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0, 2012

Concepts 101 Part 58: 急與快

Hi,

有別於

,只是速度;,是速度,加上強度,快且猛烈也。

快與急,如未經三思,也會造成錯失;但急的猛烈,遇錯失時,大錯大失也。

急,來得猛烈,更易未經思索,即貿然行動。

環顧現今香港,看看街上,又或地鐵站內,人的舉止,還是

七十年代以來,快是香港人的特色,快亦令香港飽嘗甜頭,當年香港經濟的發展,不是有賴快,靠的是什麼?

那種快,是經過思維理解後的快,那是明快,是決斷。

現在的急,人只知要快,卻不知為何而快;現今香港,內在矛盾激烈,皆因急,皆因不知為何

由快變急,是禍是福,閣下定奪。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May 26, 2012

拓智十二法:第十七法-食油

Hi,

食油,不管你吃的是中英法日佳餚,又或是素食雜食,每天也會吸收一定的份量。

有些食油對身體有害,有些卻是大有裨益,橄欖油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近年發現,橄欖油除了能降低壞膽固醇,有益心臟以外,更能保護大腦。

法蘭克福大學發現,橄欖油含豐富的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它能保護腦細胞受衰老的損害,而且橄欖油更含有 oleocanthal,有助強化記憶力。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May 25, 2012

Hypnosis: 治療性與治療

Hi,

治療性 Therapeutic,與治療 Therapy,息息相關,卻是不一樣的物事。

治療性,能對身或心的難題情況,帶來有益效果的,就是具有治療性;解決身或心難題的介入手段,就是治療。『治療』必須具備『治療性』,但具『治療性』的方法,卻不一定是『治療』。

催眠治療,當然是治療的一種,但縱觀過去十多年來,小弟培訓的催眠治療師,卻絕大多數,不是從事,亦不打算從事『治療』工作的朋友,那麼,他們為何還要學習催眠治療呢?

因為運用催眠治療的『治療性』,無需定要使用催眠治療。

催眠治療,對大眾來說,還是陌生;凡陌生者,就會恐懼;恐懼,自會抗拒。任何治療,遇到抗拒,『治療性』就大打折扣,做起來事倍功半。

但催眠治療中的各項技術,特別是組成技術次技術 (Sub-Skills),均可用於日常生活,為自己他人,帶來『治療性』。

閒談兩句,也可以十分『治療性』的。

最『催眠』的催眠,就是不做『催眠』,但卻溶於生活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May 22, 2012

反反智: 俚俗言詞,也應受言論自由保障!

Hi,

月前台灣法院的一個判決,相當發人深省。

一名男子被警察認定醉酒駕駛,他情急中使用了「他媽的」字眼,被警依妨害公務送辦,一審被判4個月,二審時大逆轉獲判無罪。

法官認為,「他媽的」是社會長期存在的俚俗言詞,言者並不必然反映其主觀意欲,只是說話者習慣使用的口頭禪或發語詞,並非有意侮辱,應受言論自由保障,國家憑什麼要求人民不可以說出不中聽的話?

不中聽的說話,就認為是侮辱,就不准別人說,那是反智

俚俗言詞,也應受言論自由保障,才是反反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May 21, 2012

Fubility: 香港絕對不會被國內超越

Hi,

不少港人都擔心:香港會否被其他中國城市超越,變得落後他人?

小弟膽敢保證:香港絕對不會被國內超越只要港人不退步

日前談到,小弟難得往內地旅遊,首天即遇撞船事件,小弟鍥而不捨,誓要追緝『凶徒』歸案,找了三天,最後終被小弟找到了那個船長,非要問個明白不可;小弟與那個所謂與國際接軋、超五星級豪華游船船長的對話,詳列如下:

小弟:為何前兩天會發生撞船事故?

船長:游船不知什麼緣故,突然失去動力!

小弟:為何事後不作廣播及解釋?

船長:對客人沒有構成任何影響,因此無需解釋!再見。

那個天殺的船長,隨即側面,不再理睬小弟!

這是那碼子的解釋?不明原因突然失去動力,不先去探求究竟,怎可以若無其事,繼續航行?連撞船這等大事,也可以說是對客人沒有構成任何影響?

我們常道,國內的先進發展,只局限於硬件,軟件依舊落伍,小弟非常贊同;硬件當然是指各種基建,諸如公路、高鐵、機場、高樓大廈,國內應有盡有,但軟件卻是什麼呢?創意?當然不是,國內各種害人的創意,多如天上繁星,那又怎能說是落伍呢?

軟件,是對人的權利的尊重

上述那個所謂船長,欠缺的是對人的安全及知情權利的尊重;船長的責任,不只單是安全地把人從甲地送往乙地,乘客把自己的生命交託船長,乘客擁有知道自己是否安全的權利。

對人的權利欠缺尊重,導致了國內各種問題,什麼三聚氰氨、一滴香、地溝油、毒奶粉、數之不盡。沒有對人的權利的尊重,又那會有公平的競爭,沒有公平的競爭,又那來真正的進步?

西方強調遊戲規則,我們中國人卻老是想著遊戲的『潛規則』;小弟不敢說香港人較為優勝,只是港英政府對規則的尊重,其實那就是對人的權利的尊重;這種『尊重』的軟件,令當年硬件絕對有限的香港,發展得舉世稱奇。

香港絕對不會被國內超越,只要港人不退步!但可惜的是,我們的軟件,卻真的是在退步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May 17, 2012

反反智: 那有什麼問題?


Hi,

小弟從不太喜歡回國內旅遊,但聽聞長江三峽風光秀麗已久,遂於前幾天,與家人一同參加三峽游船旅遊,怎料第一天已發生意外...

那麼寬闊的河道,不知怎樣,游船竟會撞向岸邊,船頭損毀了一大片!

幸好,這次意外,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事故,實屬不幸中之大幸。

奇怪的是,船上三百多名乘客,恐慌過後,竟然若無其事;而游船方面,亦沒有任何廣播或解釋,也沒有人去追究!但小弟卻深覺不妥,游船旅遊,最重要的不是什麼五星級服務,而是安全,因此,小弟當然要查究到底,卻被其他乘客視為多此一舉,大家既然沒有損傷,撞不撞船,那有什麼問題?何需追查下去?!

這不是反智是什麼?!沒有死人,就等於沒有事情發生?

反智,就是;集體反智,便是愚民;愚民的好處,就是易於管理

九七過後,集體反智與日俱增,是巧合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May 16, 2012

轉載: 失敗 精鍊上位秘笈

節錄:iMoney 智富雜誌
日期:23-10-2010

做人,總想邁向成功,遠離失敗。

想想甚麼是「失敗」。炒膿股票?傾家蕩產?還是女友走佬?

集身心語言程序學(NLP)、催眠治療教學及輔引學(Facilitation)導師於一身的「失敗專家」陶兆輝,近年潛心研究「失敗」,創出獨門的「失敗學」(Failogy)課程。問他甚麼是世上最失敗?「最失敗都只不過是錯過知道自己失敗的機會,若果你能坦然面對失敗,努力修正,成功便不遠矣!」錯一趟,上一課。失敗又何足畏懼?


失敗專家︰面對→修正→成功!

電視劇《翻叮一族》中由伍詠薇飾演的「蓉姿」,在金融海嘯下由一代「輪后」變成事業失敗,被辭退後力求在管理茶餐廳業務上翻身,雖然劇集已曲終人散,但現實中,要從失敗中成功「翻叮」也實非容易。

原來香港有一名「失敗專家」,多年來一直游走大企業和小公司,研究當中大人物和小市民的失敗經歷,千錘百鍊創出「失敗學」(Failogy)課程,教人面對及修正失敗,甚至學習如何成功地失敗。


放開胸懷改正錯誤

「失敗專家」陶兆輝,是首位把專業教練學(Coaching)培訓引入香港的導師,也是《人生教練》的作者,他總結研究經驗,認為香港人最錯是將所有「失敗」都看成「輸」。「Lose解作輸或失去,兩者都是本來擁有但被奪走,令人傷痛,不願面對。不反省自然無所得?但失敗只是一些錯誤,是實踐過程中錯過了一些東西,但你並沒有失去,只是差少少,所以你願意放開胸懷研究自己錯在哪裏。」因此,他創辦了「失敗學」課程,標榜教人「48項如何成功地失敗」,先調整面對失敗的心態,再從中找出最適當的修正方法,最後是避免重蹈覆徹,成功自然指日可待。

他從自己一次險些兒被「炒魷魚」的經歷說起,「我打咁多年工唯一一次差點被炒,是因為遲到。當年公司人人都遲到,點解淨係炒我一個?」於是他賽後檢討,遲到當然是錯,但最錯的不是遲到,而是沒有人脈關係,「身邊不少同事都是老闆的親信,起碼做了5、6年的,但我無年資、又無關係,卻要學人遲到,你話唔炒我炒邊個?所謂各有前因,如果你以為學人做同一件事,會有同一效果,那你真的太天真了。」


絕對不容重複犯錯

見盡成敗得失,他領悟到,有時失敗是無可避免的,但最大的規條是︰絕對不會重犯同一的錯誤!「早前跟友人合作做生意,3名合夥人各自找客源,我以為做生意大家都心照,不會做對方的客路生意,豈料問題就出現了,最終不歡而散。」

這事件帶給我們兩個教訓,第一︰不要太依賴慣性和傳統的做法,而深層教訓則是︰無論多成功的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關鍵是他們可以犯一萬個不同的錯,但絕不會重犯同一的錯。


如何成功地失敗?

Fail More & Fail Fast

愈失敗得多,學習機會就愈多。愈早接受失敗,避免拖拖拉拉,便可短時間內悉別錯誤重新上路。「男女朋友最鍾意拖拖拉拉,又唔肯認真解決當中的錯,這時候其實兩個選擇,一係及時修正,一係盡快斬纜。」

Fail Forward

即使跌低都要向前跌,縮短你與目標的距離。「你想你女朋友回心轉意,你罵佢,甚至用刀指佢,只會令佢走得更快,即是偏離了目標啦!但現實裏經常有人做這種事情。」

Learn to Fail

模擬失敗,預先想像在處理一件事情時,當中會遇到的失敗,再計劃後備方案。「愈有自信的人就愈少有兩手準備,因為他們無預計過自己會失敗,而這情況往往會錯到一敗塗地。」

Announce Your Failures

將自己的錯盡量傳開去,好處有二:「第一,毋須浪費氣力去遮遮掩掩,將全副精神留來搞定爛攤子。第二,一般人都要面子,衰完第一次唔會再衰第二次,可以迫自己以後唔犯同樣的錯。」

Fail & Teach

以自己的錯去教導別人。「你要將整件事的前因後果總結一次然後組織起來,真正做到Learn from Failure;其他人聽完後可能會有Feedback,你又可以從中學得更多。」

註︰全文共有48項,以上是其中5項。


失敗專家陶兆輝(Keith To)本港著名企業教練,擁有身心語言序學(NLP)、催眠治療學、輔引學(Facilitation)及企業教練國際認可導師資格,亦為卓越培訓中心The Excel Centre創辦人。多年來曾為近百商業機構、非政府組織及大學提供培訓及講座,教材均自行開發,課程以「原創」見稱,尤其是「失敗學」(Failogy)。

陶是首位將專業教練學(Coaching)培訓引入香港的導師,亦為國際企業教練協會亞洲唯一的認可導師。暢銷書包括︰《贏一場人生——助人提升的42種教練規律》、《人生教練——如何飛越知識型社會》等。

轉載: 盲點心理學-看見看不見的智慧

轉載:加拿大商報 Toronto Edition
日期:14-4-2012
撰文: 江澄

1986年,美國太空穿梭機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七名太空人罹難。調查發現,穿梭機爆炸的原因是推進器上的一個O形環失效。發射前已有工程師警告過該O形環在華氏53度下性能不穩定,發射當日的氣溫是華氏36度。

1950年代,埃及政府為了要促進工業,增加發電量,興建阿斯旺水壩。阿斯旺水壩是一項龐大工程,花了十年時間,排除萬難始建成。建成後卻帶來了一連串污染、土地破壞和生態危機。

1994年,香港一本雜誌刊登了有大衛像的畫廊廣告,因為大衛像露出了陽具,香港的淫審處評該本雜誌為二級不雅物,淫審處的無知,引起公眾嘩然。高等法院推翻原判,法官更痛斥淫審處評級不合理。十多年後,類似事件在香港書展發生,影視處認為露出女性乳房的古典油畫書不雅,勸喻書商收起,公眾再次嘩然,怎麼政府官員的藝術修養和認知絲毫沒有進步?

以上三件事有什麼共通點?三件事都是有識之士做了愚不可及的蠢事,證明做蠢事不是蠢人的專利。那為什麼飽讀詩書的有識之事─太空工程師、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會犯下這些嚴重的錯誤呢?那是因為人皆有盲點,聰明人也不例外!

我們做每一個決定都是基於我們掌握什麼資料,如果看錯了,決定就會錯,如果看漏了,決定就不夠全面,如果只看到片面,決定就會偏頗……所以看法其實比想法重要,思想前,先看清楚!

《盲點心理學》這本書就是教我們承認人皆有盲點,並細心分析了16種常見盲點,包括「以我為主」、「麻木不見」、「找出犯人」、「非黑即白」等等。

如穿梭機事件,太空工程師所犯的應是「以我為主」的盲點。一直以來,他們都著眼於如果令挑戰者號準時、準確地升空,既然一切就緒,那個小小的O形環應該不會構成重大問題吧?結果卻悲劇收場。而在阿斯旺水壩事件,埃及政府及工程師們則明顯出現了「麻木不見」的盲點,興建水壩增加發電量這原則沒錯,但他們卻完全忘記了周遭的環境問題。

至於香港淫審處和影視處的官員則出現了「非黑即白」的盲點,根據規章法例,裸露性器官就是不雅,所以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但卻愚昧得叫人發笑。

發現了盲點,我們還要懂得如何去克服它,所以作者在總結了16種常見盲點後,又提供了十種解決辦法。而這十個辦法是有次序的,首先要對自己坦白,不知就承認不知,繼而要有系統地思考,見樹又要見林,最後還可以找人生教練幫助,由他幫你發現自己所擁有的看不到的智慧。

盲點無處不在,看見別人的盲點易,看見自己的盲點難。《盲點心理學》是一本極有用,可以看很多遍的心理學工具書,愈看愈有趣,愈看愈清晰。

Thursday, May 10, 2012

反反智: 反智 ?

Hi,

結集一個有關『反智』的新文章系列,是小弟多年來也想做的。

首先要做的是要定義好『反智』一詞,『反智』著實好用,但若問人她的定義時,得來的答案,多是弱智離經叛典是非不分盲從附和等等,但既然已經有了那麼多、那麼好的形容詞來形容反智,何需增添『反智』一詞那麼反智呢?

定義『反智』,先勿與『反智主義 Anti-Intellectualism』混為一談,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於智性(intellect)、知識(knowledge)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我們常說的『反智』,當然與上述兩者無關;幾年前不知那位仁兄仁姐,『建立』了『反智』這個名詞,來形容這種常見的社會現象;這個命名,太易弄得與風馬牛不相及的『反智主義』混淆,名字本身也確是很反智。

究竟『反智』是什麼呢?

維基百科的定義,相當貼切:不去求證,只單憑自己的直覺,或者以成見做判斷,就認為是事實,而把他人提出的論證,當作惡意針對自己。

『不去求證』就是整個『反智』的重心,『不去求證』的人,不是通街滿巷都是嗎?當人家提出反對,提出論據時,由於自己沒有理據,當然沒法反駁,心中自然難過,因此便認為人家是侮辱他,這種人,不是俯拾皆見嗎?

網上看到一位朋友認為,『反智』一詞用上了『反』字,『反』者﹐就是反對﹑否定﹑質疑之意,而『反智』既非反對﹑否定﹑質疑智性智慧,是故『反智』一詞,實屬辭不達意。

但小弟卻不敢苟同。

『反』字除了反對﹑否定﹑質疑的意思外,還有『違反』這個意義,像在中庸第四節:「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其中的『反中庸』,就是『違反中庸』之意。

而『反中庸』,正好是『反智』的古代版;何謂中庸?宋代大儒程子註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不偏不倚、正中核心的就叫,正確也;不變易的就叫,定理也;違反正確的定理者,之謂反中庸,亦即反智也。

反智的人,連什麼才是正確也攪不清楚,何來知道其定理呢?

小弟的人生目的之一,就是想要反反智,什麼是反反智?下回續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拓智十二法:第十六法-水果

Hi,

身體內的氧化過程,促進身體的老化,包括大腦在內。(註:氧化引致老化這個原理,還未被正規醫學完全認同)

食物中,水果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有助身體,以及大腦長久完善功能。但那些水果含有致大量的抗氧化物呢?

自然界給予我們一個很簡單的提示:的,抗氧化物含量更高!

蘋果藍莓櫻桃奇異果葡萄火龍果香蕉西莓,比比皆是。

想身體不便秘,多吃水果;想大腦不便秘,多吃水果!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May 09, 2012

Systemic NLP: 合整思維 + NLP Part 4

Hi,

Part 3 提到:每當著手介入思維這個整體系統的任何一個部份時,我們隨即變成不再 Systemic,亦即不再是兼顧整體,這造成了我們經常地難於順利地改進,『不能改變』或『變得更壞』往往是更常見的結果。

那麼是否真的要 Systemic 地改進思維是不可能的呢?

!這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任務。同一時間,我們只能有意識地思維一件事情,當你想 A 的時候,你就不會是在想 B;只得一件,當然不能會是整體;但 NLP 的研究,發現到我們的無意識,卻能同時兼顧多項事情,亦即是有意識地,我們無法 Systemic 地思維,但無意識地卻能。

無意識,並非什麼神秘詭異的事物,只是在我們有意識地思維,背後運作的思維而矣,就像現今電腦的多工處理能力一樣,在你面前的,只有一個程式在運作,但卻可以有多個程式在背後,時刻運轉;背後運轉的程式,可以不斷提供資訊給在前方運作的程式,讓其能更有效益地為你服務。

要無意識能像電腦的多工運算功能,不斷提供資訊給在前方運作的程式,我們必須讓她擁有更多資訊:我們能否每時每刻地,察知自己現在運作的濾網呢?我們能否每時每刻地,覺察自己身處的狀態呢?我們又能否每時每刻地,瞭解自己站在什麼認知位置來觀察世事呢?我們更能否每時每刻地,知道自己的注意點投放在那裡呢?又知不知道自己現正使用那個感官渠道呢?

更進一步,我們能否每時每刻地,不斷有意識地轉換濾網狀態認知位置注意點、以及感官渠道,以取得更多的資訊呢?

合整思維學 Systemic Thinking,提供給我們以整體思維的技術;要真正做到,更需靠無意識的多工功能,NLP 給予我們的,就是如何優化這種多工功能,讓我們能完全發揮系統思維的力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May 08, 2012

Thinking: 不合理的同理心!? Part 2

Hi,

Part 1 談到:一般人提及的同理心,其實只有『心』,卻沒有『理』;真正的同理心,理應『心』『理』俱存;尋根究底之下,同理心的真義,實乃「找出導致與對方的相同心情的由」也,後人誤解,遂只得『同心』,卻沒『同理』。

誤解同理心,非只在香港,全世界均然,非只是現在,數十年來也是如此。

同理心的最早倡導者,首推 Heinz Kohut,Kohut 從事心理分析,亦即最早期的心理治療;自1959年以來,Kohut 不斷撰寫論文,針對越來越多人扭曲了同理心,他臨去世前幾天的最後演講中,更詳盡地清楚解釋,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同理心。

Kohut 重申,同理心,一不是估計猜測對方的感受,二不是設身處地,身同感受,因為你的感受,怎樣也不會是他的感受,而且當你充滿著感受時,那能冷靜地分析,客觀地助人?同理心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逐步觀察分析對方的經驗,整個過程在完全客觀沒有情緒的狀況下進行。

『觀察』、『分析』,正是同理心的『理』之所在。

Kohut 主要針對的是從事心理分析的治療師,現今世界對同理心的重視,應歸功於另一位倡導者,人本心理學家,Person-Centered Therapy 始創者 Carl Rogers。Rogers 遠於1959年,這樣的定義同理心:

To perceive the in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of another with accuracy and with the emotional components and meanings which pertain thereto as if one were the person, but without ever losing the "as if" condition. Thus, it means to sense the hurt or the pleasure of another as he senses it and to perceive the causes thereof as he perceives them, but without ever losing the recognition that it is as if I were hurt or pleased and so forth.

這個定義中有四個重點,第一,要發現的,不是對方的情緒感受,而是對方情緒感受的 Frame of Reference 參照原理,亦即引致對方情緒感受的原;第二,要追尋的,是對方認為的意義 Meaning起因 Causes,亦即是對方情緒感受的邏輯關係;第三,如何發現?如何追尋?不是去感受 Feel 對方的感受,而是通過感官去 Sense,亦即不是估計猜測,而是尋找能具體觀察的證據;第四,不是設身處地,而是 as if 好像as if 的真髓在於假設,即明白到自己絕不是對方,因此自己絕不能真的知道對方的情緒感受。

Rogers 的定義中的『理』、『邏輯關係』、『Sense』、『假設』,也就是真正的同理心中的『理』之所在。

說了大半天,只想說明我們現在認為非常重要的同理心,根本不是同理心的原意,我們捨難取易,只因談『心』容易,說『理』難,然後大眾習非成是,反認為不正確的為正確,正確的為異端,誠可悲也。

同理心,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日常面對的大小事情,何嘗不是如此。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May 07, 2012

訂閱 Ideas & Thoughts of Keith To 的新刊登文章

Hi,

如果你想每次當小弟刊登新文章時,你即可以電郵收到,你只需在下方輸入你的電郵地址,訂閱即可。

每張你收到的電郵,均有指示如何停止訂閱;而且除了新文章外,你絕對不會收到其他電郵。


訂閱 Ideas & Thoughts of Keith To

電子郵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NLP: 快速中斷狀態

Hi,


中斷狀態 Break StateNLP 的重要原理,而這是一個極快速的中斷狀態技術。

每當你想不通,又或感覺不開心時,少於半分鐘,你就能中斷先前的狀態,促進自己進入一個更有效益的新狀態。

方法很簡單,你只需快速地心算幾條簡單的算術問題,就是這樣簡單,今天就試試看吧!

中斷狀態的重點是改變現時的慣性,除非你想不通的,正是數學問題,否則,大部份負面狀態,皆不會涉及算術,心算正好就是那個需要的慣性改變。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May 06, 2012

Systemic NLP: 合整思維 + NLP Part 3

Hi,

前文說到:思維乃一整體,改變整體中任何部份,皆可間接地改變人的思維,思維彈性亦因此而來。但這個本來 Systemic 的情境,當我們真的開始著手改變時,情況會變得不再 Systemic,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本文將會探討這個原因。

Systemic 意味著整體,但當你著手改變思維其中一個部份時,那一剎那開始,已經再不是整體了;當你認為改變某一部份,就能達致某另一部份的改變時,這種單純的因果關係就更不是整體了;更進一步,當你認為能以某一種方式來改變某一部份,就能達致某另一部份的某一種改變時,這種更單純的因果關係,就遠遠不是整體了。

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個悲觀的人,你控制不了自己凡事也向壞處想;當你著手改變這種單一『想法』慣性時,當然已經再不是整體了;當你認為改變你的『信念』這一部份,就能達致先前說到的『想法』慣性的改變時,這種單純的因果關係,就更不是整體了;再當你認為能把「預先想到最壞的情境,人才能有所準備」這種『信念』,改變為「最壞是一種極端,出現機會極微,因此沒有必要先想最壞」這種新的『信念』,就能改善你的「凡事也向壞處想」的『想法』慣性時,這種更單純的因果關係,就遠遠不是整體了。

不很明白?

當你只是想著改變「凡事也向壞處想」這種『想法』時,這種『想法』以外的,全被刪除,那還能算是整體,算是 Systemic 嗎?這是上述的第一種不是整體。當你想著改變你的『信念』來改變『想法』時,整個思維系統的其他部份又如何呢?狀態不是也會影響想法嗎?價值觀不是也會影響想法嗎?這是第二種不是整體

當你想以改變『信念』的內容來改善你的『想法』時,你的『信念』這個部份,不是也會被其他部份影響嗎?能這樣簡單就直接改變其內容嗎?就算能夠,這個『信念』的改變,除了會引致你預想的『想法』改善外,不會導致『想法』的其他改變嗎?又不會導致其他部份的其他改變嗎?這是第三種不是整體

從這種整體角度來看,能順利如願以償,只是眾多可能的結果的其中之一,『不能改變』或『變得更壞』的機會,遠遠大於原本的理想。

這麼令人氣餒的分析,不如不變好了!其實無需什麼分析,人早已承受著分析的結果-『不能改變』或『變得更壞』;君不見大多數的人,無論如何的不滿,還是數十年來『堅持』不變嗎?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inking: 不合理的同理心!? Part 1

Hi,

同理心 Empathy,近數十年來,不管你是從事各式各樣的治療也好,輔導也好,教練也好,輔引也好,甚至是管理者、經營者、家長、老師,也必須具備的能力,更有人認為,同理心是做人的基本條件!

那究竟什麼是同理心呢?

小弟訪問多人,又在網上搜集定義,大部份的定義可綜合如此:易地而處,如同自己就是對方一樣的,就當時情境而感同身受。

大眾也好像十分滿意這個定義,但這個定義下的『同理心』,跟『同情心』有什麼分別呢?在網上找一找,不少人認為:同情心只是分享了他人的感受;換句話說,同理心是較深入,同情心則較表面

問題就來了,同理心與同情心,兩者只差一字,就是『理』與『情』字,大家的分別,理應只限這兩個字;若同情心比同理心表面,莫非『情』比『理』表面?不可能吧,『情』與『理』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那能直接比較,等於說『橙』比『牛肉』好吃,那肯定招來反對,這是同理心的第一個『不合理』

如果同理心真的是「易地而處,感同身受」,那麼,這個定義中只有『情』,那來有『理』呢?既然如此,『同心』就應稱作『同心』才合理,這是同理心的第二個『不合理』

因此,如果同理心只是「易地而處,感同身受」,同理心極其量也只是『同情心』,若嫌『同情心』帶點憐憫的意味不太好,那大可稱之為『同你心』,也很不錯!

同理心一詞,源自英語的Empathy,會不會『同理心』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只是在於那個中文翻譯?

不止『同理心』源自國外,『同情心』亦然;『同情』一詞在中國自古有之,但只是解作相同性質、上下一心,或同謀之意;『同情心』Sympathy,字根 pathy,意指受苦或感受,字首 Sym 即 with 或 together,共同也。

因此,『同情心』中的『同』字,不是相同,而是共同,故譯作『情心』可能更為恰當;同情心或共情心者,與對方共同感受,亦即是我們常誤以為是『同理心』的「易地而處,感同身受」了。

至於『同理心』Empathy,字首 Em,意解 on 在上、cause to be into 引致進入;『同理心』應是「在對方感受之上,看到引致對方進入他的感受的起因」;如是這樣,同理心再不是什麼「易地而處,感同身受」,而是由單是『共情』,升格至『出情的因』了。

凡事不要只看一種解說來源,多番查證,確認清楚,才是求知之道。Empathy,牛津字典解作: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share the feelings of another,意即「理解及分享他人的感受的能力」,這樣就對路了,understand 是『理』,feelings 當然是『情』,是『心』。Empathy 同理心,肯定不是「易地而處,感同身受」,因為欠缺了理解這個重點。

同理心,找出導致與對方的相同心情的由也。原譯者沒有譯錯,只是後人誤解了『同理心』的根本意義而矣。

聽了小弟的解說,可能會有朋友心中不太舒服,明明『同理心』從來就是「易地而處,感同身受」,怎會是小弟的這種胡亂演繹呢?但小弟已明列出多項理據,要否定小弟的演繹,也必須以理服人,沒理卻堅持己見,那只是反智專制罷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May 04, 2012

Systemic NLP: 合整思維 + NLP Part 2

Hi,

前文提到:要瞭解 NLP,可由四個出發點出發,它們分別是濾網狀態認知位置注意。文中亦提到,NLP 本身就相當 Systemic,但她是如何 Systemic 呢?

Systemic系統式,或稱合整,意即整體當中的互動;為什麼 NLP 本身是 Systemic?首先,NLP 研究思維中的各個部份之間的互動,當中涵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則、看法、想法、行為、認知位置、接收渠道、身心狀態的互動;當中任何一部份的改變,皆會造成其他部份,以至思維的整體之變動。

想法導致行為行為導致結果

人想改進,旨在改變結果,但不改變行為,那能直接改變結果?但行為難變 (不信?看看改變習慣有多難便知!),皆因背後的想法未變,但改變想法更難。

改變想法,在於要直接改變想法本身,舉例來說,當你認為自己是對,硬要你反過來認為自己是錯,你說有多難?

但當我們理解到思維乃一整體,當中有著眾多的部份,改變其他任何部份,皆可間接地改變自己的想法,那麼,改變就變得容易,而且更不止一法,彈性亦因此而來。

但當我們真的開始著手改變時,情況又變得不再 Systemic 了,為什麼呢?

Systemic 地改變,令改變由難變易,但這個『又變得不再 Systemic』卻使改變復由易變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回再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May 02, 2012

NLP: 注意點 Attention

Hi,


前文說到:當我們把注意放在某事某部份上,某部份以外的資訊,將被我們大幅忽略。

某事就在眼前,極難看錯,但卻因『注意』這個原因,以致就在眼前,也看不到,導致我們看漏;看漏,才是誤解錯覺之源

人常投訴不能專注,其實人是一種非常專注的動物,大部份人專注於某事的某一部份時,我們極難移離那一點;所謂不專注,只是我們專注於某事某一部份後,我們便專注著另一件事而矣。

專注,除了是集中於某事的某一部份外,我們還會專注於某一接收渠道,我們會只留意看到什麼 (視覺),或會只留意到事件中的聲音 (聽覺),又或會只留意到事件帶來的感受 (觸覺);更全面的資訊,在於全用各種渠道;集中某一渠道,其餘的,便忽略了。

要減少看漏,就先要訓練自己的注意力彈性,我們能刻意地注意某事的不同部份,更能刻意地運用不同接收渠道,忽略自然減少。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May 01, 2012

Systemic NLP: 合整思維 + NLP Part 1

Hi,

NLP 身心語言程序學,研究的是人如何思維。但她不是心理學,因為她只專注於研究人的思維慣性,亦即她所謂的『程序』了。

NLP 瞭解人的思維,從四個出發點開始,瞭解 NLP,也可從這四個出發點入手。

1. 濾網 Filters:亦即人的信念,信念影響著人的思維;錯誤的信念,但我們信以為真,便形成了我們不意識到的假設;由於不意識到,她們便能無意識地誤導我們,形成了各種對現實的誤解。發現假設,糾正誤解,是 NLP 的大前題。

2. 狀態 States:狀態,是思維的結果,例如當我們的想法令我們不開心時,我們便不經意地進入了不開心的狀態;這個狀態反過來又影響我們的想法;當我們身處不開心的狀態時,再想出來的,也只會更不開心。NLP 研究的是如何促使自己或他人,由一個狀態,轉換至另一個更有效益的狀態,從而中斷我們的思維慣性。

3. 認知位置 Perceptual Positions:意即我們站在什麼位置中,來接收資訊,不同的接收位置,影響著我們最後收到的資訊的質及量,進而影響我們的想法。沒有那個位置優於另一個位置,重點是能有更多位置,就能優化我們收到的資訊的質量。

4. 注意 Attention:當我們觀察及思維時,我們把我們的注意投放在那裡,在我們注意點以外的資訊,便將被我們大幅的刪除,因而引致了誤解。增加注意點,等同增加了資訊量,也減少了我們的錯誤理解。

原來 NLP 是研究這些東西的,但她與合整思維 Systemic Thinking,有著什麼關係呢?沒有與有。

沒有,因為她與合整思維,是兩個不同的學科。

,因為 NLP 本身就相當 Systemic,能理解其 Systemic 之處,才能真正學懂 NLP,亦因此才能真正發揮 NLP 的能耐。

NLP 的 Systemic 之處,下回分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