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9, 2023

疫情學習 12 智: Part 12 - 尊重未知

Hi,

疫情肆虐三年多,最終趨向平穩,而香港也於年初正式解封,究竟這三年多的新冠大流行,除了先前講及的 14 個學習外,我們還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小弟既非傳染學家,也非其他範疇的學者,要為疫情蓋棺定論,未免不自量力,因此小弟只是純以個人觀點,選擇其中一個讓自己最大感受的學習,為本系列劃上句號。

自小從學校教育中,便知細菌病毒體積雖小,卻能引發嚴重疾病,但小小的一顆病毒,能為世界帶來三年多的災難,共導致七億多人感染,接近七百萬人去世,不驚人嗎?

在疫情開始時,全球不管是專家或是普羅大眾,不少人以為對病毒已有一定暸解,並且根據我們過去所知來應對,結果掉以輕心。

但我們明顯地已經看出,COVID-19 超越了我們的原有知識範圍,它的太多特質,都是我們無法預先知道的,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各種未知的物事,更需先承認自己的未知。

不管是對病毒還是任何事物,今次疫情讓小弟學會了保持謙虛尊重未知邊走邊學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 疫情驟然而至,世界上不少政府、組織、企業,更是被殺得措手不及。疫情雖未完結,但也可以是時候從中獲取學習,免蹈覆轍;學到的,或可放諸四海,應用於生活、事業,甚至人生各方面。]

( 本系列完 )

後記: 小弟於大前年 2020 年時曾說,本系列最後一篇帖文,待疫情過後才會刊出;雖然感染人數已經大幅下降,但疫情至今仍未正式過去,而且世衛尚未解除大流行的警告。

有些事情,開始以後,結束並非必然,要啟動任何事情,還是那句老套建議: 凡事三思

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年終四問: 第七個「年終四問」

Hi,


一年又到尾聲,小弟慣常每年也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剖析現在策劃未來,你也不妨問問自己。

小弟的第七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當你面對壓力時,你能保持有多冷靜?

相信大家也明白到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的重要,人未必能避免壓力,但壓力是面對難題時的反應,保持冷靜等於直接減少壓力,少了壓力,人便更易想通難題。

2. 有多享受接收不同觀點的資訊?

請留意小弟不是指不同的資訊,而是同一資訊,但不同觀點下的看法

3. 有多延遲為重要事情作出決定?

短期感覺良好,與長期感覺安心的分別。

4. 有多常作出自我反省?

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想法、信念、態度、期望,也是自我反省,不去思考,那知是否仍然合適與正確?


研究發現,這好幾條問題,與是否堅韌快樂幸福寂寞沮喪焦慮,有著強烈的相關。

希望能借這幾條問題,大家也能過著未來幸福快樂的每一年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November 10, 2022

Learning from Life: 396 - 400

Hi,



I learned something new from life recently...

396. Needing to prove my worth is ego's endless game. 琅琅證明自己的價值,是自我的一個無止境的遊戲

397. The more we control, the less freedom we create. 越控制,越失自由

398. The more you need to be right, the less you are connected with others. 越需要自己正確,越不能與人連繫

399. Pretending to know is a complete waste of time. 扮懂是在完全浪費時間。

400. I have pride, but I am more than my pride. 我有尊嚴,但我不只是我的尊嚴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December 30, 2021

年終四問: 第六個「年終四問」

Hi,


又屆年終,小弟每年也都問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策劃未來,有興趣不妨也問問自己。

這是小弟的第六個年終四問

1. 過去一年,你做了些什麼感覺不太『正確』呢?

不太『正確』,不只是邏輯上的不太正確,感受上、情感上的不太正確也可以;感覺不太正確,未必真的不正確,但值得探討一下那裡出了問題 

2. 這些不太『正確』,是否將來還繼續做?

若然不做,會發生什麼事呢?

3. 若繼續做,是否可以修改做法呢?

問題可能不是出在事情本身,而只是在於做法。

4. 若然不做,值得做些什麼別的來代替呢?

什麼也不做,虛耗光陰而已。


任何時候,感覺不太『正確』,也是問個清楚的時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December 19, 2021

15 個聖誕傳統,你瞭解多少? Part 9: 將臨期曆

Hi,



大家有沒有見過那種叫做『將臨期曆』的聖誕倒數月曆? 每一日有一度小門可以打開,每一隔裡面,藏著一份禮物的那一種。

現今的將臨期曆 Advent Calendars,通常是由 12 月 1 日至 24 日,但最初的版本,是由聖誕節前第四個星期日開始,亦即是所謂的將臨期 Adventus。

這個傳統始於 19 世紀德國,基督教派信義宗信徒在自家的大門上,每天劃上粉筆記號,以倒數聖誕節的來臨。

將臨期的四個主日,其實分別有著四種不同的意義希望信心喜樂平安。單靠希望,很難最終獲得喜樂平安,對自己的希望沒有信心最終只會放棄

小弟也喜歡四種意義的另一版本醒悟悔改喜樂平安,最終的結果也是喜樂平安,但必須先行醒覺自己的處境然後作出修正否則那來成果?
 
[ 不管你是否信教,又或信的是什麼宗教,聖誕節早已成為大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瞭解它的傳統,當然對不少人來說,毫不重要,但能知道身邊事物的由來,也不會是一件壞事吧?!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這個系列再度搬家,皆因小弟醒覺到先前張貼的媒介,並非最為理想,故而作出修正

P.P.S. Part 8 在小弟 MeWe 專頁

Friday, December 17, 2021

Learning from Life: 391 - 395

 Hi,


Some more of my new learning from life...

391. True leaders ask, but not assume. 真正的領袖發問,但不假設

392.
Don't assume people know what I haven't told them. 不去假設別人知道,你沒有跟他們說過的話。

393.
Don't assume there is a problem. 不去假設已有難題。

394.
Don't assume there is a solution. 不去假設已有解決。

395.
Don't assume you don't assume. 不去假設自己沒有假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不去假設』教練
首要基本學問

Tuesday, December 15, 2020

聖誕新歌 15 首 Part 5: Someday at Christmas

Hi,

無知令和平自由,離人越遠,終有一天,人會覺醒

A world where men are free
Someday at Christmas there'll be no wars
When we have learned what Christmas is for
When we have found what life's really worth
There'll be peace on earth

世上人人自由,
有一天的聖誕,世上終於沒有戰鬥,
當人學到聖誕的意義,
當人找到生命的價值,
和平便會降臨。

第五首聖誕新歌,告訴我們覺醒不妨由自己開始

[ 不管你信不信天主上帝耶穌,聖誕節也可以是一個帶來希望的節日;多年來聽來聽去也是那幾支聖誕歌,今年就為大家推薦 15 首新鮮一點的樂曲。]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系列與 Excel Centre Facebook 專頁同日刊登

Sunday, March 22, 2020

我的觀點極短篇: Bill Gates 的智慧

Hi,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五年前的預計,可惜沒有多少國家聽他的警告。

正如他在演講中說到,問題不是缺乏科技或工具,而是人願不願意開始行動,可惜人就是不願為尚未發生的事情作出準備,最後全球承受苦果。


我們未必能像各國政府般,為世界大問題作出準備;但能不能,或是願不願意為自己的未來難題,先作籌謀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19

解夢: 為何學解夢?

Hi,

小弟教授解夢已經二十多年,經常有同學問我:為何需要學習解夢?

小弟一貫的回答,便是世上除了少數的幾項必須品,沒有什麼是需要的;學習解夢,只是由於想要學懂掌握夢境的意義,想要從夢境中獲得洞悉,改進工作、生活、關係,以至人生。

隨著成長,人生逐漸日趨複雜,看不通的、不想看的、不接受的、不能說的、痛苦的、渴望的、抗拒的,也日復一日,堆積在你的無意識之中隱藏著卻依舊困擾著你

既是身處無意識當中,它們也只會顯現在無意識活動裡,夢境正是最直接的無意識活動。

解夢,就是有系統地解開它們,除了獲得心靈上的舒解外,更能通過撥開它們,看到它們背後的啟發與洞悉

當你明白到夢境與解夢的機制,你自然能知道,解夢能為你帶來什麼優勢。

1. 接收訊息: 既然每晚也在發夢,也即是每晚你的無意識,也在給你訊息給你指引,不去理解它們,豈非浪費?

2. 解難人生: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確,但夢境不只是日間活動的殘餘,它更是另一種角度地看你的人生難題;由於角度不同了,解難,變得可能。

3. 揭露自我: 無意識內的資訊,全是隱藏了,但與你自己有關的資訊,解夢,讓你隨自己的接受程度,逐步揭露自我,明白真正的自己

4. 夢境意義: 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認為,每一個夢皆有意義每一個夢的意義皆為重要,問題只是你明不明白;每個人也用上自己獨特的符號來偽裝夢境,就算大家發上相同的夢,意義也可完全不同。

5. 預先警告: 無意識 24 小時都在運作,說得難聽一點,她監控著你的一舉一動,甚至乎你的思維;但她的思維,卻比你的有意識更快更廣,當她察覺潛在的不妥,她會通過直覺,又或夢境提醒你好讓你有所準備

6. 襄助他人: 人的困境,源自堆積在無意識中的困擾,助人解夢,等於助人清理堆積,那是一種不直接解難的解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August 02, 2019

三種蠢人 外一篇: 兩種蠢人

Hi,

又說這個系列「壽終正寢」,已經停止,為何再寫?

小弟又沒有「撤回」,為什麼不可反口?!

昨天收到大量朋友要求小弟續寫,那能不關心民意呢? 何況小弟只是決定停止在 Facebook 專頁中續寫,沒說在這裡不寫,能耐我何嗎?

但為免朋友誤解內容,這次不再用上寓言與比喻,直接道出好了。

第二種蠢人,正享受已有的好處,以為只要風平浪靜,既有的永遠長存;大環境改變了,蠢人身處的小環境,那會不變,到恨錯難返時,又怪自己那時「什麼」也沒做,這不是蠢,是什麼?

第三種蠢人,蠢人中的大多數,他們根本不知正在發生什麼事,人云亦云;為何不知? 因為不願知道,活在自己的想法世界中,沒有自己不想知道的事情,豈不快哉! 今天資訊通行無阻,要知,那會不知?

第一種蠢人,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故不可硬碰;第二種蠢人,只要讓他察覺大環境已經在變,他們或會醒覺;第三種蠢人,必須令他知道外邊世界更多人在想什麼。

不管是那一種,要驅逐的,是他們心中的蠢蟲。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蠢,春蟲動也;春天昆蟲開始活躍,但牠們的活動只是基於本能不靠頭腦,故蠢。

P.P.S. 蠢非智障,智障者並非不用腦,只是先天障礙而已,很多也在努力改進自己,值得關心尊重

P.P.P.S. 蠢人,隨處皆是,特別是在世代交替之時;遇上他們,進退需有法,勿掉以輕心。

Wednesday, March 27, 2019

Coaching: 教練的另一面

Hi,

今天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什麼使人膠著 Stuck

當人理性地思維時,就算想不通,也不會膠著。

但當人不在理性思維時,理性的大腦,就被中腦的活動取代了,意即人只按喜惡行事,而非依照理據決定,自然容易膠著。

什麼令人不是理性? 情緒

什麼令人轉向情緒? 情緒自己或別人的

『常規教練』慣常只注重理性一面,通過慢慢與對方分析理解情況,固然能達致解難效果;但當對方的難題涉及情緒,理性思維瞬間被中斷,無論如何分析,也是枉然。

『非常規教練』,刻意針對非理性情緒一面,也即是一般『常規教練』忽略的一面,亦是小弟常說的另一面

無論人有多理性,就算小弟費盡心機,安排了兩個多小時理性思維,只需一秒時間,隨即轉向了思維的另一面

『非常規教練』,針對的,正是這另一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非常規教練』需具備什麼條件? 就是不被對方的情緒,影響轉向遠離自己理性的一面。

Saturday, October 27, 2018

以問解難 Part 2: 找難勝解難

Hi,

前文提到,解難第一步,不是如何解難,而是先找出難題,再決定是否需要解決,以及如何解決。

我已在面對難題,怎會需要先找出難題,是否多餘?

不是,一不是多餘,二你並不是正在面對難題;不能解難,因為人在難題之中

常聽到人說,太多人不是在解決難題只是在解決難題的徵狀,小弟絕對贊同。

不管是在做催眠治療教練,或是輔引,小弟均必先問清楚,對方於說的是難題本身,還是徵狀。

舉例來說,『找不到女朋友』可能不是難題本身,而只是背後難題的一個徵狀而已;背後難題可以是『在現今快速直接的世界中,他卻是一個極端內向的人』,若是如此,你硬要他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找女朋友,也會徒勞無功

另一種更常見的解錯難題,便是把失敗的解決方法當成難題

『不懂教仔』不是難題,或許只是你想解決子女學業難題,而作出的失敗解決方法,說明白一點,如果你的子女沒有學業難題,你就不需要以『教仔』這個方法來介入,那麼你也沒有『不懂教仔』這個所謂難題存在了。

因此,要解決的是子女學業難題,而非『不懂教仔』。

說回先前那個『找不到女朋友』的難題,它可能既不是難題,亦不是難題徵狀,而是想解決『生活枯燥』難題,而作出的失敗解決方法。

無論你花了多少力氣,無論你的解決方法如何高明,但卻放錯了位置也屬枉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有興趣提昇自己解難水平,可考慮小弟即將舉辦的解難技術課程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18

Hypnosis: 只是投射,只是幻覺

Hi,

當你的假期快將來臨,久不久便會想著渡假時的景況,其實你那時已經自行進入了催眠狀態

又例如當你回想某件往事時,你也是已經進入了自行開啟的催眠狀態

想得越深入,意味著越深入的催眠狀態。

每當我們把想法與感受,投射進未來與過去,我們同時建立了自己的催眠狀態;當你滿腦子是那些早已發生,又或尚未出現的景況時,她們顯然不是存在於現實之中,她們只是你的投射你的幻覺

你的擔心、你的憂慮、你的憤怒,又是什麼呢? 同樣地,她們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幻覺

你所擔心的、你所憂慮的、你所憤怒的,不是過去,便是還未發生;不管你覺得她們如何真實,她們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幻覺

催眠狀態的特徵,就是能把虛假的東西,變得感覺真實,因此,我們的擔心、我們的憂慮、我們的憤怒全都是真,不過你所擔心的物事、你所憂慮的物事、你所憤怒的物事,只是你的投射你的幻覺

虛幻的事物並不受力,因此無法解決,我們便被膠著了。

過去的事情,已經完結,現在做什麼也不能逆轉未來的事情,還未發生,根本不受現在的你所能控制,結果所謂的難題便不斷持續著。

如何是好?

先脫離自己的催眠狀態,回到現實現在。

如何做到?

催眠治療師的方法,就是以催眠來脫離催眠狀態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August 18, 2018

以問解難 Part 1: 解難如解結

Hi,

遇到難題,不少人深感刻不容緩,只想立即解決。

到開始著手時,方始發覺如墜五里霧中,原來還弄不清難題是什麼的一回事,而自己身在難題裡的何方,根本懵然不知

若有好像蝙蝠一樣的雷達系統,宛如指路明燈,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問題,就是偵錯的雷達解難的明燈

但不是任何問題,而是合適的問題。

何謂合適的問題?

人們常說難題其實是機會的偽裝,但又有多少人能解開偽裝,發現內裡的機會呢? 當你懂得解開偽裝的秘密時,難題便真的等於機會,你就會成為一個『難題追尋者』而非大部份人努力在做的『難題迴避者』了

作為教練,我們是以問題來襄助別人,當對方遇到困難時,發問將會以兩個步驟來實踐定義難題發掘方案

解難如解結,必須先找到難題,然後才考慮徒手,還是運用什麼工具來解開。

什麼結最令人頭疼? 很大的一個結,又或很多個結

但,令人頭疼的結,往往並非最難解的結,皆因大及多,與是否難解,一點也沒有必然關係;再者,有些結根本不用解開,也不會影響繩索的運作,更甚者,有些結根本是必須存在的,因為它們是整個結構的一個部份。

故此,解難第一步,不是如何解難,而是先找出難題,再決定是否需要解決;如何解決,已是後話。

有難題隨即全程投入解決,往往徒勞無功,甚至得不償失。

本系列的下一部份,將會與大家共同研究,如何以問解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January 26, 2018

Problemology: 難題的定義

Hi,

每年的催眠治療師課程,小弟也會講解『難題』的定義。

為什麼要定義『難題』呢?

因為催眠治療師的任務,便是要助人解難。

人怎知自己遇上難題? 想做到的,未能得到。

過去十六年,小弟對『難題』的定義是想法與現實差異,即是你的想法跟現實並不一致,結果引致你的行動也不符合現實,你希望得到的,自然無法取得。

今年,小弟提出另一個『難題』的定義-想法與目的差異,意指你的想法並不吻合你的目的,結果你的行動亦不配合你的目的,你的目的,當然不能達成。

兩者也與想法有關,因此修正想法,有助解難。前者更可由調整現實入手,後者也可以轉變目的解決。

可能有人會認為『難題』不是在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嗎?

例如找不到工作,便是不少失業人士的難題。現實世界中,與他條件相近的人也有不少,為何他們能找到工作,而他卻找不到呢? 很明顯,相同的情況,放諸於不同的人,結果大不相同,皆因對情況的想法,因人而異。

難題之所以難於解決,因為它並不具體,看不出來;看不出來的,抽象的,又怎會是屬於現實世界呢? 

更進一步,究竟『找不到工作』是「難題本身」,還只是難題引伸出來的「徵狀」呢?

人的行為,源於想法,「難題本身」內的想法差異,導致行為上的落差,最終產生結果,就是難題的徵狀

同一想法,可會產生超過一個不同的行為,亦因如此,一個難題,同樣會有多個不同的徵狀;而『找不到工作』,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徵狀而已,不修正想法,難題依舊,就算今次幸運地找到工作,將來還有機會再度發生,或者在下一次的失業前,另一個徵狀已經接力上演了。

好了,回到文章最初談到的兩個『難題』定義,一個與現實不符,一個跟目的相沖,究竟那一個更為正確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January 23, 2017

直觀輔引學: 化難為易 Part 1

Hi,

輔引學的目的,在於令事情更快更易完成,令成果更快更易產生

小弟曾經說過,更快的原因,在於令其更易

但『令其更易』是如何具體操作呢?要掌握『易』途,不妨先瞭解『難』路

1. 相同主題。一群人工作,即使當中沒有什麼勾心鬥角,成效往往遠低於個人獨自努力,皆因太多時候,群體中每一個人,也在不同的主題中操作,那又怎能產生協和效應呢? 就算只是一個人的工作,時在想這,時在想那,失去方向,又怎能期望更易更快呢?

2. 不同觀點。相同主題確保大家站在同一陣線,但並不意味,更不鼓勵大家同一看法;更多不同觀點,撞擊更多意念,俾能締造更佳選擇。但不同觀點,容易造成矛盾,關鍵在於撞擊而非衝突,前題必須是相互能看得明白對方的觀點。

3. 對話層次。當群體的相互溝通,又或一個人的思維,只停留在表面層次,能做到能想到的,當然局限於膚淺皮相。表面,成因在人的注意廣度狹窄,能同時聚焦思考的個數有限,自然無法由淺至深,全面涵蓋。

4. 思維風格。有人傾向以視覺處理資訊,也有人傾向以聽覺、又或觸覺;這個差異,致令團隊交流時,出現無形的障礙,大家使用不同的媒介,縱使大家立場一致,聽起來也覺南轅北轍,方枘圓鑿。

直觀輔引學的設計,正正就是針對這四大桎梏,以直觀思維來聚焦主題引發觀點深化對話擴展頻寬,以簡馭繁,解桎釋梏,化難為易。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November 26, 2016

Inspirational Songs 勵志歌曲 Part 8: Hakuna Matata, by Disney

Hi,

根本沒有難題,何需擔憂?

不是如何解決難題,

不是解決什麼難題,

根本沒有難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November 04, 2016

Hypnosis: 簡練催眠治療學 Brief Hypnotherapy

Hi,

Brief 簡練,意即 Short & Concise。

Short也,意味著這些介入方法,過程極短,需要時間不多

Concise也,小而廣也,技術雖小,但效果卻能廣泛

簡練催眠治療學,一系列簡短精小的介入技術,卻能讓你助人快速廣泛地達成治療目的

簡練治療學的源頭,並非研究理論的成果,而是誕生於實際操作的考量;自八十年代起,眾多的心理學家,放下門派偏見,同時也放棄書本理論,聚焦於實際的治療個案,設法找出精簡的治療方法,以期能以最短時間,為患者促成治療成果。

要助人徹底解決難題,理論告訴我們必須針對終極起因,不要忽略『起因』已是過去的事情,縱使它的影響依然故我,但本身已經不再存在,要找到不存在的東西,談何容易?更何況是終極的起因?

而且他之所以深陷困境,皆因這個痛苦的「過去」,要理解,漫長艱巨,最大的障礙,就是與這個過去起因相連的情緒;情緒令人無法清晰思維,那又如何能理解什麼難題的起因呢?

我們希望能快速達成治療目的,若以『快的手段』來達致『快的目的』,很多時只能涉及皮毛,未能觸及深層,徒得表面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快速,源自簡練;簡練精髓在於「放棄」過去集中於現在與未來

但不知過去的起因,如何能徹底消除難題?

真的不能!既然不能,就不去理會難題,專注解決方法。可以不理會難題,而直接解決嗎?

當然可以,反正她們身處不同時空,等於你要到深圳,也不一定要由香港出發,才能到達你的目的地,不是嗎?

難題起因在過去,難題根源在更遠的以前,難題影響在現在,解決在未來

解難可以回想過去發現起因消除起因;解難也可以回到更遠的過去,找出難題的根源,調整促成難題根源的機制;解難亦可以聚焦現在的難題影響,移除形成影響的模式,影嚮便不能存在;解難更可以只集中未來促成對方想達成的目的,難題也不再存在。

誰說解難必須要解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Updated: May 13 2017 

Saturday, October 15, 2016

Inspirational Songs 勵志歌曲 Part 7: Blowin' in the Wind, by Bob Dylan

Hi,

答案就在自己身邊。

看不到,捉不著,卻能感受。

你自己就是答案的一部份

可能你什麼也不能做到,也可能你可以做的,超越你的想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October 11, 2016

Hypnosis: 正面催眠治療學 Positive Hypnotherapy

Hi,

正面治療,並非凡事只向好處想,那只是正面思維

正面治療,也非令其開心快樂滿足,那其實是正面心理學

正面治療,來自正面 Positive 一字的拉丁文原意-真實具體

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不是他完全沒有難題,而是他既能真實具體地看清自己與情況,更擁有真實具體的方法解決他自己的真實具體的難題

人很是奇怪,我們能輕易察覺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卻極為罕有會讚賞別人;同理,我們會叫人不要做什麼錯誤的事,卻少有叫人要做什麼正確的事;結果,我們更有興趣研究疾病與難題,卻忽略什麼才是健康的狀態。

這是由於我們傾向負面,因為察覺負面能帶來即時的生存優勢,遠古人類越能察知危險,便越能及早應付或躲避,最終得以存活下來。

人人聚焦負面,日常生活中充滿著『不要』、『不好』與『錯誤』,大家站在不同立場,遠遠多於相同觀點,矛盾衝突變成常態,長期的矛盾衝突,自然引致壓力,引致難題。

常聽人說最佳的助人方法是『助人自助』,其實每一個人也已經在『自助』,他們自己努力尋找方法來解決他們面對的矛盾衝突;有人會以暴力來取回公平名譽,有人會以酗酒來應付傷痛,亦有人會以藥物來覓尋一個更好的世界,可惜這些自助方法,或會帶來更大的矛盾與衝突

『助人自助』不是最佳的方法,而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當每一個人已經是在自助,他又怎會放棄自己原有的方法,來用你給他的方法呢? 因此,有效的介入,必須是『自助』治療,讓對方自己找到真實具體的方法,來解決他們自己真實具體的難題

傳統的方法,治療師與患者站在難題的對立方位,當我們集中於對方本身具備的真實具體能力時,大家便站在同一方,一個在『自助』,一個從旁『助人自助』。

但問題不止在於外面的世界,每個人心中也是充斥著『不』與『錯』,但他們卻是正在做著那些『不』與『錯』;內在的矛盾,同時影響著每一個人,內外交煎下身心又怎能健康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