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7, 2025

Concepts 101 Part 94: 問題 Questions

Hi,



過去小弟作為一個教練,問問題是家常便飯,如何問問題也實在講得太多,不如今天先研究一下一個更根本的課題: 究竟什麼是問題?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一切似乎都是為了提供答案而設,Google 每天處理的搜尋量達到驚人的 137 億次,等於每年近 5 兆次,被鋪天蓋地的答案包圍著,我們可能會錯以為自己是朝著肯定與正確前進,但真的嗎?

儘管整天都在問問題,我們很少在提出問題的那一刻,停下來注意自己應該問什麼問題,我們的問題,逐漸變成自動檢索資訊機器,問題的真正力量,亦因我們執著要獲得快速答案而被削弱。

那麼究竟「問題」是什麼呢?

字典通常能給我們不少洞悉,但今次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絕大多數的字典,對「問題」一詞的解釋,普遍是「為了引出資訊而措詞的句子」,換句話說,問題只是為了答案而存在,怪不得今時今日越來越少人提出問題,反正只是要取得資訊,上網搜尋不是更簡單直接了嗎?!

其實問題有五種功能-獲取資訊、澄清情況
促進參與說服影響反省檢討,字典定義中提到的引出資訊,頂多只是問題的五分一功能而已。

小弟又會如何定義
「問題」呢?

這只是小弟的個人定義,小弟認為問題是「啟動整理想法的一種表達」,上述除了「獲取資訊」外,其餘四種功能明顯地是整理想法後的結果,而「獲取資訊」其實也是在整理想法後,才能確定什麼才是合適的資訊。

因此若要使問題發揮最大效果,就需發問必須先行整理想法,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簡單來就,便是必須經過反覆思索才能回答的問題,哲學家們的問題,往往窮一生的思索,仍未得出解答。

那豈非浪費時間?

問題的效果非在答案,而是在思索過程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December 31, 2024

年終四問: 第九個「年終四問」

Hi,



小弟已很久沒有在這裡發文,現時小弟主要在小弟的 Ko-Fi 專頁 發佈文章,有興趣不妨到那裡一看。

年終四問是小弟的一個自己的每年小傳統,在這裡發佈也是小弟的另一個小傳統。

一年又到終結,小弟習慣會問自己四條問題,來一個回顧,讓自己能更清楚地前看

小弟的第九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令你倍感驕傲呢?

驕傲常常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其實沒做了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卻感到驕傲才是問題;今年你做了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一些你願意給你的子孫分享的事情呢?

2.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你希望能有機會再做好一點呢?

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絕對沒有辦法再做好一次,但你卻仍能作出補救,又或下次做得更好。

3.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能幫助你活出你希望的人生呢?

你的人生目的或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未發生的現實;現實的達成,靠你現在實實在在地做些什麼有幫助的事情。

4. 過去一年,你做了那些事情,能障礙你活出你希望的人生呢?

人生與生活,已經有不少障礙,若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構成額外的障礙,豈非對自己,百上加斤。

小弟已於早前正式退休,希望下年仍有機會,在這裡與你分享另一組的年終四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December 30, 2023

年終四問: 第八個「年終四問」

Hi,


一年又將終結,又是時候小弟會問自己四條問題,來一個向後望向前看

小弟的第八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你去了那些地方旅行? 從中學到了什麼?

旅行給人機會,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事情,越遠方的地方,與我們的慣常越大差異,越能讓人反思。

2. 過去一年,你閱讀了那些書籍? 從中學到了什麼?

書籍是人與作者交流的媒介,閱讀不同的書籍,等於與不同的人交流,擴展自己的小世界。

3. 過去一年,你購買了什麼東西? 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購買的東西,連結著你的興趣,甚至是你的執著;忘記曾買過什麼? 查看一下你常到的購物網站的記錄,又或信用卡月結單,便知一二。

4. 過去一年,你觀看了什麼電影或劇集? 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喜惡的節目,反映著你的價值觀與信念;如希望拓闊自己的心胸,多看一些少看的節目,未嘗不是一個寓改進於娛樂的好方法。

每次旅行、閱讀、購買、觀看前後,也可先來一問,更是 在觀 Mindfulness 與活在當下的一種修鍊。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January 26, 2023

2022 年度 課程 小弟塗鴉集匯 Flip-Charts Collection 2022

Hi,

新年快樂,送給你的一份最無聊的新年禮物-小弟去年課程的塗鴉集匯 (或雜燴)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即將開辦課程: 即將開課

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年終四問: 第七個「年終四問」

Hi,


一年又到尾聲,小弟慣常每年也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剖析現在策劃未來,你也不妨問問自己。

小弟的第七個年終四問 ...

1. 過去一年,當你面對壓力時,你能保持有多冷靜?

相信大家也明白到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的重要,人未必能避免壓力,但壓力是面對難題時的反應,保持冷靜等於直接減少壓力,少了壓力,人便更易想通難題。

2. 有多享受接收不同觀點的資訊?

請留意小弟不是指不同的資訊,而是同一資訊,但不同觀點下的看法

3. 有多延遲為重要事情作出決定?

短期感覺良好,與長期感覺安心的分別。

4. 有多常作出自我反省?

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想法、信念、態度、期望,也是自我反省,不去思考,那知是否仍然合適與正確?


研究發現,這好幾條問題,與是否堅韌快樂幸福寂寞沮喪焦慮,有著強烈的相關。

希望能借這幾條問題,大家也能過著未來幸福快樂的每一年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December 31, 2021

2021 年度 課程 小弟塗鴉集匯 Flip-Charts Collection 2021

Hi,

新年快樂,送給你的一份無聊的新年禮物-小弟去年課程的塗鴉集匯 (或雜燴)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即將開辦課程: 即將開課

Thursday, December 30, 2021

年終四問: 第六個「年終四問」

Hi,


又屆年終,小弟每年也都問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策劃未來,有興趣不妨也問問自己。

這是小弟的第六個年終四問

1. 過去一年,你做了些什麼感覺不太『正確』呢?

不太『正確』,不只是邏輯上的不太正確,感受上、情感上的不太正確也可以;感覺不太正確,未必真的不正確,但值得探討一下那裡出了問題 

2. 這些不太『正確』,是否將來還繼續做?

若然不做,會發生什麼事呢?

3. 若繼續做,是否可以修改做法呢?

問題可能不是出在事情本身,而只是在於做法。

4. 若然不做,值得做些什麼別的來代替呢?

什麼也不做,虛耗光陰而已。


任何時候,感覺不太『正確』,也是問個清楚的時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December 17, 2021

Learning from Life: 391 - 395

 Hi,


Some more of my new learning from life...

391. True leaders ask, but not assume. 真正的領袖發問,但不假設

392.
Don't assume people know what I haven't told them. 不去假設別人知道,你沒有跟他們說過的話。

393.
Don't assume there is a problem. 不去假設已有難題。

394.
Don't assume there is a solution. 不去假設已有解決。

395.
Don't assume you don't assume. 不去假設自己沒有假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不去假設』教練
首要基本學問

Thursday, December 31, 2020

2020 年度 課程 小弟塗鴉集匯 Flip-Charts Collection 2020

 Hi,

新年快樂,送給你的一份無聊的新年禮物-小弟去年課程的塗鴉集匯 (或雜燴) ...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即將開辦課程: 即將開課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20

年終四問: 第五個「年終四問」

Hi,


年終將至,小弟每年也都問問自己四條問題,檢討過去策劃未來

今年是第五個年終四問

1. 我在人生中這一步,已經多久?

這條問題問的,可能是不止過去一年的事情;站開一點來看自己,你是否停在這裡已經很久了呢?

2. 我的下一步,可以是什麼?

就算你仍未能脫離現在的這一步,能知道下一步,更能讓人掌握方向

3. 我是否已經擁有所有所需,來做好自己?

有限帶來局限,年終正是時候,檢討一下自己的資源,看看有什麼欠缺,又有什麼不足?

4. 過去一年,我是否身心一致呢?

有些什麼不想做卻還是在做,又有些什麼想做卻沒有開始做呢? 身心一致地做,就算不成功,也覺愉悅,不枉一年。

其實年初、年中、年尾,也是時候,問個清楚。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March 30, 2020

我的運作模式: 我做的是什麼 Part 6 - 打開大門

Hi,

不少同學問我: 你教學的目的,是想幫助人達成什麼呢?

幸好小弟從來也不會這樣想,否則可能只會終日愁眉深鎖,因為沒有人能幫助他人達成什麼。

不管小弟是在做教練也好,催眠治療也好,教學也好,小弟只是希望能從旁促進對方,打開自己心中又或腦中的大門,好讓他自己能順利走進去,找到他要學到的事物。

作為導師,我們的工作,只是指出可能的門在那裡,逐步指引大門的方向,最後到達大門,下一步靠的是他自己

小弟鼓勵同學發問,他的問題反映著他需要一度什麼的門,有時小弟直接回答問題,因為他需要的只是一些數據資料,根本無需開門。

有時小弟卻會反問對方,小弟的反問,當然是指向門的方向;有時小弟甚至會斥責取笑問者,那其實是在推他叩門

小弟只是在做容易的那部份,難的那會不是留給他自己?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January 01, 2020

2019 年度 課程精選投影片 Slides Collection 2019

Hi,

新年快樂,送給你的一份無聊的新年禮物-小弟去年課程的精選投影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下載投影片 PDF 檔案 

Tuesday, December 31, 2019

年終四問: 第四個「年終四問」

Hi,

第四年的年終四問,又是年終,又是小弟問自己四條問題的時候;四條問題,是向後回望學習,亦是向前展望運籌

1. 我今年最大的誤解?

沒有多少人應察覺自己的理解,可能會只是一種誤解;發現自己的誤解,是最大的反省

2. 我今年最大的體會?

不是所有理解,也是體會;通過身體力行而領會的,才是體會,這也是所有資訊中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3. 我今年最大的停滯?

世上難有無止境的進步,中間夾雜著的停滯,不一定是障礙,可能是繼續前進的路標

4. 我今年最大的進步?

最佳的鼓勵,不是別人施予的,而是自己發現自己的進步。


每年四問,不管是為了檢討,還是計劃,也是在為自己締造另一個更好的開始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December 15, 2019

助人之道: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Hi,

小弟最近某個課程中提到『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事後有同學查詢此句來源,這句話來自六祖壇經。

先此聲明,小弟既非佛教徒,也不懂禪宗,沒有什麼心得,只是喜歡這句話而已,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能真正解通,早已即生成佛,那能奢望小弟能為閣下解明?

最簡單,最被接受,亦應該是錯誤的解釋,卻也是小弟最喜歡的演繹便是 ... 「前念如果執着境界,就是煩惱下一念離開先前的執着,便成智慧。」

這也就是 NLP 所說的超然 Meta 了;離抽離,離便是超然

超然不是很好嗎?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錯誤的解釋?

六祖曾說: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若是如此,又怎能像上述般解釋前念後念呢?

反正又不是修佛,合用即可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上文提到「即『』成佛」一詞,可能有朋友會問不是「即『』成佛」嗎? 密宗當然是即『』成佛,禪宗談的卻是即『』成佛。

Saturday, November 09, 2019

Coaching: 教練與輔導

Hi,

教授教練學這二十餘年間,不斷有同學問及教練與輔導,表面看來實在相似,究竟她們有什麼差異呢。

小弟不懂輔導,但粗疏地作個比較,勉強還可。

要定義輔導,跟定義教練一樣,難;不同人、不同團體,有著不同的定義,難於取捨,但既然輔導學源自美國,由美國 31 個輔導學團體,於 2013 年共同草擬的定義,應該有點代表性: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is a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that empowers diverse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groups to accomplish mental health, wellness, education, and career goals.

專業輔導是一種專業關係,為要促進不同的個人、家庭、或團體,達致心理健康、幸福、教育及事業目標。

至於選擇教練學的定義,實在比選擇輔導學定義難上百倍,因為教練學團體,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識,唯有以美國及英國,最早從事教練工作的兩位前輩的定義,作為參考。

Tim Gallwey: It is helping them learn rather than teaching them. 教練是助人學習,而非教導他們。

Sir John Whitmore: Unlocking a person’s potential to maximize their own performance. 教練是解開人的潛力,來最大化他們的表現。

細心比較兩種學問的定義,你做能發現最少三個分野:

1. 主動被動: 輔導學中的『促進』是主動,而教練學的『助人學習』及『解開』,卻是傾向被動。那麼主動是否較被動優秀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誤解,被動也是動,不是不動,只是前者主導的是助人者後者主導的卻是對方

2. 內外內在: 教練學的非教導解開潛力,意味著改進源自內在,輔導學定義中沒有顯示改進的來源,但不同門徑的輔導,用著不同程度的內外改進來源。輔導學的內外兼備,當然比教練的單一來源更有效率,但同時難度也遠遠更高。

3. 正式隨便: 輔導學強調專業關係,皆因輔導隨時能涉及對方的內心深處,教練相對較為隨便,過程較為輕鬆,但隨便只是指雙方的互動;隨便不是隨意,也不是不認真,教練非常著重方法與過程,絕非隨意說說,胡亂問問。

不要問小弟兩者那個較為優勝,她們根本是不同的物事,如何比較優劣? 兩者也在助人,兩者也能讓你從中找到洞悉。

若你於人生中遇上難題,找輔導員談一談,確是合適的決定;若你想提昇改進自己,又或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教練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September 08, 2019

Thinking: 想到少小

Hi,

曾修讀小弟課程的朋友,就知道不管是什麼課題,是 NLP催眠教練輔引,什麼也好,課堂中必有的環節就是思維

課堂中沒有思維,那又怎能把收到的數據化為資訊呢?

小弟不是思維大師,無法教懂你如何思維,只是製造時機,只是製造條件,只是鼓勵而已。

但這種思維,能有多少效果?

不多,只得少小,但已足夠。

人要改進,重點不在想到最佳方法,而是開始脫離現狀脫離慣性,改進才有可能;想到少小,只要與慣常想法稍有不同,脫軋的過程便已啟動。

當人習慣每次也去想到少小,每次每方面也開始脫軋,累積的力量才是引致效果的關鍵;再者,當每個人也能想到少小,集體的力量才是導致團隊或社會整體效果的樞機

無需強迫自己必須想到什麼,只需要想到少小,就已足夠;每當正想放棄的時候,也不妨提提自己,只需要想到少小,就已足夠。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is that little extra." Jimmy Johnson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August 19, 2019

Coaching: 拜倫的靈感來源

Hi,

拜倫 George Gordon Noel Byron,是詩人,是浪子,也是英雄。

他的作品充滿諷刺,諷刺著世界的不公義;他反對權威,追求正義與自由。身為貴族,卻又為被壓迫的人群發聲;天生殘障,竟敢面對威權而不懼

縱使拜倫為英國,以及歐洲受著苦難的人民而奔走,在他去世後,西敏寺誣衊他道德敗壞,拒絕了他的安葬請求;拜倫的雕像,也被大英博物館、聖保羅大教堂、西敏寺和國家美術館拒絕展出。

直至 145 年後,另一座拜倫雕像,才被正式安放於西敏寺中。

拜倫的事蹟,絕對是一個偉人的故事,但小弟更有興趣的,是他的著作靈感。他的作品,帶領著歐洲由啟蒙時代,步進浪漫主義時代,等於是由他開創了一個劃新的時代

拜倫踏進政壇前,曾遊歷多個歐洲國家,目睹一宗又一宗從未想過的事件,這不僅擴展了他的視野,更豐富了他的思想素材。從政後,他碰上一次又一次的失意,每一次失意過後,他便能發表一件又一件的佳作。

人的思維深度與寬度,當然是建基於視野、素材與經歷,心中什麼也沒有,思維什麼?


不去論理者,盲信也; 不懂論理者,愚笨也; 不敢論理者,奴隸 ... 拜倫

自由啊,你的旗幟雖破而仍飄揚天空,招展著,就像雷雨似地迎接狂風;你的號角雖已中斷,餘音漸漸低沉,依然是暴風雨後最嘹亮的聲音 ... 拜倫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Monday, August 12, 2019

Concepts 101 Part 86: 看清全盤,看到希望

Hi,

很多人感到無助,甚至感到絕望,不妨先看清楚

當看不清,又或看到的,不是全盤時,失落、失敗、失去信心、失去理智,自然逐一浮泛。

只看到拇指時,或許人會胡亂讚許,好像那就是最佳的方法。

只看到食指時,或許人會指責非難,好像那就是難題的根本來源。

只看到中指時,或許人會詛咒謾罵,好像那就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只看到無名指時,或許人會疲憊無力,好像那就是完全無法可施的境地

只看到尾指時,或許人會悲觀絕望,好像那就是最不堪設想的情況。

看到全盤時,人開始看到希望,因為原來還有其他可能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路還在,共勉之

Sunday, July 28, 2019

Coaching: 運氣

Hi,

先來利益申報,小弟相信運氣。

什麼是運氣呢?

查字典是小弟理解字詞最喜歡用的方法,不查還可,一查之下,原來有著那麼多的不同定義,原因無他,不同人對運氣有不同見解

當中有字典解作隨機發生的事情,亦有解作於好事及壞事背後的力量,也有解作不能控制及預計的力量,卻能影響事情。

心理學的研究,普遍認為人對運氣有兩種觀感-相信人不能影響運氣,以及人有能力影響運氣,小弟相信兩者並存。

運氣之所以難以影響,在於那一個『氣』字,『氣』者,存在卻無法觸摸,抽象也。

『氣』在中國傳統各個範疇上,諸如在醫學、玄學、理學等等,好像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大致俱有『能量』的含意,雖然與物理學上的能量毫無關係。

能量,簡單而言,即是產生效果的能力;但什麼能產生效果呢?

,所謂因果關係也。

『運氣』中的『運』又是什麼意思呢?

運者,動也,動即改變狀態,狀態改變了,各種相關情況隨著變動,一髮動全身也。如是者,『運氣』便是改變狀態的起因了。

瞭解人事物改變狀態的起因,就是掌握運氣的第一步;人們常問小弟教練是做什麼的,簡單而言,助人發現事情改變狀態的起因,調整運勢。

今人是非不明倒果為因,難怪時至今天,還有人只靠風水命理,來為自己催吉避凶了。

教練助人,靠的當然不是玄學卜卦,而是促成對方超然客觀自行審視影響自己的因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本文原意念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8 年 第一季號

Wednesday, March 27, 2019

Coaching: 教練的另一面

Hi,

今天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什麼使人膠著 Stuck

當人理性地思維時,就算想不通,也不會膠著。

但當人不在理性思維時,理性的大腦,就被中腦的活動取代了,意即人只按喜惡行事,而非依照理據決定,自然容易膠著。

什麼令人不是理性? 情緒

什麼令人轉向情緒? 情緒自己或別人的

『常規教練』慣常只注重理性一面,通過慢慢與對方分析理解情況,固然能達致解難效果;但當對方的難題涉及情緒,理性思維瞬間被中斷,無論如何分析,也是枉然。

『非常規教練』,刻意針對非理性情緒一面,也即是一般『常規教練』忽略的一面,亦是小弟常說的另一面

無論人有多理性,就算小弟費盡心機,安排了兩個多小時理性思維,只需一秒時間,隨即轉向了思維的另一面

『非常規教練』,針對的,正是這另一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非常規教練』需具備什麼條件? 就是不被對方的情緒,影響轉向遠離自己理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