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上月中,澳洲唱片銷售榜高居第三位的,竟然不是音樂,也不是歌曲 !
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音樂,一種歌曲。
這隻唱片叫 Songs of Disappearance (小弟胡亂翻譯: 消失的歌曲),收錄了 53 種澳洲瀕危雀鳥的歌聲,他們希望唱片能增加人類對瀕臨絕種雀鳥的關注。
人類是否健康,環境扮演重大角色,各種生物,也是環境的一部份。
聽過這種另類瀕危音樂後,告訴小弟你喜不喜歡。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Ideas and Thoughts of Keith To 拙劣迂愚
Keith To's Ideas & Thoughts on NLP, Hypnosis, Coaching, Facilitation, Self Improvement, Personal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se seem to be nothing related. But from a Systemic Thinking perspective, they share similar nature and processes.
陶兆輝對身心語言程序學、催眠治療學、教練學、輔引學、自我改進、個人發展及商業發展的純個人看法;它們看似毫不相關,但當你從合整式思維角度來看,它們卻擁有相近的性質及過程;我將每隔數天不斷加入新的文章, 內容絕不敢認為是肯定正確, 旨在拋磚引玉而矣。
(All articles copyrighted by Keith To)
Monday, January 10, 2022
我的觀點極短篇: 另一種瀕危的音樂
Saturday, January 08, 2022
Concepts 101 Part 91: 分離與結合
Hi,
分離與結合,在人生中不斷交替。
由精子卵子結合形成人,懷胎十月後與母親身體分離,然後與家人結合成家庭,長大後離家自立,再與伴侶結合組織自己的家庭;人生過程中,我們還會經歷種種大大小小的分離與結合,最後便是自己與世界的終極分離。
終極分離後,還可有什麼?
沒有黑暗,便沒有光明;沒有分離,便沒有結合。
分離與結合,同樣需要接納;若不接納,分離時力求結合,結合時堅持分離,你將永遠停留在徒具形體的前一階段。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January 01, 2022
My Point of View: 醞魅人心影,高超催跨前
Friday, December 31, 2021
Thursday, December 30, 2021
年終四問: 第六個「年終四問」
Hi,
又屆年終,小弟每年也都問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策劃未來,有興趣不妨也問問自己
這是小弟的第六個年終四問。
1. 過去一年,你做了些什麼感覺不太『正確』呢?
不太『正確』,不只是邏輯上的不太正確,感受上、情感上的不太正確也可以;感覺不太正確,未必真的不正確,但值得探討一下那裡出了問題。
2. 這些不太『正確』,是否將來還繼續做?
若然不做,會發生什麼事呢?
3. 若繼續做,是否可以修改做法呢?
問題可能不是出在事情本身,而只是在於做法。
4. 若然不做,值得做些什麼別的來代替呢?
什麼也不做,虛耗光陰而已。
任何時候,感覺不太『正確』,也是問個清楚的時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21
Life: 9 大郵輪旅遊潛規則 = 9 大人生潛規則 Part 2
Hi,
前文說到,9 大遊輪潛規則,其實也是人生的 9 大潛規則;先前談了 5 個,繼續剩下的 4 個。
6. 準時出現。岸上觀光行程,不管是最初的啟程,又或旅途中的集合,若你不準時出現,大量同組團友便在乾等,最後更會影響遊輪準時出發。
人若不準時出現,機會便在乾等,人生也只會停滯在碼頭中。
7. 先出後入。很基本的禮貌,但不少人好像已經忘掉了;現今的郵輪,甲板層數十多層,乘客動輒三數千人,升降機啟門時,若爭先進出,除了引發衝突外,更會癱瘓郵輪內的乘客流動。
越想快,越慢。
8. 友善對待。郵輪上的工作人員並非你的奴隸,客氣對待他們,換來友善的氣氛,或許隨時得到他們更殷勤的服務。
不當別人是人的人,本身也不太人。
9. 肆意謾罵。小心自己的說話,不少人是一家大小來享受假期的,你的用字、你的態度,或可能影響著其他乘客,特別是小朋友。
明白自己身處的環境,唔知埞,難題的根源。
郵輪是一個微縮的世界,世界會發生的事情,在相互緊密接觸的郵輪上,更會發生;超然來看,在郵輪中愈加學到人生。
利申: 小弟與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December 25, 2021
15 個聖誕傳統,你瞭解多少? Part 15: 崇拜彌撒
Hi,
聖誕節的來源,就是紀念耶穌的誕生,聖誕夜/日的崇拜或彌撒,當然是最根本的聖誕傳統。
最多信徒出席的崇拜或彌撒,會是那一天呢? 聖誕節及復活節,兩者不相伯仲,叮噹馬頭。
近年多個宗教的信徒,每年出席教會的活動次數逐漸減少,但基督教徒每年最少有這兩天,或會感到應當前往教堂一趟。
現今世界日趨複雜,很難期望任何人任何活動也會出現,更難期望任何事情也會去做,但特別的,或會不同。
每一件應要做的,也讓它變得特別。
祝大家聖誕快樂。
[ 不管你是否信教,又或信的是什麼宗教,聖誕節早已成為大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瞭解它的傳統,當然對不少人來說,毫不重要,但能知道身邊事物的由來,也不會是一件壞事吧?! ]
( 全系列完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December 24, 2021
15 個聖誕傳統,你瞭解多少? Part 14: 聖誕布甸
Hi,
說了這麼多個聖誕傳統,卒之到食物了,最經典的聖物,首推聖誕布甸。為什麼不是火雞? 因為小弟不吃。
聖誕布甸的歷史,遠比火雞悠久,皆因火雞原產於中南美洲,到 16 世紀才傳到歐洲,但聖誕布甸早於 14 世紀,英國人已經在聖誕晚餐吃其前身-牛奶麥粥 Frumenty。
經歷 300 年的演化,人們在牛奶麥粥加進了雞蛋、乾果、麵包糠等材料,逐步變身成為今天的模樣。
聖誕布甸共有 13 種材料,代表著耶穌及十二門徒,把材料拌勻後,用布包著水煮或蒸熟,於聖誕晚餐時享用。
聖誕布甸最奇特的是不像其他布甸以焗爐烹調,原因很簡單,只因焗爐昂貴,不是每家每戶也能負擔,但聖誕節卻屬於每家每戶,水煮或蒸熟,經濟實惠。
折衷,才能普及,讓步,更能向前。
祝大家聖誕快樂。
[ 不管你是否信教,又或信的是什麼宗教,聖誕節早已成為大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瞭解它的傳統,當然對不少人來說,毫不重要,但能知道身邊事物的由來,也不會是一件壞事吧?!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December 23, 2021
15 個聖誕傳統,你瞭解多少? Part 13: 馬槽聖景
Hi,
聖誕期間,在教堂,甚至在商場中,也會看到代表耶穌誕生的馬槽聖景布置。
遠在 1223 年,聖方濟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在意大利中部格雷喬,創造了第一個馬槽聖景,其原意希望人們更能體會基督誕生的意義,隨後意大利各個天主教聖堂,也陸續於聖誕節布置耶穌誕生的場景。
最早的場景是由真人演出,對小教堂帶來財政與人手上的壓力,故逐漸改為以雕塑代替。
抽象的基督誕生與救恩的意義,對普羅大眾而言,實在難於掌握,具體的馬槽聖景布置,雖然不能完全代表它背後的全部意義,卻能讓人明白與接受。
抽象代表具體,具體卻是理解抽象的大門。
[ 不管你是否信教,又或信的是什麼宗教,聖誕節早已成為大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瞭解它的傳統,當然對不少人來說,毫不重要,但能知道身邊事物的由來,也不會是一件壞事吧?!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21
15 個聖誕傳統,你瞭解多少? Part 12: 聖誕吊飾
Hi,
那些七彩繽紛的球狀聖誕吊飾,又有什麼典故來歷呢?
沒有。只是在 19 世紀初時,大家逐漸感覺沒有裝飾的聖誕樹,顯得單調沉悶,德國玻璃工匠 Hans Greiner 遂設計及製作了第一批玻璃吊飾。
自 1806 年普魯士推行改革,德國逐漸成為歐洲強國,人民日趨富裕,聖誕吊飾這種人手製作的高級玻璃飾物,大受富裕家庭喜愛,而且銷路遍及歐洲,連英國維多利亞女皇,也從德國選購大批回國。
兩次大戰後,德國國力衰退,美國取而代之,以廉價的塑膠大量生產聖誕吊飾,傾銷全球。
只要願意打開雙眼,便能從聖誕吊飾等毫不相關的事物,看到世界大局的更替變化。
[ 不管你是否信教,又或信的是什麼宗教,聖誕節早已成為大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瞭解它的傳統,當然對不少人來說,毫不重要,但能知道身邊事物的由來,也不會是一件壞事吧?!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