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8, 2013

Personal Development: 給我垃圾,還你音樂!

Hi,

Video 中的這兩句話,實在值得再三回味:

世界給我垃圾,我們還你音樂!

人們知道不應隨便拋棄看似沒用的東西,我們更不應拋棄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年度主題: 2014 年課程概略

Hi,

2014 年,小弟的主調,將由去年的『容易』,演進為『使其容易』;世事艱難,當然障礙人的發展與進步,使其容易,促進人的向上提昇。使其容易,其法有二,一是消失其難,難不在,難自變易;二是集眾之力,力增大,難相對易。

消失其難,先要找到最難,最難者莫過於誤解自己自我啟示學是一個極速秘訣,來發現自己別人的性格傾向,課程中,我們會同時研究經典的容格情格分類學;命運重整工程是一個以更廣更深的角度,來探索多種性格形態學,其中包括 MBTI、Ennegram 及 240 Personality Types,並以系統式思維來整合,讓人更輕易地掌握得更快更多。命運重整工程的進階課程,將進一步讓你有能力,察覺自己別人的性格傾向,同時學到如何完全開發容格的 8 種意識功能,主動積極地強化思維能力。

要進一步暸解自己別人,除了性格以外,我們更可從筆跡分析入手,潛意識筆跡分析學是通過研究人的筆跡習慣,來察知其潛意識傾向。Master NLP Practitioner 課程讓人更瞭解自己的無意識 Programs,瞭解以後,你便更能超然於思維之外思維Mastering 掌控 自己就變得輕而易舉,試問又有什麼比能想到更能令人活得容易?

消失其難使其容易,正正就是註冊個人發展輔引師課程的要義,困難令人向下沉淪,容易促使向上提昇,你會從這個課程中掌握去難化易的原理、方程式與策略,去難化易不只是應用於他人,更應用於己身,與人共同向上提昇遠離向下沉淪

單靠自己,力量有限,要使其容易,大可以集眾之力Symbolic Explore 心象探尋法是促成協作的一種創新技術,心象探尋法讓你協助他人以更少時間,更具深度與廣度地探索任何問題,作出更好更快的決策;在這個探尋的過程中,眾人能協力地共創最佳方案。

NLP Lifenchancers NLP人生昇鍊已是第二年度舉辦,去年我們講解了以 NLP 的角度,設計出的多項促進提昇人生質素的『配方』,今年多加一節課程,新增的『配方』,將以如何促成與他人合作為主要目的,既然是免費的課程,不妨帶同你的家人朋友,一同出席,一同改進。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Updated: Mar 4 2014

Sunday, November 24, 2013

Learning from Life: 236 - 240

Hi,

Here is another 5 of my learning from life:

236. Work can be as fun as play!

237. Don't care about how much others caring about you.

238. Everybody can create their own lives.

239. There are micrales, if you look careful enough!

240. Knowing is different from knowledge. Knowledge is knowing in action.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不思議事件 Part 3: 唔知埞 - 位置不同,角色有別

Hi,

小弟近日到過一家小餐廳光顧,地方淺窄是香港食店的普遍情況,正當小弟步往餐桌時,站在附近的那位侍應竟然驚呼,大叫『不要撞到我』,小弟著實有點不知所措,小弟應該停步,退後,還是繼續前行才對呢?

他是侍應,更應能掌握自己地方的環境,那麼,不是他閃避顧客才是嗎?就算已是避無可避,不是應說『先生,小心』來提醒顧客嗎?這不是一個什麼地位高低的問題,而是大家位置不同角色有別,每人若能做回各自角色賦予自己的任務,人際間的磨擦與誤解,自能減少。 

但只做自己角色的任務,不是固步自封嗎? 

固步自封是只做自以為是自己角色的任務,固步自封是不顧世界變化不理角色早已蛻變,仍然只做故有的事情。

行差踏錯,不是指做錯了什麼事情,而是走錯了位置,位置錯了,不管在那個錯了的位置中,做了什麼正確的事,也是錯事

不是在做自己位置的事情,無論你多努力,也是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這也就是廣東話常說的『唔知埞』了。

現今很多難題,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態度問題,只是『唔知埞』而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文原刊登於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3年10月號

Updated: Aug 5 2017

我的觀點: 香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

Hi,

前天剛剛放假,遂到超市購物,離開時,背後被一購物車狠狠撞了一記,與此同時,背後嚮起了人聲:『唔關我事架,唔係我推架!』,回頭一看,只見一名超市員工,正在整理購物車!

只是普通意外一宗,小弟從未想過要追究責任,但聽罷那位朋友的自保宣言,只想慨嘆:香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

自保沒有問題,人之常情也,但身在那個崗位,有著那個崗位的首要任務,那個任務完成後,才是自保;不顧自己位置的任務,就是小弟常說的『唔知埞』了。

真難想像,如果今天沙士重臨,後果會是如何?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文原刊登於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3年10月號

Friday, November 22, 2013

Concepts 101 Part 72: 協作

Hi,

前文集體協作,最沒創意!提到『協作』一詞,朋友來電郵詢問:什麼是『協作』?

協作者,協力創作也。

創作並不是創新,因此並非與設計、科技、藝術必然相關;創作只是產生而矣,你可與你的家人,協作產生一個和諧的家庭,也可與你的同事,協作產生一個有效益的部門,又或一個新的制度。

協作並不局限於團隊合作,但團隊合作的關鍵在於協作是否存在;你教導、指導、培訓一伙人,你與他們之間,也是協作,你在與他們協力產生知識、方向與技術。

協作也並非必須是一群人共同合作,兩個人也是協作,重點在於是否協力產生一件事物;甚或你教練、輔引、輔導一位客戶也是協作,這是你與他之間的協作,相輔相成地產生了理解、方法或解決。

協力創作難處不在創作,而在協力;能協力,創作自然水到渠成,皆因你在同時運用了多個一個腦袋的處理能力,但如何才能協力呢?

不協力的主因,大眾皆認為是眾人各懷鬼胎,當然難於坦誠合作;每個人有不同的目的,這是現實,但現今世人,會不知合作的本義,就是要同時能達成各人與大眾的目的嗎?大家不能合作,皆因沒有一套共融的溝通機制,結果最經常發生的情境是:各人與大眾的目的也未能弄清,那又怎能同時達成呢?

這套共融的溝通機制,即是小弟前文所說的不同的協作形式了。

一套有效的共融的溝通機制,其一必須能讓協作者容易表達自己的目的與關注;個人的目的,很多時也難以宣諸於口,害怕被人標籤為自私、無聊、自我中心等等也;其二更需是讓人毫不費力便能掌握的共通語言,這套共通語言,就像電腦間的連線,輕易地便能掌握對方的思維,無需雙方吃力地表達、竭力地理解。

協作便是大家能從容地在這套共通語言中互動,力量不是耗費於溝通中,而是全力投放在創作上,這樣的話,創作焉能不輕而易舉?

協作更不限於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協作!

能與自己協作,自能提昇自己的效益;如何做到?下回分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這套共通語言即是什麼?請參閱心象探尋法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Symbolic Explore: 集體協作,最沒創意!Part 1

Hi,


很多人都相信集體創作,比個人單打獨鬥更具效益;也有不少人相信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可惜往往事與願違,但奇怪的是,大家仍然繼續什麼事情也在開會、開會、開會!

遠在1958年,耶魯大學早就發現,就算依足 Brainstorming 的規則,集體創作的意念數量比個別創作少上一半,而且質素也較差勁;過去數十年多個不同研究的結果,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我們每天也在浪費時間開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簡單的難題,早已被人解決掉,現在剩下的難題,不管是在企業內、家庭中、個人上,也難單靠一人有所突破。

在今天複雜的世界中,沒有一個人能掌握全部所需的資訊,合作與團隊任務的需要,與日俱增,但集體協作的不濟,致令不少企業與個人,停滯不前。

要超越這個困局,必須先瞭解究竟是什麼促使集體協作不能有效。

研究指出,導致無效的因素有三,就先談一談第一個,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害怕批評

提出自己的看法是極有風險的,就算規定不可批評別人的意見,但別人認為自己的想法愚昧,縱使不出聲,也會給人惡劣印象,最後也會引致不良影響,倒不如不出聲好了。

這是一個深藏的恐懼,更多的會議規定也是無補於事,我們需要一套不同的協作形式,讓大家不用出聲,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要帶來效果,這套新的形式,必須令有問題的意念,悄悄消失,但出色的想法,卻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只贏沒輸,才能令大家勇於發表,創意才能順利產生。

那會是一套怎樣的協作形式?下回再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想學懂這套不同的協作形式?請參考心象探尋法。  

Saturday, November 16, 2013

五秒想法: 重中之重

Hi,

人的力量極為渺小

要大,一是集小,結集別人的力量;二是聚小,聚集自己的力量;前者靠人,後者單憑自己。

每天開始時,先看看今天要做的事,選擇最重要中的最重要的那一件,集中力量去把它完成,是為聚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November 15, 2013

Concepts 101 Part 71: 無聊與沉悶

Hi,

很多人剛開始做一件事不久,便大喊『無聊』,隨即放棄了。

小弟老是覺得奇怪,無聊的事,根本不應開始,為何會是開始了以後才會發現呢?問問他們,他們會說:「這件事那麼悶,當然無聊!」

但沉悶與無聊,不是相同的啊!

沉悶者,不新鮮,不刺激也;無聊卻是指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事可以十分刺激,而不刺激的,卻可以非常具備意義,兩者那可混為一談!

舉例來說,你認為某侍應服務不好,於是你向餐廳匿名投訴,這是無聊的舉動,皆因對方十九不會理會,但投訴過程中,你可覺得非常有趣,絕不沉悶

人錯把沉悶的事當作無聊,結果有意義的事當然沒有辦妥,那麼人生就真的無聊極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November 10, 2013

簡易方法 Part 4: 意識地做

Hi,

要修正習慣,要訣在於有意識地做原本無意識的事。

要有意識地做,要先讓做那件事變得陌生一點,陌生的事情,我們傾向有意識地想清楚才做!

舉例來說,肥胖的主因在於吃的太多,但肥胖的人通常會說自己吃得不多,皆因自己吃了多少也不察覺;對不少肥胖的朋友來說,『吃東西』這件事是相當無意識的。

有意識化『吃東西』,先令其變得陌生

如何?

不妨改用不慣常用的手來吃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November 06, 2013

性格: 內向外向,根本不同!

Hi,

內向外向,數十年來均是心理學家的熱門研究課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內向外向,早已被發現不只是『心理作用』而矣!

遠在上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容格創造了『內向』與『外向』這兩種心理形態,那時人們只是認為那是人的心理傾向而矣,並非牢不可破的囚籠,但這兩種傾向,是否真的能夠改變呢?

2005年,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發現,外向者於賭博勝出時,大腦中的杏仁體伏隔核比內向者更為活躍,前者負責處理情緒,後者則控制大腦的獎勵機制。換句說話,外向者受到外界正面刺激時,獲得的良好感覺,較內向者為強烈,結果等若更鼓勵外向者往外爭取刺激。

內向外向,不只是心理傾向,更是生理傾向

進一步研究發現,外向者擁有一個特別的遺傳基因,能促使外向者更能產生多巴胺 Dopamine,而多巴胺就是那種能帶給人類良好感覺的大腦物質,這亦解釋了大量研究發現,外向者遠較內向者快樂的原因。

2013年,康乃爾大學研究指出,外向者的多巴胺反應,不只局限於賭博等高度刺激,各種不同的外在刺激,包括大自然風景、藝術作品等等,外向者的反應,均較內向者強烈。

內向外向,不只是心理傾向,更是天生傾向

硬要一個內向者成為外向者,難矣。

但這不等於內向者不能取得外向者的優勢,只要懂得如何模擬外向者,我們同樣能走進人群,攫取機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如何模擬外向者?請參考偽外向優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