!?

要改變,先究其因,就是那樣簡單,但大部份人卻還是浪費時間,不斷的希望能只改變果,無需理因!

難道世上這麼多人,沒有一個會想到這麼簡單的道理,而不去處理增排的起因嗎?

當然不是,只是那個原因,實在複雜難解,結果還是唯有只管結果,明知不可為而為也!

有方法嗎?有,當然那也不容易,不過還是你先想想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文刊登於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0年2月號

Systemic Typology: 對九型性格學的一個最大誤解

Hi,

上星期剛完成了至少三年才一度的命運重整工程課程,其中提及一項不少人對九型性格學的最大誤解,就是所謂的升級跌級

小弟在課堂中已清楚解釋,但小弟也理解仍有不少同學不能接受,因為這跟他以前學習的很不一樣,南轅北轍;但先入為主,要修正,談何容易,遂決定把這個概念寫出來,讓大家自行以理判斷。

九型人格中,有所謂升級概念,即由一種性格形態,昇華提升至另外一種,這種概念,本身根本不在Enneagram原理論中,只是後人加進去,但其中也有道理,可惜在『你教他,他教他他』的過程中,不知何時,出現了根本的誤解,結果是相信誤解版本的,竟多於相信原解的,你說不令人嗟嘆嗎?

舉例來說,3號性格的,有所省覺後,即能提升至6號性格的高位,亦即原本要叻認叻的3號,變成忠誠可靠的6號高位,聽起來既正面,且蠻有道理,但實則歪理也!

若要明白歪理所在,就要先明白各型性格的由來;各型性格的出現,皆因每人有著不同的基本需要,但沒法滿足,無意識地錯用了永不會成功的方法,來試圖滿足那個需要,結果形成各個號碼,各有有不同的行為特質;上述的3號,其基本需要為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用的方法是爭取外在表現,以證明其價值,但如因天時地理人和不能配合時,不惜欺騙,以求他人認同其卓越才能;而6號需要的卻是外在的指引,以能安心生活,免卻憂慮。

這些需要,無形中成為局限,因其促使一個人不停地去爭取滿足,但用的卻是越用越壞事的惡法,好像3號,越想人認同其價值,卻不惜欺騙,那又怎會讓人真的認同;就算不致於騙人,3號著眼的只是表面行為,那又怎會是真的價值呢?

說回先前那個誤解,一個3號,無論理解省覺了什麼,怎也不會由受一種需要局限,變成受另一種需要局限吧?如果真的會的話,那是什麼樣的提昇?那只是由一個監獄,轉到另一個監獄而矣!

就算變的是成為高級6號,也只是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滿足自己6號的需要,亦即通過忠誠可靠對人,別人也更願意給你提供指引(6號的需要),甚至乎學懂了自我指引,從此不用倚靠別人。一個3號,需要的不是指引,為何提升後,卻無端地改變了本身的基本需要?

進一步深入瞭解,各型性格,是由於童年時成長中,與父母長期的互動而產生出來的;不同的互動,令小朋友深覺缺乏了某種不同的需要,那種需要,便成為日後該型號性格的基本需要了。剛才所說的因省覺而提升,卻變成了另一種型號,莫非省覺能令人變得有著不同的童年,結果連型號也變了?

或許仍有人會說,童年當然不會改變,但對童年的看法卻可以改變;省覺令人察覺了對童年看法的誤解,因而有所改變;這又是另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3號的童年看法是認同母親,而6號則是認同父親,試問由認同母親,變成認同父親,又是那一門的省覺提升?

其實九型人格中,根本沒有升級這回事,只是當人在省覺的路途上,會出現類似另一個型號的高位行為,但那只是表面行為而矣,其內心需要,仍舊是原有型號;所謂升級,只是一種訊號,讓人知道,自己正在正確的路上發展改進,方向正確,繼續努力!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文刊登於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0年4月號

Top 5 Tips: Top 5 Ways to Understand Yourself 更能理解自己的五種方法

Hi,

要瞭解世上各式人事物,最大的障礙,不是什麼,只是自己;不瞭解自己,看到的東西,全被自己蒙蔽歪曲,那又焉能看清世事呢?

下列五點,只是小弟的一點愚見,希望能有助大家多瞭解自己一點。

1. 你的推動:什麼能鼓勵你、推動你。

2. 你的天份:你能無需什麼鍛練,便能做得很好的事情。

3. 你的興趣:做什麼你會特別享受,就算它會令你感到疲倦。

4. 你的惡習:習慣是有目的的,就是能滿足你一些未能滿足的需要,瞭解習慣,就能知道自己底下根本的缺乏。

5. 你的朋友:物以類聚,你的朋友,反映著你自己!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文刊登於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0年4月號

Top 5 Tips: Top 5 Food to Make You Smarter 令你更『聰明』的五種食物

Hi,

首先聲明,本文不是營養學指引,小弟更不是什麼營養學家,只是小弟在一些研究報告中找到一些有趣,又可能對你有用的資料,分享分享而矣。

大家也希望自己聰明一點,最簡單的方法,不是什麼奇怪的運動,而是你的日常飲食;以下是五種簡單方便的聰明食物,看起來沒有什麼害處的,但不管是什麼好東西,太多就會變成有害,凡事適可而止嘛!

1. 蘋果:蘋果含有豐富果糖,果糖提供能量,大腦需要能量。

2. 大豆:大豆含有Phenlyalanine,Phenlyalanine促成Dopamine,Dopamine提昇察覺及集中能力。

3. 紅肉:紅肉含有鐡質,紅血球需要鐡質,紅血球運輸氧氣,大用需要大量氧氣。(不喜歡紅肉?果仁、大豆、菠菜也含有不少鐡質!)

4. 咖啡因:咖啡因?真的是咖啡因,少量咖啡因,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有助集中及記憶。咖啡因的最佳來源?少量咖啡或綠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5. :水?血液需要水份,生化酶需要水份;大腦需要血液,大腦需要生化酶;水份不足,大腦根本無法正常運作,多點喝水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文刊登於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0年6月號

NLP: Content Reframe 內容換框法的誤解

Hi,

換框法Reframing,是 NLP 中最難理解,亦是最難活用的技術,但『框』卻是 NLP 既獨特,且至為核心的概念,能掌握換框,才能算真的瞭解 NLP 這門學問

『框』,是如何去想,而不是想的內容,因此,換框是改變如何去想,而不是改變想法的內容; 用 NLP 的慣常術語,前者是想法的 Context,後者是想法的 Content

但 Reframe 中卻有 Context Reframe,以及 Content Reframe混亂就從此開始了,不只是學習 NLP 的朋友弄錯,不少 NLP 的導師也弄得一塌胡塗。

首先先行解構 Content Reframe,如果譯作『內容換框法』,對真的明白 NLP 的朋友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只是一知半解的,就會造成混淆;很多人誤會 Content Reframe 內容換框法,換的是內容,即是把對方或自己的說話/想法內容也換掉,內容也換掉,那怎會還是換『框』呢?

Content Reframe 內容換框法,換的只是內容的框,簡單來說,就是內容的『意義』,例如啤酒是酒,但也可以只是飲料,汽水是飲料,但也可以是有氣的糖水,NLP 前題假設中的『沒有失敗,只有回饋』,就是一個經典內容換框法了。

Context Reframe 這個名字,又是另一個誤解的來源,Reframe 當然是作用於 Context,那還需註明?如果需要事先聲明,那是否意味著 Reframe 可以於 Content 內容層面運作?當然非也。

Context 一字,除了是指想法的框架外,亦解作情境,Context Reframe,實乃『情境』換框法,即同一想法說話內容,投放於不同情境下,意義也有所改變;舉例來說,兩人爭執,憤而殺人,那是罪行,在他人先襲擊你的情況下殺人,那是自衛;殺人這項行為的內容沒有改變,但情境不同意義亦有所分別

不論是 Content Reframe 意義換框法,還是 Context Reframe 情境換框法,共通的重點是在沒有改變內容本身,卻令自己或他人有新的體會。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文刊登於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0年6月號

Monday, July 19, 2010

Concepts 101 Part 44B: 快樂與愉快感覺 Part 2

Hi,

承接前文,有同學電郵問我:『中庸』是否獲取快樂的途徑?

我的看法?當然是!

首先要理解的是,什麼是中庸?中庸者,絕非傳統誤認為的中間,而是適合適當也;朱熹對中庸的注釋: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不偏者,剛好也,不偏不倚,不多不少。

說回快樂,為什麼不快樂?做了不適合、不適當的事,或是沒有做了適合、適當的事,得了不適合、不適當的結果,或是得不到適合、適當的結果,那當然不快樂。

『中庸』一書,並非什麼道德經典,而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實踐的手冊,教我們如何管人理己的手冊。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其實『中庸』真的是一本『道德』經典,皆因『天何親,唯是親』,而『中庸之謂也』。

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一:身心治療,最低標準

Hi,

身心互動,在今時今日,可謂人盡皆知,而且在古代中外醫學中,更經常性地佔一重要席位,但身心治療學的現代發展,卻有若老牛破車,舉步艱難。

究其原因,可說是既喜且悲,負責任的醫學界為了人類安全起見,一切皆以 Evidence-Based 為先,沒有充足直接證據的,皆摒諸門外;然而身心互動的關係,卻又是複雜而且間接,故大量的傳統中運用多年的身心治療方法,最後只能被稱作『心理作用』而矣。

小弟絕對沒有醫學研究大師們的認真治學態度,但亦不甘心人云亦云,過去多年來醉心搜尋相關資料,希望從大師們的艱深研究旁邊走走後門,不勞而獲。

既是不勞而獲,與大家分一點甘、同一點味也無妨,故決定下筆撰寫這一新的系列-身心治療學基礎論,能寫多少篇,言之尚早,亦可能只是不自量力,最後草草收場,萬勿見笑。

今天首先要談的,就是剛才說的『心理作用』了 。

如果某種身心治療方法,促成了某種『心理作用』, 而且效果是持續得到的,並於某一比例上,能重覆於其他同類情況的人身上,我們就應承認那種身心治療方法的可能性了。

至於是否採用,那就要看會否帶來負面的副作用,舉例來說,某人告訴我他每日飲兩杯鮮奶就能減輕身體的痛楚,而醫生亦不反對他飲用鮮奶,那麼,他若問我這種方法好不好,小弟絕不會作出半點反對。

這只是小弟著眼探索的最低標準,連這最低要求也辦不到,小弟絕不接納為可能有效的方法。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July 17, 2010

Concepts 101 Part 44: 快樂與愉快感覺

Hi,

課堂上,經常聽見同學在說:人生目標在於追尋快樂,但一旦問到什麼才是快樂,大部份同學也會變得無言以對,試想想,如果連快樂本身是什麼也未能清楚,我們那能尋得快樂?

今天小弟在一個課程中,問到同學們同一條問題-快樂是什麼?整個過程十分熱烈,從中我們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抽離一點來看,當中竟然沒有一個答案是在真的回答『快樂是什麼?』這條問題!

答案其中包括快樂屬於什麼範疇、獲取快樂的方法、獲取快樂後的結果等等,就是沒有什麼才是快樂的答案!我的結論就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快樂是什麼!

我不能給了大家一個確實的答案,因為我也不懂!

但我能肯定的是:『快樂』跟『愉快感覺』並不相同;我們常說的快樂,通常是指後者多於前者,後者只是一種感覺、一種短暫的狀態;由於它的短暫,而它本身卻又令人愉悅,結果不少人窮一生精力,不停地追求這種感覺。

至於前者,它是一種持久的狀態、一種能累積的狀態,它不會這刻來到,下一刻便消失得來去無蹤,因此我們無需不停的追尋,只要做了這種狀態的前置行為,它便不斷累積;這種狀態,或許就是亞理士多德說的 eudaimonia,又或是孟子說的『』,它們的前置行為又是什麼呢?

令人吃驚的是,兩位聖哲,雖是一東一西,除了他們出生的年份接近外(僅相距八年!),他們的觀點也是如此吻合,前者認為是『中度』,後者則教導我們行事符合義與道,義道者,中庸也!

中即快樂,有本可依,你會開始你的快樂累積之途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July 11, 2010

Hypnosis: 如何避免主觀引導?

Hi,

主觀引導催眠治療的大忌!

主觀引導,就是把我們自以為的,強加諸於對方;作為催眠治療師,我們無法知道對方的真正情況;強行灌輸,非但誤導對方,更障礙對方自行察覺,既危險,又浪費時間精力。

大部份的主觀引導,通常術者自己也不知道,因為我們不自覺地以為自己瞭解一些我們根本不瞭解的事情,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既然是無意識的,要避免主觀引導,難矣;除了不斷提醒自己以外,我們更需要具體有效的方法。

那如何避免呢?

主觀,就是有立場
引導,自然有引導的內容

要避免主觀引導,捷徑便是沒有立場沒有內容

要沒有立場,運用的詞語就必須中性,『想法』、『感覺』、『諗』、『覺得』、『做』、『發生』全都是傾向中性的字眼。

沒有內容的問題,除了給予對方更大空間去思維覺察外,更因此而無法作出引導,『仲有呢?』、『跟住呢』、『因為?』、『即係?』均是典型沒有內容的問題。

總合兩者,『你覺得點呀?』、『你有乜野諗法呀?』、『你做緊乜野?』等問題,則是既中性,又沒內容,那就難於主觀引導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July 04, 2010

Personal Development: 時不再來!

Hi,

月滿必虧,
日中則移,
時不再來,
榮難久藉。

新唐書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