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每年年終,小弟皆問自己四條問題,作為過去一年的總結,也作為未來一年的藍圖。
去年年底,小弟提到了自己的年終四問;今年,小弟一改十多年的習慣,問了自己另外四條問題,希望對你也有一小點的參考價值。
1. 我還未達成什麼?
過去一年,你可能已完成了不少的任務,但有什麼重要任務,還未達成呢? 就算不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卻也可能亟需你的關注。
2. 我需要學到什麼?
從人生中學習,雖然老生常談,卻一點也沒錯,問問自己:你還需要學到些什麼呢? 自己的失敗,自己的成功,也是學習的關鍵來源。
3. 什麼障礙了我?
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偏見,什麼習慣,什麼想法,給了我最大的阻力呢? 不要忘記的是,自己做了什麼,又或沒做什麼,障礙了自己呢? 更不要忘記的是,自己做了什麼幫助了自己跨越障礙呢?
4. 你忽略了什麼呢?
回顧過去一年,你忽略了什麼呢? 這些忽略,為你帶來了什麼結果呢? 明年你會否繼續忽略它們呢?
這四問,就算不在年終,任何時候,也覺合適。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Keith To's Ideas & Thoughts on NLP, Hypnosis, Coaching, Facilitation, Self Improvement, Personal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se seem to be nothing related. But from a Systemic Thinking perspective, they share similar nature and processes.
陶兆輝對身心語言程序學、催眠治療學、教練學、輔引學、自我改進、個人發展及商業發展的純個人看法;它們看似毫不相關,但當你從合整式思維角度來看,它們卻擁有相近的性質及過程;我將每隔數天不斷加入新的文章, 內容絕不敢認為是肯定正確, 旨在拋磚引玉而矣。
(All articles copyrighted by Keith To)
Sunday, December 31, 2017
Saturday, December 30, 2017
盲點: 通過混亂,離開混亂
Hi,
有朋友認為小弟最近一篇文章內的一句引用的名句,含有誤導及危險,小弟也不太想解釋,因為那篇文章,標題正是『異生洞悉』,而且明顯地小弟談的是那個劇集,而非那些引句,那些引句只是用作說明『異生洞悉』而已。
有人對這篇短文提出不同意見,正是『異生洞悉』,能有異議,小弟欣喜萬分。
但既然說得存在誤導與危險,就得研究一下那一句話了。
"Chaos isn’t a pit. Chaos is a ladder. Many who try to climb it fail and never get to try again. The fall breaks them. And some are given a chance to climb, but they refuse. They cling to the realm, or the gods, or love. Illusions. Only the ladder is real. The climb is all there is - Littlefinger"
小弟才疏學淺,不自量力地把它譯成中文如下...
「混亂並非坑洞,混亂是一條梯子,很多人嘗試攀爬卻失敗了,從此不再嘗試。跌倒摧毀了他們,有些人再次給予攀爬的機會,但他們拒絕了,他們墨守著固有領域,或神,或愛,全是幻象。只有那條梯子才是真實,攀爬就是所有。」
究竟是有什麼誤導,有什麼危險呢?
朋友認為這句話會誤導人只得一個方向,沒有其他選擇,而且無論成功與否,也會迫使人感到絕望,只有當人的能力不再能令他繼續向上爬,人才會於挫敗中停止。
小弟愚見?
若沒有了首兩句,或許會令人有點誤會。
首兩句是整段說話的前題、核心、骨節,放在首位,恰當得宜。
攀爬,不是為了向上爬,不是為了追尋成就,更不是為了強求成功,而是為了離開混亂的坑洞。
那句話是在說混亂帶來的,全是幻象,離開幻象,才是真實。
佛家的破執證空,道家的逍遙自在,儒家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異曲同功。
原句高明之處,在於同時以坑洞梯子,來比喻混亂;既是難題,又是解決,通過混亂,離開混亂;面對混亂,才能察知混亂。
我等凡人,又豈能出此妙句,只能混水摸魚,借題發揮。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句當中提到『或神,或愛,全是幻象』,不是指神與愛全是幻象,而是說拒絕離開混亂的人,假借神與愛之名,以作逃避。
有朋友認為小弟最近一篇文章內的一句引用的名句,含有誤導及危險,小弟也不太想解釋,因為那篇文章,標題正是『異生洞悉』,而且明顯地小弟談的是那個劇集,而非那些引句,那些引句只是用作說明『異生洞悉』而已。
有人對這篇短文提出不同意見,正是『異生洞悉』,能有異議,小弟欣喜萬分。
但既然說得存在誤導與危險,就得研究一下那一句話了。
"Chaos isn’t a pit. Chaos is a ladder. Many who try to climb it fail and never get to try again. The fall breaks them. And some are given a chance to climb, but they refuse. They cling to the realm, or the gods, or love. Illusions. Only the ladder is real. The climb is all there is - Littlefinger"
小弟才疏學淺,不自量力地把它譯成中文如下...
「混亂並非坑洞,混亂是一條梯子,很多人嘗試攀爬卻失敗了,從此不再嘗試。跌倒摧毀了他們,有些人再次給予攀爬的機會,但他們拒絕了,他們墨守著固有領域,或神,或愛,全是幻象。只有那條梯子才是真實,攀爬就是所有。」
究竟是有什麼誤導,有什麼危險呢?
朋友認為這句話會誤導人只得一個方向,沒有其他選擇,而且無論成功與否,也會迫使人感到絕望,只有當人的能力不再能令他繼續向上爬,人才會於挫敗中停止。
小弟愚見?
若沒有了首兩句,或許會令人有點誤會。
首兩句是整段說話的前題、核心、骨節,放在首位,恰當得宜。
攀爬,不是為了向上爬,不是為了追尋成就,更不是為了強求成功,而是為了離開混亂的坑洞。
那句話是在說混亂帶來的,全是幻象,離開幻象,才是真實。
佛家的破執證空,道家的逍遙自在,儒家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異曲同功。
原句高明之處,在於同時以坑洞梯子,來比喻混亂;既是難題,又是解決,通過混亂,離開混亂;面對混亂,才能察知混亂。
我等凡人,又豈能出此妙句,只能混水摸魚,借題發揮。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原句當中提到『或神,或愛,全是幻象』,不是指神與愛全是幻象,而是說拒絕離開混亂的人,假借神與愛之名,以作逃避。
Thursday, December 28, 2017
7 齣值得一看再看的近代電影 Part 6: 潛行凶間 Inception
Hi,
7 齣值得一看再看的近代電影,本來是小弟在 Facebook 專頁的一個欄目,但那邊的朋友好像對近代電影,或容格的個體化 Individuation,不太感興趣,故決定停止在那邊的點評資訊。
宣佈停止後,收到了多位同學的留言,希望小弟能繼續點評。
說好了停止,當然要停止,但既然有知音人,加上小弟真的希望能完成這個系列,故決定轉移陣地到小弟另一個 Facebook 專頁來發表。
寫這個系列,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隨意把七齣電影,胡亂拼湊而成,實則小弟是從數十部與容格的個體化原理相關的電影中,精挑細選其中七套,再點評其中最為關鍵的部份。
由於最後的兩齣電影,是七套中最多容格元素的,故未必能一一盡錄;若越多朋友觀看這個帖子,小弟將不斷增加點評。
當然,若越多朋友讚好,點評也會越為詳盡,等價交換也。
--------------------------------------
夢境其實不是夢境,三個人的夢境,三個人的旅程,三個人的人生。
三個人的內心斷裂,周而復始地自我折磨。
一個接納了期望陰影,一個擁抱了死亡陰影,一個接受了內疚陰影。
最終各自回歸完整。
--------------------------------------
第一度後註: 父親的期望,自己的死亡,害死妻子的內疚。
--------------------------------------
第二度後註: 為何每一層夢境,也有那麼多的槍戰打鬥場面呢?
從佛洛依德的角度來看,那是無意識的防衛機制。
從容格觀點來看,那是相異兩面的對質,對質促進互相明白,充分的明白,造就和解。
--------------------------------------
第三度後註: 三種內心斷裂,三種復原過程,面對在童年的傷害,釋懷被出賣的憤怒,放下對他人的依附。
--------------------------------------
延伸閱讀: 起承轉結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想繼續閱讀小弟對這齣電影不斷增加的點評,可參閱: https://www.facebook.com/ktprograms/videos/1743224915985310/
7 齣值得一看再看的近代電影,本來是小弟在 Facebook 專頁的一個欄目,但那邊的朋友好像對近代電影,或容格的個體化 Individuation,不太感興趣,故決定停止在那邊的點評資訊。
宣佈停止後,收到了多位同學的留言,希望小弟能繼續點評。
說好了停止,當然要停止,但既然有知音人,加上小弟真的希望能完成這個系列,故決定轉移陣地到小弟另一個 Facebook 專頁來發表。
寫這個系列,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隨意把七齣電影,胡亂拼湊而成,實則小弟是從數十部與容格的個體化原理相關的電影中,精挑細選其中七套,再點評其中最為關鍵的部份。
由於最後的兩齣電影,是七套中最多容格元素的,故未必能一一盡錄;若越多朋友觀看這個帖子,小弟將不斷增加點評。
當然,若越多朋友讚好,點評也會越為詳盡,等價交換也。
--------------------------------------
夢境其實不是夢境,三個人的夢境,三個人的旅程,三個人的人生。
三個人的內心斷裂,周而復始地自我折磨。
一個接納了期望陰影,一個擁抱了死亡陰影,一個接受了內疚陰影。
最終各自回歸完整。
--------------------------------------
第一度後註: 父親的期望,自己的死亡,害死妻子的內疚。
--------------------------------------
第二度後註: 為何每一層夢境,也有那麼多的槍戰打鬥場面呢?
從佛洛依德的角度來看,那是無意識的防衛機制。
從容格觀點來看,那是相異兩面的對質,對質促進互相明白,充分的明白,造就和解。
--------------------------------------
第三度後註: 三種內心斷裂,三種復原過程,面對在童年的傷害,釋懷被出賣的憤怒,放下對他人的依附。
--------------------------------------
延伸閱讀: 起承轉結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想繼續閱讀小弟對這齣電影不斷增加的點評,可參閱: https://www.facebook.com/ktprograms/videos/1743224915985310/
Tuesday, December 26, 2017
Announcement: 由周刊演化成雙周、月、季刊
Hi,
卓越生命期刊,自 2002 年發行,至今轉眼 15 年,世界變動,新的媒體不斷浮現,舊去新來,這是符合自然的原則。
電郵刊物,十多年前是新事物,能迅速提供資訊;但今時今日,電郵這種快速通訊介面,早已被其他社交媒體逐漸取代。
小弟敢言,未來十年,電郵也絕不會沒落,只是角色有變而已。
電郵,可慢慢閱讀,更適合深入的探討。
1. 由上一季起,卓越人生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這個電郵刊物,正式改為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次,每期深入研討一個課題,引發你的思維,讓你更能透徹把握。
訂閱卓越生命季刊: excelcentre-subscribe@yahoogroups.com
2. 快速精簡的資訊,小弟早已調整在 Facebook 中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下列網頁…
微型知識專頁: www.excelcentre.net/fb
課程公告專頁: www.facebook.com/ktprograms
3. 近年人們喜歡看圖,多於看字,雖然小弟仍然堅信,文字能傳達更具深度的意義,但一圖勝千字,也是事實,較小弟近日亦開展使用 Instagram,來轉達另一種形式的資訊。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excelcentre/
4. 圖,加上文字,會是一個完整的思維媒介,因此小弟最近啟動了一個新的網站-圖文展意,小弟撰文多年,經常想在網上,找到合適貼題的插圖與字句,可惜每每事與願違,還是自行製作較為妥當;因此在這個網頁的所有圖象,皆由小弟自己製作,水平未如理想,還請見諒。
圖文展意: www.generatif.com
最後,小弟衷心希望你能喜歡新版的卓越人生季刊,讓小弟與你一起,持續深入探討各個人生課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本文原意念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三季號
卓越生命期刊,自 2002 年發行,至今轉眼 15 年,世界變動,新的媒體不斷浮現,舊去新來,這是符合自然的原則。
電郵刊物,十多年前是新事物,能迅速提供資訊;但今時今日,電郵這種快速通訊介面,早已被其他社交媒體逐漸取代。
小弟敢言,未來十年,電郵也絕不會沒落,只是角色有變而已。
電郵,可慢慢閱讀,更適合深入的探討。
1. 由上一季起,卓越人生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這個電郵刊物,正式改為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次,每期深入研討一個課題,引發你的思維,讓你更能透徹把握。
訂閱卓越生命季刊: excelcentre-subscribe@yahoogroups.com
2. 快速精簡的資訊,小弟早已調整在 Facebook 中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下列網頁…
微型知識專頁: www.excelcentre.net/fb
課程公告專頁: www.facebook.com/ktprograms
3. 近年人們喜歡看圖,多於看字,雖然小弟仍然堅信,文字能傳達更具深度的意義,但一圖勝千字,也是事實,較小弟近日亦開展使用 Instagram,來轉達另一種形式的資訊。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excelcentre/
4. 圖,加上文字,會是一個完整的思維媒介,因此小弟最近啟動了一個新的網站-圖文展意,小弟撰文多年,經常想在網上,找到合適貼題的插圖與字句,可惜每每事與願違,還是自行製作較為妥當;因此在這個網頁的所有圖象,皆由小弟自己製作,水平未如理想,還請見諒。
圖文展意: www.generatif.com
最後,小弟衷心希望你能喜歡新版的卓越人生季刊,讓小弟與你一起,持續深入探討各個人生課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本文原意念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三季號
Monday, December 25, 2017
Coaching: 教練的浮現
Hi,
教練 Coaching 應用於非運動領域上,今天大多數的朋友早已聽聞,甚至懂得如何實施。
教練這種學問,出現至今只是區區的三十多年,奇怪的是,沒有多少人知道她的來歷,她既沒有始創人,也不是什麼研究的成果,好像憑空突然出現似的。
更奇怪的是,那麼多的企業及個人,現在每天也在運用這門學問,卻沒有多少人,尋根究底,找出她的本源。
教練學問,絕不是什麼人創辦出來,也不是從那家大學研究出來,更不是由某家顧問機構設計出來,否則自然會有記錄;若不是刻意製造出來,她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她是自然而生的。
她是浮現出來的。
浮現 Emergence,一種複雜系統突然產生的新現象。
浮現 Emergence,一個複雜的單元,由多個簡單細小的單元,互相影響,互相配合,自然產生。
以非學術的話語來說,教練是由幾門不同的課題,互動互合後自然發生的。
自三十多年以來,世界日趨複雜,這個情況由西方肇始,尤以美國最為顯著,而且世界並不只是複雜,變化速度亦與日俱增;這種情況,相對人類數千年穩定的歷史,最恰當的形容,可以是我們身處一個急速流動的世界。
急速流動的世界,醞釀出各種盤根錯節的難題,這些難題,前所未有,各方有識之士,嘗試運用不同學問來解決,當中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東西方哲學、教育學等等。
各界人物,各種學說,與現實環境積極互動下,逐漸浮現多種可能應付方法,教練學便是其一。
教練學所以浮現,因其與現今複雜環境同質-開放、流動、互聯、多樣。
教練學所以有效,因其以包容對應開放,以動態對應流動,以合整對應互聯,以協和對應多樣。
教練學所以流行,不是偶然,而是難題創造解決的自然一步。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原文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三季號
教練 Coaching 應用於非運動領域上,今天大多數的朋友早已聽聞,甚至懂得如何實施。
教練這種學問,出現至今只是區區的三十多年,奇怪的是,沒有多少人知道她的來歷,她既沒有始創人,也不是什麼研究的成果,好像憑空突然出現似的。
更奇怪的是,那麼多的企業及個人,現在每天也在運用這門學問,卻沒有多少人,尋根究底,找出她的本源。
教練學問,絕不是什麼人創辦出來,也不是從那家大學研究出來,更不是由某家顧問機構設計出來,否則自然會有記錄;若不是刻意製造出來,她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她是自然而生的。
她是浮現出來的。
浮現 Emergence,一種複雜系統突然產生的新現象。
浮現 Emergence,一個複雜的單元,由多個簡單細小的單元,互相影響,互相配合,自然產生。
以非學術的話語來說,教練是由幾門不同的課題,互動互合後自然發生的。
自三十多年以來,世界日趨複雜,這個情況由西方肇始,尤以美國最為顯著,而且世界並不只是複雜,變化速度亦與日俱增;這種情況,相對人類數千年穩定的歷史,最恰當的形容,可以是我們身處一個急速流動的世界。
急速流動的世界,醞釀出各種盤根錯節的難題,這些難題,前所未有,各方有識之士,嘗試運用不同學問來解決,當中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東西方哲學、教育學等等。
各界人物,各種學說,與現實環境積極互動下,逐漸浮現多種可能應付方法,教練學便是其一。
教練學所以浮現,因其與現今複雜環境同質-開放、流動、互聯、多樣。
教練學所以有效,因其以包容對應開放,以動態對應流動,以合整對應互聯,以協和對應多樣。
教練學所以流行,不是偶然,而是難題創造解決的自然一步。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原文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三季號
Thursday, December 21, 2017
五秒想法: 弱勢變強勢
Hi,
今天剛看了一篇專欄文章,作者談到近年的一個普遍現象:當弱勢被視作弱勢時,頓時變成強勢。
小弟無法不能贊同。
抄襲地多加一句:當強勢被視作強勢時,頓時變成弱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可能小弟說的弱勢強勢,未必是你心中想的弱勢強勢。
今天剛看了一篇專欄文章,作者談到近年的一個普遍現象:當弱勢被視作弱勢時,頓時變成強勢。
小弟無法不能贊同。
抄襲地多加一句:當強勢被視作強勢時,頓時變成弱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可能小弟說的弱勢強勢,未必是你心中想的弱勢強勢。
Monday, December 18, 2017
夢結構 Part 1: 起承轉結
Hi,
已經很久沒有寫過有關解夢的文章,忽然很想寫一篇,隨即動筆。
大家放心,這不是一篇推廣課程的文章,因為小弟暫時還未打算再辦解夢課程。
故事可會有起承轉結四部曲,原來夢境也一樣;根據容格 Jung 的看法,夢境起初先交待時間人物地點,以及如何踏出夢境的第一步;第二階段是一個累積的過程,足夠的累積引發高潮,迅即步進第三階段,通常伴隨著情境突變,又或形勢逆轉,夢境最後回復到另一個不同的正常,另一個迥異的開始。
夢境可以只是夢境,她也可以是人生的一個插曲,更可以是整個人生。
但為什麼不見得每一個人生,也是一個出色的故事?
因為太多人連第一步也沒有踏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已經很久沒有寫過有關解夢的文章,忽然很想寫一篇,隨即動筆。
大家放心,這不是一篇推廣課程的文章,因為小弟暫時還未打算再辦解夢課程。
故事可會有起承轉結四部曲,原來夢境也一樣;根據容格 Jung 的看法,夢境起初先交待時間人物地點,以及如何踏出夢境的第一步;第二階段是一個累積的過程,足夠的累積引發高潮,迅即步進第三階段,通常伴隨著情境突變,又或形勢逆轉,夢境最後回復到另一個不同的正常,另一個迥異的開始。
夢境可以只是夢境,她也可以是人生的一個插曲,更可以是整個人生。
但為什麼不見得每一個人生,也是一個出色的故事?
因為太多人連第一步也沒有踏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December 10, 2017
Thinking: 零的迷思 Part 3: 以零導人
Hi,
零的迷思這個課題,已經談了兩回,今次應是尾聲。
最初使用『零』這個概念的古人,肯定充滿智慧的,因為他們懂得欣賞『零』代表著的『沒有』。
全部不是全部,所有不是所有,因為肯定還有,在你的思想範圍之外。
『所有』並不包含『沒有』,『沒有』卻產生『所有』。
人偏好『所有』,殊不知『所有』令人葬送了『沒有』的超然,迷失於自己的『所有』之中。
當任何數字加上『零』時,結果還是最初那個數字,不斷的加,卻絲毫沒變,加上的,去了那裡呢?
當任何數字減去『零』時,結果還是最初那個數字,不斷的減,卻絲毫沒變,減去的,去了那裡呢?
當任何數字乘以『零』時,結果變成『零』,任何物事,重覆『零』次,能不是『零』嗎?
當任何數字除以『零』時,結果變成『無限』,不分不割,才能看到整體,看到整體,能不是『無限』嗎?
『零』,讓人超越二元對立的局限,助人者,先學懂欣賞『零』,才能以『零』啟導別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零的迷思這個課題,已經談了兩回,今次應是尾聲。
最初使用『零』這個概念的古人,肯定充滿智慧的,因為他們懂得欣賞『零』代表著的『沒有』。
全部不是全部,所有不是所有,因為肯定還有,在你的思想範圍之外。
『所有』並不包含『沒有』,『沒有』卻產生『所有』。
人偏好『所有』,殊不知『所有』令人葬送了『沒有』的超然,迷失於自己的『所有』之中。
當任何數字加上『零』時,結果還是最初那個數字,不斷的加,卻絲毫沒變,加上的,去了那裡呢?
當任何數字減去『零』時,結果還是最初那個數字,不斷的減,卻絲毫沒變,減去的,去了那裡呢?
當任何數字乘以『零』時,結果變成『零』,任何物事,重覆『零』次,能不是『零』嗎?
當任何數字除以『零』時,結果變成『無限』,不分不割,才能看到整體,看到整體,能不是『無限』嗎?
『零』,讓人超越二元對立的局限,助人者,先學懂欣賞『零』,才能以『零』啟導別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Concepts 101 Part 17A: 事實與真相
Hi,
前兩天,小弟剛在 Mind Tech 課程中,提到事實 Fact 與 真相 Truth,並不相同,可惜不少人卻把它們混為一談。
舉例來說,有人說自己講的是事實,但他的意思,其實是指自己說的是真相。
事實是能觀察的物事,真相是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
今天翻看了二十年前的一齣舊戲-聖戰奇兵,片中一段由夏里遜福扮演考古學教授的對白,實在來得巧合:『考古學是尋找事實,而非真相;如果你有興趣的是真相,讀哲學好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前兩天,小弟剛在 Mind Tech 課程中,提到事實 Fact 與 真相 Truth,並不相同,可惜不少人卻把它們混為一談。
舉例來說,有人說自己講的是事實,但他的意思,其實是指自己說的是真相。
事實是能觀察的物事,真相是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
今天翻看了二十年前的一齣舊戲-聖戰奇兵,片中一段由夏里遜福扮演考古學教授的對白,實在來得巧合:『考古學是尋找事實,而非真相;如果你有興趣的是真相,讀哲學好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December 07, 2017
以圖達意 精簡版: 不管你看不看到,他們仍可以存在!
不明白? 數數圖中有多少隻天鵝,答案是 10 隻!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篇是『以圖達意 精簡版』的最後一篇,以後她們只會在小弟的最新網頁- www.generatif.com 中,再與大家見面。
Monday, December 04, 2017
Thinking: 大堡礁真的正在邁向死亡?
Hi,
全球不少傳媒也在說: 「大堡礁正在邁向死亡」,是否真的如此呢?
不少科學家及環保人士,也堅決相信,在過去一年,他們不斷呼籲,希望全球合力挽救這個世界自然奇觀。
澳洲政府的態度曖昧,故被人認為她為了保障旅遊收益,刻意淡化事情。
另一方面,又有別的專家,指出珊瑚白化的程度是被人誇大其詞,也有主張那是自然週期變化的一部份而已。
究竟事實真的是怎樣的呢?
小弟不是專家,不敢妄下定論,但小弟對某位專家的觀點,卻深感興趣。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礁岩復育部門主管瓦臣菲爾德指出:大堡礁極其遼闊,很多人無法理解那樣規模的事物。
不只是大堡礁這種幅員廣達 344,400 平方公里的事物,我們日常接觸的事情,那一件不是與其他事情縱橫交錯,互為關係呢? 我們又何嘗能真的看清全局呢?
大部份人觀察與思維,只區限於局部 Local,卻完全忽略了整體 Global;任誰也知縱觀大局的重要,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看局部,清晰卻狹窄;觀整體,廣泛卻模糊。明白兩者差異,顯然不會是那個更為優越,而是兩者兼容。
小弟愚見,助人之道,旨在同時啟動兩種思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截至 2016 年底,大堡礁珊瑚整體白化率約為 22%,可算極不尋常,但部份區域完全沒受影響,而某些地方死亡率竟達 67% 之大,箇中原因,亟需澳洲政府及專家們正視。
全球不少傳媒也在說: 「大堡礁正在邁向死亡」,是否真的如此呢?
不少科學家及環保人士,也堅決相信,在過去一年,他們不斷呼籲,希望全球合力挽救這個世界自然奇觀。
澳洲政府的態度曖昧,故被人認為她為了保障旅遊收益,刻意淡化事情。
另一方面,又有別的專家,指出珊瑚白化的程度是被人誇大其詞,也有主張那是自然週期變化的一部份而已。
究竟事實真的是怎樣的呢?
小弟不是專家,不敢妄下定論,但小弟對某位專家的觀點,卻深感興趣。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礁岩復育部門主管瓦臣菲爾德指出:大堡礁極其遼闊,很多人無法理解那樣規模的事物。
不只是大堡礁這種幅員廣達 344,400 平方公里的事物,我們日常接觸的事情,那一件不是與其他事情縱橫交錯,互為關係呢? 我們又何嘗能真的看清全局呢?
大部份人觀察與思維,只區限於局部 Local,卻完全忽略了整體 Global;任誰也知縱觀大局的重要,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看局部,清晰卻狹窄;觀整體,廣泛卻模糊。明白兩者差異,顯然不會是那個更為優越,而是兩者兼容。
小弟愚見,助人之道,旨在同時啟動兩種思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截至 2016 年底,大堡礁珊瑚整體白化率約為 22%,可算極不尋常,但部份區域完全沒受影響,而某些地方死亡率竟達 67% 之大,箇中原因,亟需澳洲政府及專家們正視。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17
Sunday, November 26, 2017
我的運作模式: 我相信的是什麼 Part 3 - 然後 Then
Hi,
不少人裹足不前,因為不知道下一步可以如何。
很多人,由於不知道跟著會如何,結果困惑於現在,更甚者閉鎖自己於過去。
如何開啟未來?
當然是由下一步開始。
下一步,不是遙遠的未來,固然更為具體,更能掌握。
如何聚焦於下一步?
然後? / Then?
『Then』是小弟的口頭禪,也是小弟對別人、對自己的一種提醒。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不少人裹足不前,因為不知道下一步可以如何。
很多人,由於不知道跟著會如何,結果困惑於現在,更甚者閉鎖自己於過去。
如何開啟未來?
當然是由下一步開始。
下一步,不是遙遠的未來,固然更為具體,更能掌握。
如何聚焦於下一步?
然後? / Then?
『Then』是小弟的口頭禪,也是小弟對別人、對自己的一種提醒。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November 24, 2017
Thursday, November 23, 2017
五秒想法: 風水命理
五秒想法: 步驟是什麼?
Hi,
步驟是什麼?
步驟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指示。
為何需要具體?
因為單靠步驟的人,沒有能力理解步驟背後抽象的理念。
步驟從何來?
由一些能理解抽象理念的人,設計給不能的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步驟是什麼?
步驟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指示。
為何需要具體?
因為單靠步驟的人,沒有能力理解步驟背後抽象的理念。
步驟從何來?
由一些能理解抽象理念的人,設計給不能的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November 20, 2017
Inspirational Songs 勵志歌曲 Part 10: What a Feeling, by Irene Cara
Hi,
你的夢想?
你的熱誠,
令她實現。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你的夢想?
你的熱誠,
令她實現。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November 19, 2017
Hypnosis: 21 條值得完全體會的 催眠名句
無意識記錄著,顯意識忽略掉的萬千細節
人不是希望從治療中改變過去,而是改變未來
去除偏見,促成成就
大部份難題源自想像,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想像解決
我們拙於瞭解別人思想,因為我們自困於自己的想法
每一日,每一方面,我都變得越來越好
人的難題,皆因與己失卻共鳴,我們的任務,就是回復這個關係
腦中越易達成,外邊越易實現
痛苦只是未完成的學習
想法可以過於誘惑,令人完全沉醉其中,你就成為自己的想法
手中牌不能變,如何玩卻能控
大腦並非結果導向,她只是跟隨方向;若明此道,則自定方向;
若然不懂,惟受制於人
若然不懂,惟受制於人
人皆不同,治療應是因人而異,而非一概而論
當你相信你是自己想法的主人,你便是
人錯以為自己以理智思維,實則情感早已下定結論,頭腦只負責辯解
改變引發洞悉,而非洞悉導致改變
最大的局限,不是想做卻不能,而是從未想過
說服比用力更有力
催眠不是用作治療,只是建立合適條件,讓人學習
改變行為的關鍵-推動力
喻中想,層間學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認證催眠治療師課程: www.excelcentre.net/hypnosis
最新課程-Trance II Therapy: www.excelcentre.net/trance2
(符合資格的同學,可以完全免費報讀)
P.S. 上述圖片全由小弟自行製作,歡迎轉載。
P.P.S. 小弟才疏學淺,中文翻譯未能盡善,見諒。
Friday, November 17, 2017
我的運作模式: 我做的是什麼 Part 2 - 借用轉授
Hi,
有同學問我:你每天也用電郵發放名人名句,課堂休息時,也不斷放映各式各樣的名句燈片,但你有沒有研究一下,究竟有多少人會真的在看呢?
小弟真的沒有研究過,也不打算這樣做。
小弟發放這些訊息是一回事,同學們看不看是另一回事。
可能是阿 Q 精神了一點,小弟以為,只要有一位同學,不覺意看到了其中一句,而有所得益,小弟已覺得目的達成,反正名句中的智慧也不是小弟的,小弟只是借回來,再轉授各位而已。
人要提昇,未必需要絕頂聰明才智,只需打開心胸,願意聽聽別人的說話,觀摩參透,亦能獲取智慧。
借來智慧,也是智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可能你不知道,過去數年,小弟在課堂中播放的名句燈片,總數超過 1,100 張,而十多年來,每日電郵的名人名句,合共超過 6,400 句。
有同學問我:你每天也用電郵發放名人名句,課堂休息時,也不斷放映各式各樣的名句燈片,但你有沒有研究一下,究竟有多少人會真的在看呢?
小弟真的沒有研究過,也不打算這樣做。
小弟發放這些訊息是一回事,同學們看不看是另一回事。
可能是阿 Q 精神了一點,小弟以為,只要有一位同學,不覺意看到了其中一句,而有所得益,小弟已覺得目的達成,反正名句中的智慧也不是小弟的,小弟只是借回來,再轉授各位而已。
人要提昇,未必需要絕頂聰明才智,只需打開心胸,願意聽聽別人的說話,觀摩參透,亦能獲取智慧。
借來智慧,也是智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可能你不知道,過去數年,小弟在課堂中播放的名句燈片,總數超過 1,100 張,而十多年來,每日電郵的名人名句,合共超過 6,400 句。
Sunday, November 12, 2017
我的運作模式: 我相信的是什麼 Part 2 - 凡事 OK
Hi,
OK 實在偉大,不贊成?
莫非不 OK 更好?
OK 是指『好』,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差』。
OK 意味著可以有改進空間。
這等於說,現在已不錯,還能持續改進。
OK 是小弟的口頭禪,也是小弟對別人、對自己的鼓勵。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OK 實在偉大,不贊成?
莫非不 OK 更好?
OK 是指『好』,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差』。
OK 意味著可以有改進空間。
這等於說,現在已不錯,還能持續改進。
OK 是小弟的口頭禪,也是小弟對別人、對自己的鼓勵。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Concepts 101 Part 85: 容易
Hi,
在課堂上,當小弟教授了超過一個方法時,小弟常問同學:那個方法更易?
奇怪的是,同學每每回答的,卻是那個較難的方法。
何解?
因為我們經常弄亂了容易、受控與有效。
容易,需要少小付出與思維。
受控,能影響結果。
有效,能產生預期結果。
很明顯,三者絕不相同,卻易混淆;後兩者皆與結果輸出有關,混為一談也非意外,但『容易』卻跟輸出毫無關係,它是指最低的輸入。
那為何我們會把『容易』跟後兩者混同了呢?
因為當人覺得事情不受控時,便是困難,也因為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也覺困難;其實這兩者也不是困難 Difficulty,而是難題 Problem。
困難是指需要很多很大的輸入,而 Problem 一字源自希臘文,意即障礙。
縱觀三個定義,你會發現,容易的事情,可以是不受控,又或無效的;容易卻無效的方法,有何意義?
沒有意義,但作為助人者,你有沒有察覺,太多數的難題,只是不斷在用容易的方法,卻沒效果而已。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在課堂上,當小弟教授了超過一個方法時,小弟常問同學:那個方法更易?
奇怪的是,同學每每回答的,卻是那個較難的方法。
何解?
因為我們經常弄亂了容易、受控與有效。
容易,需要少小付出與思維。
受控,能影響結果。
有效,能產生預期結果。
很明顯,三者絕不相同,卻易混淆;後兩者皆與結果輸出有關,混為一談也非意外,但『容易』卻跟輸出毫無關係,它是指最低的輸入。
那為何我們會把『容易』跟後兩者混同了呢?
因為當人覺得事情不受控時,便是困難,也因為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也覺困難;其實這兩者也不是困難 Difficulty,而是難題 Problem。
困難是指需要很多很大的輸入,而 Problem 一字源自希臘文,意即障礙。
縱觀三個定義,你會發現,容易的事情,可以是不受控,又或無效的;容易卻無效的方法,有何意義?
沒有意義,但作為助人者,你有沒有察覺,太多數的難題,只是不斷在用容易的方法,卻沒效果而已。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inking: 零的迷思 Part 2: 零即無限
Hi,
前文零的迷思 Part 1: 正面與負面,談到『零』的兩邊,亦即是正面與負面,但『零』本身是什麼呢?
要瞭解『零』,就要先放下『零』是什麼這個問題,轉而問問自己,究竟『零』是本身存在,還是由人類發明的呢?
發明是指世上本來沒有『零』這個現象,只是由人創造出來,沒有人,便沒有『零』了;但若是『零』是本身存在的,人只是發明了『零』這個符號,來代表『零』這個本身已存在的現象。
很明顯,『零』由始至終根本存在,因為『零』即是『沒有』,『沒有』當然存在,我們沒有的,遠比有的多,證明了『沒有』的存在;這個概念比較難明,不是因為沒有『沒有』,而是沒有『沒有』的東西而已。
『零』這個現象是什麼人發現的呢?
出乎意料之外,並非精於數學的古希臘人;根據著名數學家丹齊格 Dantzig 的估計,古希臘人思維以具體稱著,因此他們老早就能弄通三角幾何,並用之於建築與藝術上,但卻不願接受『沒有』或『零』的具體存在。
大部份數學史家想相信『零』是由古印度人發現,這也合乎情理,她們的文化,絕對能容納這一個虛無抽象的觀念。
西方世界至今,依然深受古希臘影響,仍舊地非常二元主導,一件事物若不是 A,那麼它便不能是『不是 A』,任何事物皆不能既是 A,又是『不是 A』,結果非黑即白,仍然存在於大多數西方人心中。
世上不少地方,縱使不屬西方,卻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二元思維,依舊當道,因此『零』這個概念,只存在於數學當中,而非日常思維。
二元論的流行,局限了人思想,非好即壞、非生即死、非善即惡、非真即假,更關鍵的,便是非正即負。
但除了『是 A』與『不是 A』外,還能否有著其他的可能性呢?
當然有,「又是」(Both) 與「俱不是」(Neither),前者等於「『是 A』又是『不是 A』」,後者相當「俱不是『是 A』與『不是 A』」。
就以正負來作來說明,除了是『正』或『負』之外,事物還可以是『既是正,又是負』,更可以是『不是正,也不是負』。
『零』就是這種概念。
數字除了正負之外,還有『零』,『零』既是正又是負,『零』是存在的事物,當然是有,有即正 (參見本文 Part 1),而『零』又等於沒有,沒有即負,故『零』既是正又是負。
『零』不是正也不是負,正是有,但『零』是沒有,故不是正;『零』是沒有,『沒』只是一個形容詞,就如紅色氣球是氣球的一種,『沒有』是有的一種,既是有,當然不會是負,故『零』不是正也不是負。
說了一整天,究竟小弟想說明什麼?
不管是催眠治療或是教練,目的是助人發現意念洞悉,意念當然在相反的一方,真正的洞悉,卻在『零』-不正不負,又正又負。
今人只知互找相異,爭拗不斷,皆因既不明相反,又不懂『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前文零的迷思 Part 1: 正面與負面,談到『零』的兩邊,亦即是正面與負面,但『零』本身是什麼呢?
要瞭解『零』,就要先放下『零』是什麼這個問題,轉而問問自己,究竟『零』是本身存在,還是由人類發明的呢?
發明是指世上本來沒有『零』這個現象,只是由人創造出來,沒有人,便沒有『零』了;但若是『零』是本身存在的,人只是發明了『零』這個符號,來代表『零』這個本身已存在的現象。
很明顯,『零』由始至終根本存在,因為『零』即是『沒有』,『沒有』當然存在,我們沒有的,遠比有的多,證明了『沒有』的存在;這個概念比較難明,不是因為沒有『沒有』,而是沒有『沒有』的東西而已。
『零』這個現象是什麼人發現的呢?
出乎意料之外,並非精於數學的古希臘人;根據著名數學家丹齊格 Dantzig 的估計,古希臘人思維以具體稱著,因此他們老早就能弄通三角幾何,並用之於建築與藝術上,但卻不願接受『沒有』或『零』的具體存在。
大部份數學史家想相信『零』是由古印度人發現,這也合乎情理,她們的文化,絕對能容納這一個虛無抽象的觀念。
西方世界至今,依然深受古希臘影響,仍舊地非常二元主導,一件事物若不是 A,那麼它便不能是『不是 A』,任何事物皆不能既是 A,又是『不是 A』,結果非黑即白,仍然存在於大多數西方人心中。
世上不少地方,縱使不屬西方,卻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二元思維,依舊當道,因此『零』這個概念,只存在於數學當中,而非日常思維。
二元論的流行,局限了人思想,非好即壞、非生即死、非善即惡、非真即假,更關鍵的,便是非正即負。
但除了『是 A』與『不是 A』外,還能否有著其他的可能性呢?
當然有,「又是」(Both) 與「俱不是」(Neither),前者等於「『是 A』又是『不是 A』」,後者相當「俱不是『是 A』與『不是 A』」。
就以正負來作來說明,除了是『正』或『負』之外,事物還可以是『既是正,又是負』,更可以是『不是正,也不是負』。
『零』就是這種概念。
數字除了正負之外,還有『零』,『零』既是正又是負,『零』是存在的事物,當然是有,有即正 (參見本文 Part 1),而『零』又等於沒有,沒有即負,故『零』既是正又是負。
『零』不是正也不是負,正是有,但『零』是沒有,故不是正;『零』是沒有,『沒』只是一個形容詞,就如紅色氣球是氣球的一種,『沒有』是有的一種,既是有,當然不會是負,故『零』不是正也不是負。
說了一整天,究竟小弟想說明什麼?
不管是催眠治療或是教練,目的是助人發現意念洞悉,意念當然在相反的一方,真正的洞悉,卻在『零』-不正不負,又正又負。
今人只知互找相異,爭拗不斷,皆因既不明相反,又不懂『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November 06, 2017
我的觀點: 家、師、凡人
Hi,
人們若尊稱某人為什麼家,諸如音樂家、書法家、雕刻家等等,肯定那人必然出類拔萃,否則怎能稱『家』。
今人對稱謂馬馬虎虎,自稱先生小姐已屢見不鮮,更甚者有人稱呼自己為什麼家,真令人哭笑不得。
『家』與『師』有所不同,前者是一種境界,後者是一種專業,前者講求性格,後者謀求策略。
遠遠還未到『家』的境地,甚至連『師』也談不上,學人妄談什麼性格,當然處處碰壁,又自以為懷才不遇,可悲可笑。
有人可能會說,莫非不是『家』就沒有性格?
非也,凡人就有性格,卻非講求性格;我等凡人,貴乎自知,弄清自己性格,知曉自己本是這樣,但原來還可那樣,進步之途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人們若尊稱某人為什麼家,諸如音樂家、書法家、雕刻家等等,肯定那人必然出類拔萃,否則怎能稱『家』。
今人對稱謂馬馬虎虎,自稱先生小姐已屢見不鮮,更甚者有人稱呼自己為什麼家,真令人哭笑不得。
『家』與『師』有所不同,前者是一種境界,後者是一種專業,前者講求性格,後者謀求策略。
遠遠還未到『家』的境地,甚至連『師』也談不上,學人妄談什麼性格,當然處處碰壁,又自以為懷才不遇,可悲可笑。
有人可能會說,莫非不是『家』就沒有性格?
非也,凡人就有性格,卻非講求性格;我等凡人,貴乎自知,弄清自己性格,知曉自己本是這樣,但原來還可那樣,進步之途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October 30, 201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