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前文
零的迷思 Part 1: 正面與負面,談到『零』的兩邊,亦即是正面與負面,但
『零』本身是什麼呢?
要瞭解『零』,就要先放下『零』是什麼這個問題,轉而問問自己,究竟『零』是本身存在,還是由人類發明的呢?
發明是指世上本來沒有『零』這個現象,只是由人創造出來,沒有人,便沒有『零』了;但若是『零』是本身存在的,人只是發明了『零』這個符號,來代表『零』這個本身已存在的現象。
很明顯,
『零』由始至終根本存在,因為『零』即是『沒有』,『沒有』當然存在,我們沒有的,遠比有的多,證明了『沒有』的存在;這個概念比較難明,不是因為沒有『沒有』,而是沒有『沒有』的東西而已。
『零』這個現象是什麼人發現的呢?
出乎意料之外,並非精於數學的古希臘人;根據著名數學家
丹齊格 Dantzig 的估計,古希臘人思維
以具體稱著,因此他們老早就能弄通三角幾何,並用之於建築與藝術上,但卻
不願接受『沒有』或『零』的具體存在。
大部份數學史家想相信『零』是由古印度人發現,這也合乎情理,她們的文化,絕對能容納這一個虛無抽象的觀念。
西方世界至今,依然深受古希臘影響,仍舊地非常
二元主導,一件事物若不是 A,那麼它便不能是『不是 A』,任何事物皆不能既是 A,又是『不是 A』,結果
非黑即白,仍然存在於大多數西方人心中。
世上不少地方,縱使不屬西方,卻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二元思維,依舊當道,因此『零』這個概念,只存在於數學當中,而非日常思維。
二元論的流行,
局限了人思想,非好即壞、非生即死、非善即惡、非真即假,更關鍵的,便是
非正即負。
但除了『是 A』與『不是 A』外,還
能否有著其他的可能性呢?
當然有,
「又是」(Both) 與
「俱不是」(Neither),前者等於「『是 A』又是『不是 A』」,後者相當「俱不是『是 A』與『不是 A』」。
就以正負來作來說明,除了是『正』或『負』之外,事物還可以是
『既是正,又是負』,更可以是
『不是正,也不是負』。
『零』就是這種概念。
數字除了正負之外,還有『零』,『零』既是正又是負,『零』是存在的事物,當然是有,有即正 (參見
本文 Part 1),而『零』又等於沒有,沒有即負,
故『零』既是正又是負。
『零』不是正也不是負,正是有,但『零』是沒有,故不是正;『零』是沒有,『沒』只是一個形容詞,就如紅色氣球是氣球的一種,『沒有』是有的一種,既是有,當然不會是負,
故『零』不是正也不是負。
說了一整天,究竟小弟想說明什麼?
不管是
催眠治療或是
教練,目的是
助人發現意念洞悉,
意念當然在相反的一方,真正的
洞悉,卻在『零』-不正不負,又正又負。
今人只知互找相異,爭拗不斷,皆因
既不明相反,
又不懂『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