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6, 2018

NLP: 能說,才能想

Hi,

近日各大媒體也在報導楚原先生,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終身成就獎」,報導重點當然不是他的獲獎,而是楚原先生當晚發表的感言

小弟也不想多在他的金石良言中再次抽水,實在抽無可抽,多說無益。

小弟更有興趣的,是大導演說話中的兩個字。

那兩個字? 仆街

『仆街』竟然可以在電視螢幕中再度出現,實在值得高興。

『仆街』一詞,早已被當今語言潔癖的意見領袖們,封殺得片甲不留,但她根本不是粗口啊,何苦相逼?

她頂多只是咒罵人的俗語,況且楚大導的發言中,那句『仆街』是用來形容自己的電影,當然毫無問題。

小弟不是推廣罵人的俗語,而是想擴闊語言的頻譜而已。

語言是思維與意念的載體,語言頻譜越寬,思維與意念越少局限越能自由奔放

近年『政治正確』越發『政治正確』,稍不『政治正確』的說話,就等同不『正確』了;不正確的,自然不能說自然不能想

『菲傭』不能說,要說『家務助理』,但『菲』是國籍,『傭』是職業,問題在那裡? 如何對待『菲傭』才與職業歧視相關,『菲傭』一詞,根本沒有問題。

『老人』不能說,要說『長者』,但為何『年輕人』能說,『成年人』能說,『老人』卻不能? 如何對待『老人』才與年齡歧視相關,『老人』一詞,根本沒有問題。

不『政治正確』,並不等於不『正確』;若不是不『正確』,為何不能說,為何不能想?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April 24, 2018

Auditology: 清醒、放鬆、放鬆卻清醒 音樂

Hi,

很多時音樂不是令人清醒,便是讓人放鬆,但既想放鬆,卻又想保持清醒,好像就沒有太多選擇了。

下列是小弟精挑的三首樂曲,第一首令人清醒,感覺充滿力量;第二首讓人放鬆,可以舒適的稍作休息;第三首既令人放鬆,又促進保持清醒,一舉兩得。







Keith
Explore, Exeed & Excel

Thursday, April 19, 2018

NLP 錄音節錄: 思維次序

Hi,

『想什麼』與『如何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也影響你最終想到什麼,但我們往往只是考慮『想什麼』,卻忽略了更容易、更有效的『如何想』

思維次序,正是『如何想』的一大環節。



Keith
Explore, Exeed & Excel

NLP 錄音節錄: NLP 不是什麼

Hi,

很多人學習了 NLP 多時,但仍未弄清 NLP 根本是什麼,好像有人學習數學,卻誤以為數學是研究身體結構的學問,那又怎會學得好呢?

先掌握 NLP 不是什麼,奠定基礎,稍後再與大家討論她究竟是什麼。



Keith
Explore, Exeed & Excel

Thursday, April 05, 2018

Concepts 101 Part 85: 正面與負面

Hi,

小弟實在不喜歡那些所謂的『正面』,什麼凡事要正面地去想,正面地說話,正面地行事,還有最不明所以的所謂的正能量,小弟全不喜歡。

不想、不說、不做負面的事,『負面』就會從此消失了嗎?

不見得吧!

更嚴重者,是大部份人對 『正面』『負面』的定義,存在著關鍵的誤解

不少人錯把『正面』『負面』分別當成積極、好,與消極、不好,那只是近代引申出來的解釋而已。

要弄清楚,又是查字典的時間,『正面』『負面』兩詞,皆非中國本有,查的當然是英語字典;根據牛津字典,Positive 正面主要是指存在而非不存在的特質Negative 負面剛好相反,指的是不存在而非存在的特質

這樣解釋,數學上的正數與負數定義,才變的合理,否則那來什麼積極或消極的數字呢?

常說人很正面,因為他常常想著要得到的物事,想辦法把它變成了存在,由於有了目標,人便更為進取,故狀似積極;說人負面,因為他往往想著不想要的東西,希望把它變成不存在,結果老是逃避,人就變的消極。

事情是積極,皆因那件事能創造更多存在的物事,而認為事情屬於消極,因為它會破壞物事,把更多東西,變成不再存在

由此可知,正面重點在於令物事存在,在於建設;因此,人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正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除了正面負面外,還有『』這個更難理解,卻極為有用的概念。

P.P.S. 想真正通透掌握『正面』,並把她放諸日常生活,助人助己,可考慮小弟最新的一個可以免費的收費課程正向心智學執行師課程

Sunday, April 01, 2018

Thinking: 意念的補劑

Hi,

正如上文所言,意念的生成,需通過理解與體驗。

緩衝催化,促成意念的補劑,可惜今天這兩種劑藥,往往卻是左支右絀。

緩衝 Buffer理解與體驗發酵的空間;現今社交媒體世代,令人逐漸失去文字能力,碰到不喜歡的事情,隨即直接指出錯誤,忽略了緩衝。

緩衝目的不只在於人際關係,更是給予自己機會,深入理解與體驗,讓新的意念浮現

催化 Catalyst刺激理解與體驗的機遇;面對不同的想法,當然可以用對錯來評判,也可以只是不同,無分錯對。

對錯之分,產生立場,立場沒有問題,只是在深徹思考前已有立場,立場以外從其他觀點,頓時泯沒

沒有觀點,那來意念?

願意面對不同理念,卻又能置身任何立場以外,正是小弟常說的超然,那就是催化。

緩衝催化,兩者也是形成空間,前者製造空間,後者廁足空間之外。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原文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四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