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聖誕新歌 15 首 Part 6: I Believe in Father Christmas

Hi,

人們不斷宣揚快樂聖誕、和平聖誕,現實世界卻不是如此

但那又如何? 能阻我繼續盼望嗎?

They said there'll be snow at Christmas
They said there'll be peace on earth
But instead it just kept on raining

And I saw him and through his disguise
I wish you a hopeful Christmas
I wish you a brave new year

他們說聖誕將會有雪,
他們說世界將會和平
但天只是在不斷下雨。

我看到聖誕老人,我看穿他的偽裝,
願你有一個充滿冀望的聖誕,
願你有一個勇敢的新年。

第六首聖誕新歌,提示你希望是會偽裝的,它們只是看起來不像希望而已。

[ 不管你信不信天主上帝耶穌,聖誕節也可以是一個帶來希望的節日;多年來聽來聽去也是那幾支聖誕歌,今年就為大家推薦 15 首新鮮一點的樂曲。]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系列與 Excel Centre Facebook 專頁同日刊登

Tuesday, June 04, 2019

越 Part 1: 不偉大的偉大藝術家

Hi,

以下是普遍對某一位藝術家的簡介:

自詡為文藝復興大師,自認是名偉大的油畫家,同時他卻力求掙脫純藝術的嚴格規範,大放異彩,風靡眾生。不少人喜歡他恢諧的幽默,佩服他老是搶在心動前馬上行動,欣賞他的錯綜複雜、他的嚴肅、他的天馬行空,欣賞他腦子運轉的模式。

「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因為身為自己,而感到至高無上的喜悅,我不禁訝異自問,今天我會有什麼驚人創舉呢?」

張狂得無法無天,每每飽受藝壇人士抨擊,但他不在乎。


這樣的形容,聽起來不像一個偉人,絕對不錯,因為大眾對偉人的定義狹隘得可悲;這位不是偉人的偉人,正正終其一生,致力不斷超越凡人的接受能力

他是小弟其中一位的啟蒙導師 (若小弟也算啟了一點點的蒙),當然小弟從沒有機會接觸這位大師,只是從他的作品中,獲得啟發。

慶幸一位摯友於多年前,推介給小弟認識這位藝術大師的作品,否則小弟可能根本不知道,原來世上可有這種奇異的藝術。

偉大,在於超越已有的定義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October 22, 2018

Hypnosis: 前世今生證前生?

Hi,

今天催眠治療師課程中,有同學提到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中譯: 前世今生) 這本書;時光飛逝,原來小弟看這本書時,已經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事了。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作品,因為情節相當令人著迷,但硬要把她當作判斷『前世』存在的證據,那就未免粗疏了點。

書中提及多位人士的『前世回溯』治療個案,作為證明前世的存在,但當中竟然連一位也沒有在使用他們真實名字,這樣非但不能證明他們口中的『前世』是真是假,連這些人是否存在,也無法證實。

書中各個『前世』的經歷,完全沒有任何獨立驗證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那又怎知那些『前世經歷』是否屬實。

不要說獨立驗證,連半點作者自行驗證的資料也欠奉,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作者身為一名飽受科學訓練的醫生,究竟他是如何引證這些『前世經歷』呢? 根據作者在書中自己所說,他是直覺地知道它們是真的 knows to be true “intuitively”,『直覺』又如何能論證真偽?

既是如此,試問這樣的案例,又怎能證明得了什麼呢?

眾多個案中,最匪所思的,是佔全書篇幅最多的主角 Catherine,她其中一個『前世』,竟然能看到她當時的年份是 1863 BC,連耶穌還未出世的年代,怎會看到年份是 1863 Before Christ 呢?

公元紀年源起於公元 525 年,換句話說,在 1863 BC 那年,任何人也絕對不會看到這種年份的表達方式。

若這本書講的是信仰信念,小弟絕不敢質疑什麼,但若把她當成科學證據,就請三思。 

其實作者並沒有刻意瞞騙讀者,書的封面,已清楚表明這是關於他與病人,如何通過前世回溯治療,改變人生的一個真實故事,真實指的是他們人生改變的故事而非指那些『前世』!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說真的,這本三十年的書,文筆暢順,通俗易明,只要不當她是科學著作,就可以了。

Monday, September 24, 2018

Hypnosis: 催眠的關鍵工具

Hi,

最近小弟在 Facebook 專頁開了一個新的短文系列-催眠暗示秘秘訣

當中第一篇提到:雖然催眠暗示只是眾多催眠工具之一,但她是催眠的關鍵,好像鑰匙之於開啟大門,沒有鑰匙當然也能開門,但需大費周張之餘,損壞在所難免。

既然暗示如此重要,催眠治療是否就是運用暗示來助人的方法呢?

不是『重要』不等於是她的定義,心臟對人非常重要,但人不是心臟吧?

催眠中充滿暗示怎會催眠不是運用暗示呢?

不是『很多』並不等同是她的定義,你體內充滿大量血液,莫非你只是一件運用血液的有機物質?

但暗示不但是重要,又或為數眾多,她更是催眠必需存在的部份,因此催眠必然是運用暗示的方法?

不是『必需』更非事物本身,你必需氧氣維生,你不會只是一件必需氧氣的生命體吧?

其實小弟在原文已寫得很清楚,暗示雖然關鍵,卻只是一件工具,無論她有多重要,她仍然只是一件工具而已,就好像一個頭領,若然只是一件工具,無論看似如何位高權重,他仍只是一件工具而已。

鑰匙只是開啟大門的工具,沒有工具,大門也能打開,多花氣力而已,但沒有開門的那個人,無論有多少工具,也無濟於事。

開門的那個人,小弟不是指催眠治療師,而是渴望改進的那一位,亦即所謂的受者,是他自己打開自己的大門

催眠治療師只是給受者『暗示』這工具,吻合受者心中或心處的背後機制,讓他自行打開大門,通往自愈之路。

有人這樣定義旅行: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溶入他鄉,在嬉遊中觀察與反省。

若他的定義是合適的,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也就僅僅是工具,目的是要觀察與反省』,但要達成目的,重點卻是那個『溶入他鄉』的背後機制

太多人只是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卻不『溶入他鄉,每每以自己習慣來行事,以自己一貫的觀點來評估,這樣充其量只是旅遊,而非旅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June 16, 2018

NLP: 思考是痛苦的!

Hi,

To Think. Painful. Things which compel us to think and generally neglected. ...Gustave Flaubert

思考,痛苦。人往往把必須思考的事情,拋諸腦後。... 福樓拜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April 26, 2018

NLP: 能說,才能想

Hi,

近日各大媒體也在報導楚原先生,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終身成就獎」,報導重點當然不是他的獲獎,而是楚原先生當晚發表的感言

小弟也不想多在他的金石良言中再次抽水,實在抽無可抽,多說無益。

小弟更有興趣的,是大導演說話中的兩個字。

那兩個字? 仆街

『仆街』竟然可以在電視螢幕中再度出現,實在值得高興。

『仆街』一詞,早已被當今語言潔癖的意見領袖們,封殺得片甲不留,但她根本不是粗口啊,何苦相逼?

她頂多只是咒罵人的俗語,況且楚大導的發言中,那句『仆街』是用來形容自己的電影,當然毫無問題。

小弟不是推廣罵人的俗語,而是想擴闊語言的頻譜而已。

語言是思維與意念的載體,語言頻譜越寬,思維與意念越少局限越能自由奔放

近年『政治正確』越發『政治正確』,稍不『政治正確』的說話,就等同不『正確』了;不正確的,自然不能說自然不能想

『菲傭』不能說,要說『家務助理』,但『菲』是國籍,『傭』是職業,問題在那裡? 如何對待『菲傭』才與職業歧視相關,『菲傭』一詞,根本沒有問題。

『老人』不能說,要說『長者』,但為何『年輕人』能說,『成年人』能說,『老人』卻不能? 如何對待『老人』才與年齡歧視相關,『老人』一詞,根本沒有問題。

不『政治正確』,並不等於不『正確』;若不是不『正確』,為何不能說,為何不能想?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March 30, 2018

基模思維學: 為何你不來救我?

Hi,

有一個故事,多年來流傳甚廣,而且還有多個版本,你可能早已聽過,甚至聽過不止一次,可惜不少朋友,卻依然故我,好像仍未學懂當中教訓

是什麼故事啊?

就拿其中一個較為流行的版本,精簡地再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位虔誠的教徒 (不要管是什麼教,總之不是你信的那一個),遇上傾盆大雨,雨勢越來越大,水淹越來越高,他往屋頂逃生,並不斷向他的神禱告,求神前來救他。

一個救生員划著小艇過來,跟他說:「快上來」 ,他卻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又過了一會,水繼續往上漲,這時,又有一位消防員乘著快艇過來,說:「快上來,再不上來你會被淹死的」 ,他還是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大雨仍然沒有停歇,水一直往上升,這時,一架直升機緩緩飛過來,拯救隊員丟給他繩梯,要他握緊逃生,他仍然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大水不斷洶湧著,最終他被淹死了。

他死後上了天堂,見到他的神,並埋怨地問:「神呀!您怎麼沒有來救我呀?」

神說:「怎麼沒有? 我第一次派了救生員去接你,你不接受;我又派了消防員去接你,你仍然不接受;最後,我更派了直升機去接你,你還是不接受,那就沒辦法了呀!」

這個故事教訓了我們什麼呢?

不要做固執的人? 還是做人要有所變通?

兩者也是,但是為何人會固執人會不知變通呢?

因為他不覺得那些是他需要的選擇,因為他不認為那些選擇合適他的情況

何解?

因為無意識地,他把他以為是合適需要的選擇,好像放進了自己思維中的一個『檔案夾』中,而他眼前的選擇,並不符合這個『檔案夾』,當然不會為他注意,更莫說會被他接納了。

不符合他心中『檔案夾』的,不管他碰過多少次,也不管你跟他說了多少遍,結果也是無動於衷,最後出了問題,他還可能會怪責你呢!

思維中的『檔案夾』即是什麼?

基模 Schema 是也。

人要彈性,便需要更多選擇;要有更多選擇,就需要一套通融互聯的思維檔案系統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December 08, 2016

反反智: 自己的鑰匙

Hi,

一件奇怪的事情。

有一個獨居的人,回到家門前,鑰匙就在自己的衣袋內,卻怎樣也不願拿出來,但又想儘快能回到家裡。

我叫他快快把鑰匙拿出來,他卻叫我給他我的鑰匙,但我的鑰匙又怎會合用呢?

小弟唯有不斷的用不同的方法,叫他把自己的鑰匙拿出來,但他卻埋怨我只是不斷重覆地提醒他

那是你自己的家,固然靠你自己拿出自己的鑰匙,莫非你希望小弟伸手進你的口袋,為你代勞?

自己的家,當然是由自己靠自己拿出自己的鑰匙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文中的『自己的家』即是什麼?

P.P.S. 文中的『自己的鑰匙』會是什麼?

P.P.P.S. 文中的『』又是什麼?

Updated: Jun 2 2018

Saturday, October 29, 2016

我的觀點: 無知,還是高手?

Hi,

近期的熱門話題,想必是那個宣誓風波

小弟不是想談政治,而是想研究一下,這個風波背後的機制

有人說他們只是無知,但他們的挑釁能力,卻屬頂級,絕不是小學雞水平。

在宣誓之前,他們其中一位,已經製造了一個國際級話題-性空間;香港的居住空間問題,早已世界聞名,再說也沒有什麼反應,但性空間卻遠比居住空間,有著更大的殺傷力,何解?

根據人本心理學祖師 Maslow 的需求層次原理,爭取越高層次需要影響力越大,但有這種需要的人也越少;失去越低層次需要的影響力也越大,而且有這種需要的人也越多。

綜合來說,就是缺乏越低層次需要將更能影響更多的人

居住空間只是第二層的安全需要,但性空間卻屬於最基本的第一層生理需要;從這個角度看,後者的影響力與被影響的人數,當然比前者更高,而且更快引起反應。

再者,越低層次的需要的匱乏,越被壓抑,越難宣之於口,你或會投訴第三層需要的「沒有朋友」,卻不會隨隨便便跟人說第一層的「便秘」或者「沒有地方 X 嘢」,當有人代為開口時,就更易引發共鳴

至於宣誓時的中國別稱,連繫到的是日軍殘殺暴行直接刺激第一層的基本生存需要,又那能不引起眾多人的反感呢?

更甚者是不止如此,當年的日軍入侵事件,令人聯想到流離失所,同時威脅到第二層的安全需要;不少人,特別是上一代的朋友,他們經歷過親友被日軍傷害,亦即是第三層的社交與愛的需要也被動搖;愛國者視國家名聲為自己的尊嚴,那麼第四層的自尊自重需要亦被牽連

真正的愛國者,雖然數目不會太多,但他們把愛國作為自己的終身任務,那就是第五層的需要了,侮辱他們的國家,又怎能不惹來他們極大反抗呢?

一句說話,便能同時啟動全部五個層次,能不說他倆不是高手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作為催眠治療師又或各種助人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能以啟動多個需要層次來激發他人,自然更有效果。 

Monday, October 17, 2016

反反智: 人是不願意面對真相

Hi,

人是不願意面對真相。

人的本性貪生怕死自私自利自以為是,還是捨身取義大公無私虛懷若谷呢?

只要願意客觀地看看大多數人的表現,答案自然呼之欲出。

細心想一想,後者只會用作形容偉人,而偉人的數目,當然遠遠比普通人少得多。

但每當小弟把前者說成是人的本性時,獲得的反應,客氣的就是不以為然,而每每更是以黑口黑面,作為回應。

其實這樣的回應,根本便是人的本性的反映。

人的本性,源自恐懼,目的就是為要生存,貪生怕死自私自利自以為是只是自我保護而已;當你強迫別人面對黑暗一面,就好像硬要一個懼怕玩過山車的人登車時,恐懼便會轉化為憤怒,黑口黑面當然是最合理的回應。

當人能放開憤怒與恐懼,始能察覺原來所謂黑暗的人性,根本並不黑暗,她只是促進人類生存昌盛的能量能量又那可分為黑暗或是光明?試問熱能,又或是電能,你能把她們區分為黑暗光明嗎?

能分好壞的,只是能量推動出來的行為,而非能量本身。

越不面對越看不清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October 08, 2016

Creativity: 跳脫常識

Hi,

創新的機制,在於跳脫常識

常識,社會上正常人應有的知識,亦即是絕大部份人認為正確的事情,也就是指主流的想法

主流的想法,對理解現存的知識來說,就是明燈,對創造新事來說,卻是最大的局限

創新,即是主流以外的新意念;故不跳脫常識,如何創新?

也因此創新的觀念,常被認為荒謬;而創新的人,更往往被視為離經叛道。

201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先生曾經說過:要跳脫常識,就必須先能辨別什麼是常識

連什麼是常識也未弄清,從那裡跳脫?

難於創新,欠缺的常常是常識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常識不是指 Common Sense,那是常理;常識是 Common Knowledge

Saturday, October 01, 2016

盲點: 移除心障,才能看清

Hi,

最近小弟於 Facebook 專頁中,上載了一幅相片,怎料有讀者質問小弟,為何還在支持雨傘運動並說要 unfriend 小弟

雨傘、unfriend,多麼熟悉,但不已是兩年以前的舊事了嗎?

但小弟真的深覺奇怪,那張照片,只是杜拜 Miracle Garden 當中一景而已;而這個花園,小弟心儀已久,昐望一遊,據說裡邊種著四千多萬朵鮮花,而且還用上極環保省水的裁培技術云云,小弟定要去那處,好好增廣見聞。

相中的雨傘,只是一條花園走道的上蓋,小弟見其設計實用特別,既擋熱力,又能通風,還不蔽光,故上載給大家參考參考,怎知會有人誤認為小弟支持什麼雨傘運動?

就算這些雨傘,真的就是那種雨傘,但它們五顏六色,共融並濟大同世界,還有意見?

但圖中的而且確出現黃色雨傘,還在狡辯?可是藍色的數量不是遠遠更多嗎?

心中有障,那能看清?
 
移除心障才能看清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由於天氣炎熱,上述花園,每年只開放六個月,現在已經關閉,要去,明年好了!

P.P.S. 教練催眠治療師,真正在做的,只是助人自行移除心障,看清境況。

Thursday, September 08, 2016

Coaching: 不膠便是清

Hi,




Keith
Explore, Exeed & Excel

P.S. 墨子:內外閉與心無空乎,內膠而不解也。

P.P.S. 爾雅詁林:膠,也。

P.P.P.S. 說文解字:清,澄水之貌,也,澄而後明。

Updated: Oct 17 2018

Monday, March 28, 2016

Concepts 101 Part 80: 解答

Hi,

一本好書、一個好的課程,並非要給你解答,而是給更多問題

不少朋友,希望從書本中、課程中得到答案,但到頭來只是帶來更多問題,是不是攪錯了什麼?

攪錯了的是,一開始就不應希冀能在書本課程中,獲取解答!

人人有著不同的難題,我想除了宗教書籍外,沒有一本書,又或一個課程,也能給予每一個人合適自己的答案。

老生常談,除了自己以外,還有誰人能給自己最佳的解答呢?問題是我們不是沒有答案,而是沒有合適的問題!可是人一生大多只是不斷尋找答案,而非問題。

人們心想:已經沒有答案,還要去多找問題,豈非需要更多答案?

但沒有問題,那有解答呢?

優秀的書籍或課程,她們能給你思維的刺激,讓你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因此,你應該得到的,是一串需要回答自己的問題,而非解答。

小弟愚見,除了是最基本的技術課程外,所有課程也應該是哲學課程,哲學不是給你人生的答案,而是學懂在人生中,不斷發問自求進步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文原意念刊登於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6年2月號

Saturday, March 05, 2016

我的觀點: 香港四大產業的可能前景

Hi,

香港的四大產業是什麼呢?當然是旅遊、貿易物流、金融,以及專業服務業。

她們的未來可能會是如何呢?

小弟並非經濟專家,只是以普通市民的角度,胡亂猜測一下。

眾所周知,旅遊業不是一個高增值的行業,高峰期時所佔的 GPD 也不到整體的 6%,但卻能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可惜就算中央不作任何干預,佔了訪港遊客超過百份之七十的中國遊客,也會越走越遠,往世界各地旅遊!

至於貿易物流業,倘若『一帶一路』成功,我們作為中間人的角色,能做多久呢?『一帶一路』越成功,香港的功能越微弱,這又是另一個令人沮喪的現實。

金融業是香港較為穩健的行業,『滬港通』及『深港通』固然能刺激行業的增長,但亦有可能惡化香港企業的管治水平

國內人才輩出,專業服務業真的能繼續為香港帶來穩定的收入嗎?金融業與專業服務業的成功,全賴香港的法治制度,若法治受到衝擊,這兩個行業誓必應聲而倒。

小弟不是在危言聳聽,只是想大家多一點居安思危;過去香港的發展,從來也是從下而上的,由市民與經營者通過摸索,逐漸建立而成的。

當年大部份人也不是偉大地,為了香港整體利益而努力,而是自私地為了自己,尋求更好的生活,但那又如何?集體自私探索,促成了香港的繁榮。

自私不是不好的嗎?自私是動力的來源,探索讓大眾找到方向,那有什麼不好呢?當自私只在於謀取別人的利益時,才是問題。

小弟盼望我們不只單靠政府為我們籌謀,也望每一個人能持續過去港人的自私探索精神,各自為自己及香港,謀求出路。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我的觀點極短篇: 不是別人的看法

Hi,

聽一位日本導演說:我現在拍電影,不會去想觀眾怎麼理解電影內容,自己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聽罷,甚覺有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後記:為要更明白他說話的意思,小弟今天硬生生的看了該位導演的三齣電影!

Friday, January 15, 2016

反反智: 『你』字應該是粗口! (鄭重聲明: 未滿十八歲者,按道德之士意見,嚴禁閱讀本文)

Hi,
Cap 圖自電影「審死官」,希望唔會告我

近日又有道德人士指責『老母』一詞是粗口,不少朋友已作出反駁,小弟也不想抽水。

但小弟堅信, 『老母』絕不是粗口

戰國時代古書<<列子·力命>>寫道:「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而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 中,第十五回也有「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一句。

莫非古文也在講粗口

『老母』之所以被認定是粗口,皆因她與其中一個真正的粗口,經常同時出現,亦即『X 你老母』,慢慢凡提到『老母』,就被人當作是講粗口,唯有唔提老母了。

但根據小弟親身經驗,那個 X 字,很多時也不會跟『老母』一起,只說成『X 你』,因此『你』字比『老母』更親近粗口,亦即是『你』字比『老母』更粗口!

小弟不是以偏蓋全,真正的粗口,不只那個經常與『老母』一起的 X 字,還有其餘四個;最近因講粗口被判罪成的那位仁兄,他說的粗口正是『關乜 X 事?係咪好 X 得閒?個臭 X!』,當中並沒有『老母』,但每逢有 X 字的時候,必有『你』字,『你』字怎麼可能不是粗口?

因此,以後也請你不可再說『你』字。

不好,這樣小弟也變成說了粗口,應寫成:以後也請 X 不可再說『X』字。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October 20, 2015

反反智: 官到無求膽自大!

Hi,
Source: 頭條日報

最近聽了某個高官的這個言論,小弟真的為香港抺一大把汗。

高官先說『到無求自高 』,然後再說『到無求自大』,既然『』不是『』,那麼即是說『』不是『』了!

再者,若然『』不是『』,不管『』怎樣無求,他也是沒有『』!

』有的是權,但他卻不是『』,而且有『』卻無『』,那不是一個惡夢嗎?

小弟深信這位高官沒有『膽』真的這樣做,也只是求個 Sound-Bite,懶醒一下而矣,所以小弟絕不擔心香港真的會有這種『膽大品低』的官員,而是擔心我們這位高官,竟然不太清楚自己在說什麼,想什麼!

在小弟的教練課程中,差不多每一次,也有同學問著一條相同的問題-如何自我教練呢?

小弟的標準回答:教練是通過發問,來令對方清晰地思維,我們當然也可以教練自己,但無需要自己問自己問題,一則自問自答有點奇怪,二則我們要的只是結果,無需硬要跟從某個方法。

要自己能清晰地思維,首要條件便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當我們知道自己想的是什麼,那就證明了自己的思維相當清晰,若不清晰,自然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小弟常用的方法,便是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一來能寫出來就證明了想法清晰,二來為要寫出來,我們便需再次組織自己的想法,把不清楚的弄清楚,三來更可有個想法的記錄,減少忘記的機會,一舉三得。

當然,要教練他人,這個方法就不太靈光,因為,不是每一個人也願意花時間,寫下自己的想法,那時候便要靠我們以教練的方法來發問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學習教練學-Coaching Excellencewww.excelcentre.net/ce  

Thursday, October 15, 2015

Thinking: 金魚記憶?

Hi,

近期經常聽到什麼金魚記憶,說什麼金魚只得幾秒的記憶,幾秒後就什麼也記不起,這麼無稽的講法,居然也有人相信,而且更人云亦云,延續相傳下去,真的是一個反智世界!

金魚在魚類界已經算是聰明的一種,其他更蠢的魚,記憶時間莫非更短,那麼牠們吃東西中途,會否忘記吞下去?若是如此,我們早已沒魚吃了,因為牠們全都餓死,絕種了!

幾秒鐘這個時間,不是指金魚的記憶,而是牠的注意廣度 Attention Span,亦即是單項行為中,可以集中注意力之時間

科學家發現,金魚能保持集中的時間約為 9 秒,9 秒過後,牠就失去興趣,找別的東西去看了。

金魚怎樣怎樣,對我們沒太大影響,但人類今天的注意廣度,就值得我們注意了。研究顯示,人類的注意廣度,由數十年前開始,不斷下跌,近年跌幅更大得令人擔心。現今的人,注意廣度約只得 8 秒,意味著我們比金魚更差!

幾十年前,人類的注意廣度,並不是以秒來計算的,也不是分鐘,而是小時

那又有什麼影響?

注意廣度越短,等於集中能力越弱,而無論學習與思維,均需要人集中精神,因為集中才能輸入資訊,有資訊才能學習與思維!

結果今天資訊越流通,卻不見人越聰明!

這不只是兒童或青少年的問題,而是全體人類也在下跌!現時的情況,就好像我們擁有一部快速完美的電腦,但每次能輸入的資訊,卻少得可憐。

刻不容緩,我們需要方法來改進自己的注意廣度。

大量研究發現,靜坐是最佳方法之一,可惜現代人對靜坐充滿偏見,要說服人,難比登天。

因此小弟近年不斷推廣 Zentangle 禪結畫,因為她既能培養我們的藝術水平,更可提昇注意廣度;聖約瑟學院 2012 年研究,證實一小時的禪結畫練習,效果等若 16 小時的靜觀鍛鍊

今天我們不斷學習不同的技術與知識,但成效卻不彰,皆因我們根本沒有吸收進去。是時候真的為自己做點事情,重整我們的集中能力!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September 20, 2015

Coaching: 格去是但!

Hi,

前兩天閒來無事,遂翻看舊影碟,找到了哈利波特第五集-鳳凰會的密令,再看也覺拍得很不錯。

看罷以後,忽然發覺整齣戲中竟然沒有提及什麼『密令』,那為什麼電影名稱會是『鳳凰會的密令』呢?

莫非小弟看漏了?

快速搜畫下重看一遍,依然沒有發現!

心有不甘,馬上上網查閱小說大綱,看看有沒有什麼密令,看了幾篇不同人撰寫的大綱,包括中英兩文,也是沒有發現『密令』!

何解?

突然明白了!因為根本沒有什麼密令

第五集小說題目是『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Phoenix』,名字中那有什麼密令的意思!直譯作中文應是『哈利波特與鳳凰會』,很有可能是譯者把題目中的『Order』當成『密令』,但『Order』在這裡應是解作『會社』!

反正也是差不多,『是但』好了!

但這個『是但』,在我們人生裡,為我們帶來了多少難題呢?

我不知道,還是『是但』好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如小說中真的是有『密令』,只是小弟看漏了,煩請指正。 

P.P.S. 教練學中我們常常以理格物,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格去『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