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我的觀點:答非所問的拍案叫絕!

Hi,

近期在網上流傳著一個北大女學生對日本記者的回答,網民激讚該名女生,不但有亮麗的外表,更有豐富的內涵,還說令人拍案叫絕,真的了不起,更應向她致敬云云。

但細讀答問內容,真的是叫人拍案叫絕,全場答非所問,當中更是忽略歷史事實,是最佳的通識反面教材!

以下是其問答記錄及小弟的無知註釋:

問:你支持抵制日貨的這種觀點或行動嗎?
答: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個體都是自由的。我無法左右別人的思想,也無權控制別人的行動。

註:記者是在問是否支持,當然她有權選擇不直接回答,以免中人圈套;但回答什麼『自由思想』、『無法左右別人』,那就只是拉開話題而矣;她可以回答「我支持抵制日貨背後的理念,那就是反對日本近期的錯誤的言論和舉動」,那就立場明確,又不會中人預設圈套。


問:你如何定位中日關係?
答:客觀定位,平等互利關係。


註:什麼叫『客觀定位』,那是一種關係嗎?


問:從學生的角度看,你認為兩國關係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答:顯然,日方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錯誤的言論和舉動,而這是我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一句話,改善中日關係需要日方正視歷史,拿出善意和誠意。

註:她說得沒錯,但是她忽略了另一半的事實,那就是中國政府多年來對釣魚台島採取的被動態度,反而日本卻視釣魚台為其領土一部分,對該區域直接管治和派人防守,而中國政府卻默許日本這種喪權辱國的做法。


問:你個人使用日貨嗎?
答:有,馬桶。(在場學生大笑)



問:那你告訴我,為什麼日本的馬桶會比中國的好?
答:在中國,這種話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公共場合提論這種話題是很變態的。(笑聲)當然,我不知道是你有這樣的嗜好,還是貴國有這種習慣。(笑聲)

註:但『馬桶』這個話題,卻是由小姐自己先提出來,罵人變態前,應先看看自己是否已經先變態了!


問:關於歷史問題,中日兩國是否有途徑可以卸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答:請注意你的用詞!我不同意你的這種說法。你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在誣陷中國。自古至今,中國從不存在什麼「沉重包袱」。中華民族是心胸開闊,豁達前瞻的優秀民族,寬厚待人,睦鄰周邊是中國的美德。因此我們正視歷史,但絕不以怨抱怨。我們容忍和解,包括對待日本。請問,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包袱是什麼?中國人民做過對不起日本的事嗎?問題恰恰是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正視歷史,在中國燒殺掠奪,瘋狂地要滅絕中華民族。犯罪的日本不向中國和中國人民認罪賠償損失,還要叫囂海外出兵擴疆,分裂中國,霸佔中國國土,激怒中國人民。這樣的史實太多。請問,這是中國背歷史包袱嗎?(在場學生鼓掌)

註:『寬厚待人,睦鄰周邊』真的是中國的美德嗎?清朝、元朝那些外族不算,唐朝曾相繼殲滅了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汗國、百濟、高句麗等國;漢朝北擊匈奴,追迫匈奴北徙漠北,又曾大破大宛,促使西域南道各國都轉投漢朝,更先後滅了東甌、閩越、南越等國;唐漢兩朝,應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否則我等也不自稱唐人、漢人,但兩朝皆以國土大幅擴展出名,那些擴展了的國土那來?又不是侵略他國所得!試問我們真的是『寬厚待人,睦鄰周邊』嗎?

再者,日本不向中國和中國人民認罪賠償損失,那首先要怪的是當年中國政府決定不予索償,毛主席更曾多次感謝日本人的侵略,導致偉大的共產黨取得政權呢!

請問小姐:這些是否中國要背的歷史包袱呢?


問:我也經常看新聞,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生產事故頻發,死亡率想必不會低吧?
答:同你們國家一樣,每人死一次。(笑聲、掌聲)

註:又是拉開話題,『拉開話題』跟『迂迴回答』不同,前者根本沒答,後者卻技巧地答了,卻不是對方想要的既定答案!像樣一點的『迂迴回答』可以是:全世界包括貴國也把生產線遷來我國,生產事故當然發生在有生產的國家啦!莫非會在已經沒有什麼生產的貴國嗎?


問:在中國大學校園,學生自殺頻繁發生、屢禁不止,這是為什麼?
答:事實上,學生自殺最多的是在你們國家。許多稀奇古怪的自殺方式就是你們國家的「自殺一族」發明的。在聯合國公佈的相關資料中,日本的自殺率排名世界第一。我不知道你手上有什麼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國的校園自殺事件。毛澤東主席有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希望你做客觀真實的報導。對你剛才提問中使用的詞語我有必要糾正,在中國漢語語法中,「頻繁發生」和「屢禁不止」是重複的,你的用詞存在錯誤。而且,你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掌聲)


註:根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自殺已經取代突發疾病和交通意外,成為中國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似乎日本記者也不是無的放矢;小姐既然不知道記者手上有什麼證據,理應先問清楚對方,卻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來教訓對方,但自己本身也沒有先調查一下對方底蘊,會不會其實自己也是沒有發言權呢?

再者,「頻繁發生」和「屢禁不止」不是重複的,前者只說明發生的頻率,後者卻提出了『曾介入,但沒有效果』這層意義,前後不同,那會是重複呢?


問: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非法竊取日本的機密情報,你知道嗎?
答:我無法核實你的消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這種荒唐說法就跟布希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偷了布希家的高壓鍋一樣可笑。(現場大笑)

註:既然『無法核實』,又那會成為『荒唐說法』呢?剛才還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小姐又那來發言權呢?


小弟不是贊同近日日本政府的言論,更不是反對文中學生責罵那個全部問題皆有預設性的日本記者,還認為那會女生的表現實在不錯,而且詞鋒凌厲;如果網民們只是讚賞她的詞鋒,小弟絕無異議,小弟只是認為網民的過份推舉,有點間接教壞細佬而矣。

小姐能成功責罵日本記者,其因有三,為首的當然是小姐的詞鋒;其二是日本記者不知為何全無追問,每條回答皆輕易放過小姐,莫非由於小姐亮麗的外表,因而大暈其浪;其三在於地利,身在自己地方,四周全是自己國人同學,那有不勝之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October 22, 2010

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八:適應杜絕,化解根源

Hi,

上文提到,『冷親』令我們『生病』是千真萬確的,而且這種『冷親』壓力,更能令我們下一次更易『冷親』,而且反應更為嚴重,但我們能如何逆轉這種每況愈下的『假病真痛』循環呢?

那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取得兩個不同的策略了。

系統式思維(或合整思維)角度來看,當然是截擊於其起因,亦即杜絕『冷親』本身,阿媽的教導,特別是傳統智慧,有時真的沒有什麼差錯,只是不明所以而矣,『著返件衫』是最簡單直接防範『冷親』壓力;但請注意,小弟說的是『著件衫』,而不是『著件衫』,太熱,也是一種對身體的壓力,除了『冷親』以外,你不曾聽過『熱親』和『焗親』嗎?

心理神經免疫學的角度來看,壓力反應,自然能被放鬆反應所化解;所謂放鬆反應,就是適應的前題,讓自己身心更能面對世界,即是遇到壓力情況下,身心不是產生壓力反應,而是產生相反的放鬆反應,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凡是刺激-反應關係 (Stimulus-Response Relationship),就是習慣使然,平常多習慣放鬆,自然能在緊張壓力下,也較易產生放鬆反應,化解因壓力而來的身心負面狀態,這亦是平常慣於運動、練習瑜珈太極,又或靜坐者,身體自然較佳之故。

沒有這些習慣的朋友,在心理神經免疫學底下,還有十種以上的放鬆反應技術,隨你喜好來選擇;希望身心健康者,放鬆,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有興趣更能掌握心理神經免疫學的朋友,可考慮報讀七年一度的心理免疫學課程,詳情:http://keithtoprograms.blogspot.com/2010/10/psycho-immunology.html。  

Thinking: 這會有用嗎?

Hi,

另一條想你想想的問題:昨天看了一套科幻片集,當中男主角由於某些原因不斷產生了幻覺,導致現實與幻覺也不能分開,最後問題解決了,但他仍放心不下,為要確定前面的那個人是否幻覺,他伸手去觸摸一下來加以證實。

問題是:這個做法會有用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Thinking: 會有聲音嗎?

Hi,

這是一個要你想想的問題:在一個樹林裡,很多雀鳥在歌唱,但如果四野無人,會有聲音存在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七:冷親感冒,是假是真

Hi,

這是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七,前文提出壓力影響身心健康,以及我們能如何適應來化解它於無形。

本章研究的是另一種的壓力,但它更能直接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我們平常認為,感冒的原因是由於『冷親』,但稍具科學頭腦的人會告訴你,那是一種誤解,因為感冒的真正起因是病毒感染!那麼我們相信了這麼多年的『冷親』,是否真的只是誤解呢?而『冷親』會否引致感冒呢?

答案是真及假,會及不會。

真正感冒當然是由病毒感染而來,但『冷親』卻真的能引致各種感冒的症狀!

近年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所得,『冷親』即是環境比正常溫度較低,它本身不會引起感冒,但這種不正常的環境因素,卻形成一種對身體的壓力,這種壓力直接影響我們的中央神經系統,引致一系列的疾病反應 (Sickness Responses),如發熱、食慾不振等等。

然後我們的中央神經系統,再經迷走神經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進一步激發各種應付感染的反應,諸如白血球及巨噬細胞增加等,這更加強了疾病反應 (Sickness Responses),我們便會感到各種生病時的不適感覺,如身體虛弱,骨痛無力,以為自己真的大病一場,而且這種反應,最長的能維持10天,那不是感冒了是什麼,但經詳細身體檢查,卻一點感染也沒有!

這種沒真病卻真的是病的現象,就是身心治療學中的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範疇了。

換句說話,『冷親』令我們『生病』是千真萬確的,而且這種『冷親』壓力,更能強化我們神經系統反應的靈敏度,亦即每一次『冷親』,能令我們日後更易『冷親』,而且『冷親』後的反應更為嚴重,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那麼容易感冒!

我們能如何逆轉這種每況愈下的『假病真痛』循環呢?下回分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有興趣更能掌握心理神經免疫學的朋友,可考慮報讀六年一度的心理免疫學課程,詳情:http://keithtoprograms.blogspot.com/2010/10/psycho-immunology.html。 

Announcement: 終生電郵支援

Hi,

相信不少同學早已知道,無論你報讀了小弟那個課程,甚至是免費課程,小弟也提供終生免費電郵支援的。

終生,當然是指小弟條命!

小弟對你的終生承諾-小弟一日不死,小弟就繼續回答你,有關你曾上過小弟的課程的內容之相關問題!

只要你把問題電郵小弟 (ask@keithto.com),小弟將儘快以電郵回覆你;由於每一封回覆,均由小弟自己回答,懇請給小弟多一點時間;如過了一個星期仍未見小弟回覆,煩請再度電郵小弟,有時電郵並非一種絕對可靠的溝通方式,不過她實在太方便了!

如果閣下能以英文發問,那就更好,因為小弟就可放心以英文回答,不是小弟英文特別好,只是小弟的中文打字水平實在平凡得很!

再次感謝各位多年來,對小弟的不斷支持!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各位請注意:這項支援是回答各位於理解或應用上的難題,而非顧問、諮商、甚或治療服務,小弟實在無力、無法以電郵回答各位人生難題,謝謝體諒!

P.P.S. 終身支援是回答什麼問題的? 可參閱另文

Friday, October 15, 2010

Concepts 101 Part 46: 著數與蝕底

Hi,

前文提到,明明沒有什麼蝕底的事,但學者卻認為蝕底,還大聲疾呼;隨後再看新聞,不同電視台,訪問不同的普羅市民,竟也異口同聲的說蝕底,真的難解難明!

政府那個先租後買計劃,頂多只是沒有『著數』,絕對不會『蝕底』,但這麼多人大喊蝕底,明顯地是把沒有著數看成蝕底,這已是今人的普遍混淆了。

著數者,多出來的,得到比付出的多
蝕底者,連最下部(底)也給蟲食(蝕)了,那是損失了本身擁有的事物。

沒有著數,只是得不到比付出多而矣,那來蝕底?

沒有著數,甚至還不是『唔抵』,唔抵者,得到的比付出的少,上述的先租後買計劃,如果最後決定不買,得到的比付出的相等,因為他付出的是市值租金,所以那只是沒有著數吧了!

把沒有著數,混淆了唔抵以至蝕底,是人心轉變,因為我們不自覺地認為著數是應份的,沒有了應份的,當然蝕底。

我們的上輩,他們是繁榮香港的建立者,因為他們沒有應份這種心態,付出多了也不覺蝕底,多出的不往個人口袋裡鑽,而是去了香港這個整體,香港自然繁榮。

這種人心轉變,對我們香港人來說,是喜還是悲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我的觀點極短篇: 蝕底左?

Hi,

施政報告提出資助夾心階層買樓,建議先租後買,三年後退回已付租金一半,作為首期津貼,本應十分著數 (當然仍然有不少人認為太少,套一句甘迺迪總統的老話:不要問國家應給你什麼,先問自己給了國家什麼?),但就有學者認為未必一定著數,而且更會蝕底!

此話怎說呢?

學者提出若租住期間樓價大幅升值,最後得到的退回租金,將更不能足夠繳付首期云云;小弟真的是學問有限,只怪當年沒有好好讀書,怎樣看也看得不明所以,為何那會是蝕底呢?

五年交的是市值租金,反正也是要租樓居住,很明顯沒有什麼蝕底;最後更有退回一半,將來不管如何升值,那一半也是免費津貼啊,那來蝕底呢!

如果你決定樓價太貴不買了,頂多是沒有了那一半的津貼,怎樣也沒有蝕底存在吧?

可能你會認為,如果不租住政府那些先租後買物業,早一點購買私人樓宇,五年後升值了,那個差額不就是蝕底了嗎?

但這個優惠是給現時無力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又怎會出現這種蝕底呢?

小弟才疏學淺,真的不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小弟只是不明,不是支持這種先租後買的方案,先此聲明!

Friday, October 01, 2010

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六:錯誤適應,週而復始

Hi,

前文逆來順受,曲線求存提到要減輕壓力、要活得更好,首重適應

適應,就是調整自己,配合世界。

人不是不懂得、不願意去改變自己來適應世界,只是另一更大的力量在運作而矣,那就是習慣力量

當我們發現了我們得不到我們需要的事物時,我們會改變方法來爭取,偶遇有點成效,我們將繼續使用相同方法;習慣以後,縱然方法已經不再帶來效果,我們仍然持續運用,甚至越用越差,卻懵然不覺;由於得不到效果,我們惟有更用力地執行,結果每況愈下,這就是錯誤適應了。

錯誤適應,必然是這樣的週而復始地不斷痛苦,察覺這種痛苦模式,亦是提醒我們需要轉向的警訊;轉向與否,那就視乎我們的習慣力量大,還是再次適應的力量更大了。

世上難求完美的適應方式,只要是有助大於有害,便是正確適應了;但當有害大於有助時,就是時候問問自己,它會不會只是一個錯誤適應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身心治療學證書課程,即將於 2017 年六月舉辦,每七年才舉辦一次,萬勿錯過。

Updated: May 17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