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前文提到小弟最近經常在寫 fscfscfsc 的意思,不過從催眠治療的角度來看,那個意思未免有點負面;所謂負面,不是『不好』的意思,而是『不想要』的事物。
fscfscfsc 其實還有一個正面的姊妹,喜歡正面的朋友,可能更合你心意。
Fairness Shall Come.
Fraternity Shall Come.
Freedom Shall Come.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Keith To's Ideas & Thoughts on NLP, Hypnosis, Coaching, Facilitation, Self Improvement, Personal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se seem to be nothing related. But from a Systemic Thinking perspective, they share similar nature and processes.
陶兆輝對身心語言程序學、催眠治療學、教練學、輔引學、自我改進、個人發展及商業發展的純個人看法;它們看似毫不相關,但當你從合整式思維角度來看,它們卻擁有相近的性質及過程;我將每隔數天不斷加入新的文章, 內容絕不敢認為是肯定正確, 旨在拋磚引玉而矣。
(All articles copyrighted by Keith To)
Monday, September 16, 2019
Monday, September 02, 2019
我的觀點極短篇: fscfscfsc
Hi,
有同學問我: 最近經常見到你寫 fscfscfsc,到底是什麼意思?
Fear Shall Cease.
Ferocity Shall Cease.
Fighting Shall Cease.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有同學問我: 最近經常見到你寫 fscfscfsc,到底是什麼意思?
Fear Shall Cease.
Ferocity Shall Cease.
Fighting Shall Cease.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8
智能: 為何增智?
Hi,
為何要增智,答案太明顯吧,還是先說更有趣的,就是『為何不增智?』
為何不增智?
因為從們覺得沒有需要,我現時已生存得很不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的智能也已相當不俗,縱使不是頂尖;因為我們覺得人的智能早成定局,根本無法增加。
說得沒錯,增智只是一種選項,無必要花費精力時間。
但這只是過去的觀點。
世界變化急速,小弟也無需多講;我們忽略了的,可能是變化帶來的龐大資訊產生量,依據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 的研究,現今全球資訊產生量,呈現函數式的增長,2017 年才是 20 ZB,2018 年已是超過 30 ZB 了。
IDC 預測,到 2025 年,資訊產生量竟達 163 ZB!
這又關我什麼事呢?
智能是接收、處理、轉化資訊的心智能力,換句話說,越高智能,越能把資訊化成知識;當資訊量不斷倍數增長,沒有更高的智能,我們不可能追得上時代的變遷,終局只會是與世界脫節。
況且人的年紀越大,資訊接收能力逐漸下降,這會令問題每況愈下。
隨著人口老化,退休年齡只會不斷延遲,追不上時代,人又焉能安身立命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為何要增智,答案太明顯吧,還是先說更有趣的,就是『為何不增智?』
為何不增智?
因為從們覺得沒有需要,我現時已生存得很不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的智能也已相當不俗,縱使不是頂尖;因為我們覺得人的智能早成定局,根本無法增加。
說得沒錯,增智只是一種選項,無必要花費精力時間。
但這只是過去的觀點。
世界變化急速,小弟也無需多講;我們忽略了的,可能是變化帶來的龐大資訊產生量,依據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 的研究,現今全球資訊產生量,呈現函數式的增長,2017 年才是 20 ZB,2018 年已是超過 30 ZB 了。
IDC 預測,到 2025 年,資訊產生量竟達 163 ZB!
這又關我什麼事呢?
智能是接收、處理、轉化資訊的心智能力,換句話說,越高智能,越能把資訊化成知識;當資訊量不斷倍數增長,沒有更高的智能,我們不可能追得上時代的變遷,終局只會是與世界脫節。
況且人的年紀越大,資訊接收能力逐漸下降,這會令問題每況愈下。
隨著人口老化,退休年齡只會不斷延遲,追不上時代,人又焉能安身立命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November 11, 2018
五秒想法: 鳳凰木,11 月開花?
Hi,
最近上班途中,抬頭一看,赫然發現路旁的鳳凰木竟然開著花,鳳凰木不是炎夏開花的嗎?
小弟不是想說什麼地球暖化、什麼厄爾尼諾現象,反正很多人都說過了。
小弟只是深覺以前讀書時學到的知識,有些更是被認定為必然的定理,原來已經肯定不再;不正視現實、不持續更新、不推翻既定,落伍老化,可能早已降臨於己而不自知。
問題是,資訊浩如煙海,如何招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最近上班途中,抬頭一看,赫然發現路旁的鳳凰木竟然開著花,鳳凰木不是炎夏開花的嗎?
小弟不是想說什麼地球暖化、什麼厄爾尼諾現象,反正很多人都說過了。
小弟只是深覺以前讀書時學到的知識,有些更是被認定為必然的定理,原來已經肯定不再;不正視現實、不持續更新、不推翻既定,落伍老化,可能早已降臨於己而不自知。
問題是,資訊浩如煙海,如何招架?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December 26, 2017
Announcement: 由周刊演化成雙周、月、季刊
Hi,
卓越生命期刊,自 2002 年發行,至今轉眼 15 年,世界變動,新的媒體不斷浮現,舊去新來,這是符合自然的原則。
電郵刊物,十多年前是新事物,能迅速提供資訊;但今時今日,電郵這種快速通訊介面,早已被其他社交媒體逐漸取代。
小弟敢言,未來十年,電郵也絕不會沒落,只是角色有變而已。
電郵,可慢慢閱讀,更適合深入的探討。
1. 由上一季起,卓越人生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這個電郵刊物,正式改為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次,每期深入研討一個課題,引發你的思維,讓你更能透徹把握。
訂閱卓越生命季刊: excelcentre-subscribe@yahoogroups.com
2. 快速精簡的資訊,小弟早已調整在 Facebook 中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下列網頁…
微型知識專頁: www.excelcentre.net/fb
課程公告專頁: www.facebook.com/ktprograms
3. 近年人們喜歡看圖,多於看字,雖然小弟仍然堅信,文字能傳達更具深度的意義,但一圖勝千字,也是事實,較小弟近日亦開展使用 Instagram,來轉達另一種形式的資訊。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excelcentre/
4. 圖,加上文字,會是一個完整的思維媒介,因此小弟最近啟動了一個新的網站-圖文展意,小弟撰文多年,經常想在網上,找到合適貼題的插圖與字句,可惜每每事與願違,還是自行製作較為妥當;因此在這個網頁的所有圖象,皆由小弟自己製作,水平未如理想,還請見諒。
圖文展意: www.generatif.com
最後,小弟衷心希望你能喜歡新版的卓越人生季刊,讓小弟與你一起,持續深入探討各個人生課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本文原意念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三季號
卓越生命期刊,自 2002 年發行,至今轉眼 15 年,世界變動,新的媒體不斷浮現,舊去新來,這是符合自然的原則。
電郵刊物,十多年前是新事物,能迅速提供資訊;但今時今日,電郵這種快速通訊介面,早已被其他社交媒體逐漸取代。
小弟敢言,未來十年,電郵也絕不會沒落,只是角色有變而已。
電郵,可慢慢閱讀,更適合深入的探討。
1. 由上一季起,卓越人生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這個電郵刊物,正式改為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次,每期深入研討一個課題,引發你的思維,讓你更能透徹把握。
訂閱卓越生命季刊: excelcentre-subscribe@yahoogroups.com
2. 快速精簡的資訊,小弟早已調整在 Facebook 中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下列網頁…
微型知識專頁: www.excelcentre.net/fb
課程公告專頁: www.facebook.com/ktprograms
3. 近年人們喜歡看圖,多於看字,雖然小弟仍然堅信,文字能傳達更具深度的意義,但一圖勝千字,也是事實,較小弟近日亦開展使用 Instagram,來轉達另一種形式的資訊。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excelcentre/
4. 圖,加上文字,會是一個完整的思維媒介,因此小弟最近啟動了一個新的網站-圖文展意,小弟撰文多年,經常想在網上,找到合適貼題的插圖與字句,可惜每每事與願違,還是自行製作較為妥當;因此在這個網頁的所有圖象,皆由小弟自己製作,水平未如理想,還請見諒。
圖文展意: www.generatif.com
最後,小弟衷心希望你能喜歡新版的卓越人生季刊,讓小弟與你一起,持續深入探討各個人生課題。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本文原意念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三季號
Monday, December 04, 2017
Thinking: 大堡礁真的正在邁向死亡?
Hi,
全球不少傳媒也在說: 「大堡礁正在邁向死亡」,是否真的如此呢?
不少科學家及環保人士,也堅決相信,在過去一年,他們不斷呼籲,希望全球合力挽救這個世界自然奇觀。
澳洲政府的態度曖昧,故被人認為她為了保障旅遊收益,刻意淡化事情。
另一方面,又有別的專家,指出珊瑚白化的程度是被人誇大其詞,也有主張那是自然週期變化的一部份而已。
究竟事實真的是怎樣的呢?
小弟不是專家,不敢妄下定論,但小弟對某位專家的觀點,卻深感興趣。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礁岩復育部門主管瓦臣菲爾德指出:大堡礁極其遼闊,很多人無法理解那樣規模的事物。
不只是大堡礁這種幅員廣達 344,400 平方公里的事物,我們日常接觸的事情,那一件不是與其他事情縱橫交錯,互為關係呢? 我們又何嘗能真的看清全局呢?
大部份人觀察與思維,只區限於局部 Local,卻完全忽略了整體 Global;任誰也知縱觀大局的重要,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看局部,清晰卻狹窄;觀整體,廣泛卻模糊。明白兩者差異,顯然不會是那個更為優越,而是兩者兼容。
小弟愚見,助人之道,旨在同時啟動兩種思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截至 2016 年底,大堡礁珊瑚整體白化率約為 22%,可算極不尋常,但部份區域完全沒受影響,而某些地方死亡率竟達 67% 之大,箇中原因,亟需澳洲政府及專家們正視。
全球不少傳媒也在說: 「大堡礁正在邁向死亡」,是否真的如此呢?
不少科學家及環保人士,也堅決相信,在過去一年,他們不斷呼籲,希望全球合力挽救這個世界自然奇觀。
澳洲政府的態度曖昧,故被人認為她為了保障旅遊收益,刻意淡化事情。
另一方面,又有別的專家,指出珊瑚白化的程度是被人誇大其詞,也有主張那是自然週期變化的一部份而已。
究竟事實真的是怎樣的呢?
小弟不是專家,不敢妄下定論,但小弟對某位專家的觀點,卻深感興趣。
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礁岩復育部門主管瓦臣菲爾德指出:大堡礁極其遼闊,很多人無法理解那樣規模的事物。
不只是大堡礁這種幅員廣達 344,400 平方公里的事物,我們日常接觸的事情,那一件不是與其他事情縱橫交錯,互為關係呢? 我們又何嘗能真的看清全局呢?
大部份人觀察與思維,只區限於局部 Local,卻完全忽略了整體 Global;任誰也知縱觀大局的重要,不是不想,只是不能。
看局部,清晰卻狹窄;觀整體,廣泛卻模糊。明白兩者差異,顯然不會是那個更為優越,而是兩者兼容。
小弟愚見,助人之道,旨在同時啟動兩種思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截至 2016 年底,大堡礁珊瑚整體白化率約為 22%,可算極不尋常,但部份區域完全沒受影響,而某些地方死亡率竟達 67% 之大,箇中原因,亟需澳洲政府及專家們正視。
Thursday, August 03, 2017
我的觀點: 閱讀二十年
Hi,
今天在看一本最後一期的雜誌,不是在看,而是閱讀。
從來雜誌只是看,但這本雜誌,小弟多年來,也在閱讀,因為她真的是有深度。
很難開口說一本飲食雜誌具備深度,但她的而且確,有深度。
她跟她同系的其他雜誌,以至同類雜誌,有著根本的不同,不跟風,不嘩眾取寵,不無的放矢;每個星期,小弟期昐著她的出版。
她好像只是其他雜誌的配角,但小弟從來也當她是主角。
真的只是由於紙媒沒落?還是莫非香港人已經沒有興趣,閱讀帶點深度的文字?
反正已是最後一期,沒有人會說小弟在為她賣廣告吧。
她是那本雜誌?
飲食男女。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衷心感激「飲食男女」諸位仁姐仁兄,多年來為小弟帶來無窮的閱讀樂趣。
今天在看一本最後一期的雜誌,不是在看,而是閱讀。
從來雜誌只是看,但這本雜誌,小弟多年來,也在閱讀,因為她真的是有深度。
很難開口說一本飲食雜誌具備深度,但她的而且確,有深度。
她跟她同系的其他雜誌,以至同類雜誌,有著根本的不同,不跟風,不嘩眾取寵,不無的放矢;每個星期,小弟期昐著她的出版。
她好像只是其他雜誌的配角,但小弟從來也當她是主角。
真的只是由於紙媒沒落?還是莫非香港人已經沒有興趣,閱讀帶點深度的文字?
反正已是最後一期,沒有人會說小弟在為她賣廣告吧。
她是那本雜誌?
飲食男女。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衷心感激「飲食男女」諸位仁姐仁兄,多年來為小弟帶來無窮的閱讀樂趣。
Monday, September 05, 2016
五秒想法: 光速改變
Hi,
世界正以光速改變,但大多數人卻毫無知覺 ... Rob Nail
因為當人身在光速列車裡,又沒有看窗外,那會察覺?
找一扇窗,仔細地看看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世界正以光速改變,但大多數人卻毫無知覺 ... Rob Nail
因為當人身在光速列車裡,又沒有看窗外,那會察覺?
找一扇窗,仔細地看看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August 27, 2016
世代之變: 我們在一個時代待得太久了
Hi,
記者訪問 IBM 行政總裁 Ginni Rometty 女士:IBM 在上世紀 90 年代幾乎要消亡了,當時出了什麼問題?
她回答道:我們在一個時代,待得太久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記者訪問 IBM 行政總裁 Ginni Rometty 女士:IBM 在上世紀 90 年代幾乎要消亡了,當時出了什麼問題?
她回答道:我們在一個時代,待得太久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August 14, 2016
世代之變: 有形中看到無形,沒有中產生所有
Hi,
數月前,小弟寫了一篇有關知識型經濟的文章,皆在澄清不少人對知識型經濟的誤解-知識型經濟並非售賣知識來營利,而是以知識作為經營的槓桿,生存發展。
隨即有朋友查詢:是否因此大數據 Big Data 就成為知識型經濟的最大武器?
非也,非也。
大數據只能給人更準確及時的資訊,距離知識還差一大步。
絕大部份人正面臨慢性淘汰,皆因他們仍活在過去的經濟模式,也就是生產型經濟;可能你不知,資訊科技是生產型經濟掙扎求存的最後一步,她企圖以更快速準確的資訊,讓生產更有效益,可惜世代已變,能掌握生產什麼才是王道,而非更能生產!
老是仍想著什麼資訊科技,你早已落伍過時,你還在過去的經濟模式,及時醒覺吧!
要在現今知識型社會生存成長,資訊仍有價值,只是更需要由資訊不斷產生知識,以知識創造意念,以意念引導生產。
生產的,並不一定是產品,更可以是產生資訊,又或產生更多更重要的意念。
意念才是關鍵,絕非資訊;那管你知多少,沒有什麼意念,還只是走在產生資訊意念的人後面而矣。
可惜人多年來只重視收集資訊,缺乏了轉化資訊為意念的概念思維能力,結果我們還是停留在舊經濟社會模式的末段,還差一線,才真正踏上新時代。
資訊是具體的,但知識意念卻是抽象,由具體轉換抽象,再由抽象化成具體,中間需要概念思維,也就是現今必需首要掌握的能力。
概念思維,即是能從有形中看到無形,沒有中產生所有。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概念思維培養-心智符號學: www.excelcentre.net/mentalsymbology
數月前,小弟寫了一篇有關知識型經濟的文章,皆在澄清不少人對知識型經濟的誤解-知識型經濟並非售賣知識來營利,而是以知識作為經營的槓桿,生存發展。
隨即有朋友查詢:是否因此大數據 Big Data 就成為知識型經濟的最大武器?
非也,非也。
大數據只能給人更準確及時的資訊,距離知識還差一大步。
絕大部份人正面臨慢性淘汰,皆因他們仍活在過去的經濟模式,也就是生產型經濟;可能你不知,資訊科技是生產型經濟掙扎求存的最後一步,她企圖以更快速準確的資訊,讓生產更有效益,可惜世代已變,能掌握生產什麼才是王道,而非更能生產!
老是仍想著什麼資訊科技,你早已落伍過時,你還在過去的經濟模式,及時醒覺吧!
要在現今知識型社會生存成長,資訊仍有價值,只是更需要由資訊不斷產生知識,以知識創造意念,以意念引導生產。
生產的,並不一定是產品,更可以是產生資訊,又或產生更多更重要的意念。
意念才是關鍵,絕非資訊;那管你知多少,沒有什麼意念,還只是走在產生資訊意念的人後面而矣。
可惜人多年來只重視收集資訊,缺乏了轉化資訊為意念的概念思維能力,結果我們還是停留在舊經濟社會模式的末段,還差一線,才真正踏上新時代。
資訊是具體的,但知識意念卻是抽象,由具體轉換抽象,再由抽象化成具體,中間需要概念思維,也就是現今必需首要掌握的能力。
概念思維,即是能從有形中看到無形,沒有中產生所有。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概念思維培養-心智符號學: www.excelcentre.net/mentalsymbology
Saturday, August 13, 2016
Concepts 101 Part 81: 舊眼看新事
Hi,
看到什麼?
舊眼看新事,仍是舊事。
新眼看舊事,卻是新事。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掌握新眼的要訣-心智符號學: www.excelcentre.net/mentalsymbology
看到什麼?
舊眼看新事,仍是舊事。
新眼看舊事,卻是新事。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掌握新眼的要訣-心智符號學: www.excelcentre.net/mentalsymbology
Saturday, April 30, 2016
分野: 知識型經濟?
Hi,
遠在十多年前,當時的董特首已經提醒大家香港經濟正在轉型,由過去的傳統經濟,邁向知識型經濟。
但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隨便找個人來問問:什麼是知識型經濟,卻十居其九也答不出個所以焉來,豈不奇怪?
但這也解釋了一個現象,就是香港過去十多年來,經濟大幅倚賴袓國,皆因經濟尚未正式轉型,大眾對知識型經濟的忽視,致令我們仍舊處於傳統經濟的框框之中。
小弟不才,這個課題,只懂得一點皮毛,班門弄斧,望勿見笑。
時至今日,對知識型經濟的定義,仍然莫衷一是,但普遍尚能接受的,便是『通過產生及運用知識,來達致經濟成果的一種經濟類型』這個基本定義了。
你說香港還未轉型,但香港的金融業乃我們重大經濟支柱,香港怎會不已是知識型經濟?
因為金融業不一定是知識型經濟的一員。
金融業早已在港存在了數十年,若她必然是知識型經濟,莫非香港上世紀中時,早已進入了知識型經濟?
若能以知識作為槓桿的,才是知識型經濟下的金融業,否則她仍是傳統經濟的模式而矣。
像小弟這等販賣知識為生的培訓工作者,應該是知識型經濟吧?
首先,培訓不是販賣知識,只是出售資訊,知識是思維後的結果,存在於人的思想之中,如何能賣?今天世界日新月異,若培訓的內容年年如故,未有掌握時代變遷,那麼,培訓只是傳統經濟,跟工廠量化生產毫無分別。
但香港早已沒有多少工廠,所以香港應該是知識型經濟吧?
非也,工廠也可以很知識型的;若產品、管理、生產是依據不斷轉變的世界而調整的,她就是在運用知識,踏進了知識型的世代了。
因此,不是那個行業來斷定是否知識型經濟,而是她如何運作,就算是最傳統的農業,也可以很知識型的!
人也一樣,因循守舊,不管你身處什麼時代、從事什麼工作,也只是滯後過氣一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遠在十多年前,當時的董特首已經提醒大家香港經濟正在轉型,由過去的傳統經濟,邁向知識型經濟。
但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隨便找個人來問問:什麼是知識型經濟,卻十居其九也答不出個所以焉來,豈不奇怪?
但這也解釋了一個現象,就是香港過去十多年來,經濟大幅倚賴袓國,皆因經濟尚未正式轉型,大眾對知識型經濟的忽視,致令我們仍舊處於傳統經濟的框框之中。
小弟不才,這個課題,只懂得一點皮毛,班門弄斧,望勿見笑。
時至今日,對知識型經濟的定義,仍然莫衷一是,但普遍尚能接受的,便是『通過產生及運用知識,來達致經濟成果的一種經濟類型』這個基本定義了。
你說香港還未轉型,但香港的金融業乃我們重大經濟支柱,香港怎會不已是知識型經濟?
因為金融業不一定是知識型經濟的一員。
金融業早已在港存在了數十年,若她必然是知識型經濟,莫非香港上世紀中時,早已進入了知識型經濟?
若能以知識作為槓桿的,才是知識型經濟下的金融業,否則她仍是傳統經濟的模式而矣。
像小弟這等販賣知識為生的培訓工作者,應該是知識型經濟吧?
首先,培訓不是販賣知識,只是出售資訊,知識是思維後的結果,存在於人的思想之中,如何能賣?今天世界日新月異,若培訓的內容年年如故,未有掌握時代變遷,那麼,培訓只是傳統經濟,跟工廠量化生產毫無分別。
但香港早已沒有多少工廠,所以香港應該是知識型經濟吧?
非也,工廠也可以很知識型的;若產品、管理、生產是依據不斷轉變的世界而調整的,她就是在運用知識,踏進了知識型的世代了。
因此,不是那個行業來斷定是否知識型經濟,而是她如何運作,就算是最傳統的農業,也可以很知識型的!
人也一樣,因循守舊,不管你身處什麼時代、從事什麼工作,也只是滯後過氣一族。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15
我的觀點: 想闊一點 看八十後
Hi,
我們經常什麼『八十後』掛在口邊,奇怪的是沒有多少人投訴這是年齡歧視。
『八十後』一詞源自 2010 年初,當時一群年青人參與了一場社會運動,後而被傳媒廣泛稱作『八十後』。
現時的大眾談及的『八十後』,早已與原意無甚相關,而是指出生於 80 年代及以後的一群年輕人。
想問問諸位,除了年紀之外,『八十後』有什麼共通的特徵呢?
普遍認為,他們成長於香港較為富裕的時代,但出來工作後,收入卻比上一代低,而語文水平也不及上一代;科技陪伴著他們長大,故往往機不離手,並經常使用各種社交媒體軟件,作為溝通橋樑,亦有人認為他們態度有時傾向偏激。
小弟想請諸位看闊一點,上述的特質,是否只存在於所謂的『八十後』當中呢?
香港面對嚴峻的貧富懸殊,皆因大部份人,不管年齡,收入也比前下跌;去年發佈的全球英語能力指標調查,香港排名 31,並連續七年下跌,現時比台灣、印尼、日本上海、天津和北京更低。
在地鐵上,你沒有看見手持智能電話打機的朋友,不是有老有嫩嗎?平均年齡達 57 歲的立法會議員,不是也在用社交媒體,在會議中秘密溝通嗎?
回想去年佔領運動之際,大眾眼見黃藍雙方,不分年紀,表現激進的, 大不乏人,又何只是『八十後』呢?
『八十後』不是指某個年齡層的人,而是一個時代;在那個時代中,不論年紀,也或多或少地被某種觀念影響著,致令出現一些共同的想法與行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文原刊登於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5年7月號
我們經常什麼『八十後』掛在口邊,奇怪的是沒有多少人投訴這是年齡歧視。
『八十後』一詞源自 2010 年初,當時一群年青人參與了一場社會運動,後而被傳媒廣泛稱作『八十後』。
現時的大眾談及的『八十後』,早已與原意無甚相關,而是指出生於 80 年代及以後的一群年輕人。
想問問諸位,除了年紀之外,『八十後』有什麼共通的特徵呢?
普遍認為,他們成長於香港較為富裕的時代,但出來工作後,收入卻比上一代低,而語文水平也不及上一代;科技陪伴著他們長大,故往往機不離手,並經常使用各種社交媒體軟件,作為溝通橋樑,亦有人認為他們態度有時傾向偏激。
小弟想請諸位看闊一點,上述的特質,是否只存在於所謂的『八十後』當中呢?
香港面對嚴峻的貧富懸殊,皆因大部份人,不管年齡,收入也比前下跌;去年發佈的全球英語能力指標調查,香港排名 31,並連續七年下跌,現時比台灣、印尼、日本上海、天津和北京更低。
在地鐵上,你沒有看見手持智能電話打機的朋友,不是有老有嫩嗎?平均年齡達 57 歲的立法會議員,不是也在用社交媒體,在會議中秘密溝通嗎?
回想去年佔領運動之際,大眾眼見黃藍雙方,不分年紀,表現激進的, 大不乏人,又何只是『八十後』呢?
『八十後』不是指某個年齡層的人,而是一個時代;在那個時代中,不論年紀,也或多或少地被某種觀念影響著,致令出現一些共同的想法與行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本文原刊登於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5年7月號
Friday, July 10, 2015
Systemic Thinking: 獅子山下精神!?
Hi,
每逢聽到有人說什麼『獅子山下精神』,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心中一陣無名火起!
大佬呀,那是七十年代呀!
那時是二十後、四十後的世代,人尊重權威,信奉中國傳統精神,不會胡亂反抗,刻苦奮鬥。
那時的世界,沒有互聯網,沒有全球化,只有自己與家人,以及左隣右里,當然要靠自己努力,自強不息,還會守望相助啦!
那時不是更好,現在不是更差,只是改變了、不同了!
時間是一個更大的系統,時間改變了,世界自然不同。
當人不去接受世界的不同,人就不能體會現世代的美好一面,往往只懂得懷緬過去,終日投訴時下年輕人怎樣不濟!
獅子山下的木屋區與徙置區,早已經不再存在,還要活在那時?
接受世界已經不同這個現實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經常聽人說那時候香港人如何勇於創新,真的胡說八道,那時有什麼創新呀?那時的香港人是勇於執生,不是創新;執生是適應,傳統中國人適應力特強,否則怎能二三百年前,已經移居世界各地!
P.P.S. 那時港英政府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造就了香港人執生的條件。
P.P.P.S. 現代的香港人,已經不再是傳統中國人,『執生』已成為歷史名詞!
每逢聽到有人說什麼『獅子山下精神』,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心中一陣無名火起!
大佬呀,那是七十年代呀!
那時是二十後、四十後的世代,人尊重權威,信奉中國傳統精神,不會胡亂反抗,刻苦奮鬥。
那時的世界,沒有互聯網,沒有全球化,只有自己與家人,以及左隣右里,當然要靠自己努力,自強不息,還會守望相助啦!
那時不是更好,現在不是更差,只是改變了、不同了!
時間是一個更大的系統,時間改變了,世界自然不同。
當人不去接受世界的不同,人就不能體會現世代的美好一面,往往只懂得懷緬過去,終日投訴時下年輕人怎樣不濟!
獅子山下的木屋區與徙置區,早已經不再存在,還要活在那時?
接受世界已經不同這個現實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經常聽人說那時候香港人如何勇於創新,真的胡說八道,那時有什麼創新呀?那時的香港人是勇於執生,不是創新;執生是適應,傳統中國人適應力特強,否則怎能二三百年前,已經移居世界各地!
P.P.S. 那時港英政府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造就了香港人執生的條件。
P.P.P.S. 現代的香港人,已經不再是傳統中國人,『執生』已成為歷史名詞!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