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思維有兩界-抽象界與具體界。
還未明確表達出來的,仍在抽象界;虛,難於掌握,但變化多端。已明確表達出來的,在具體界;實,易於理解,但固化難移。
仍在心中,卻切實清晰,已在具體界。縱使已經表達,卻籠統模糊,仍在抽象界。
人的思維容量,在於你能同時駕馭兩界的能力;單憑一界,永遠被一界局限;突破,在於超越兩界之界。
抽象的,賦予踏腳石,化成具體,確實展現;簡單一句『你能把它繪畫出來嗎?』,有時已經十分足夠。
具體的,施加踏腳石,抽取資訊,豐富想法;隨意一句『它包含那幾方面?』,有時已經相當有效。
踏腳石,就是擴展思維容量的鑰匙。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Keith To's Ideas & Thoughts on NLP, Hypnosis, Coaching, Facilitation, Self Improvement, Personal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se seem to be nothing related. But from a Systemic Thinking perspective, they share similar nature and processes.
陶兆輝對身心語言程序學、催眠治療學、教練學、輔引學、自我改進、個人發展及商業發展的純個人看法;它們看似毫不相關,但當你從合整式思維角度來看,它們卻擁有相近的性質及過程;我將每隔數天不斷加入新的文章, 內容絕不敢認為是肯定正確, 旨在拋磚引玉而矣。
(All articles copyrighted by Keith To)
Sunday, August 05, 2018
Wednesday, June 20, 2018
Saturday, June 02, 2018
基模思維學: 錯誤的檔案夾
Hi,
早兩天翻看 Do 姐近期一個問答遊戲節目,那些問題,說易不易,說難也不算太難,但某些嘉賓的思維水平,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看見 Do 姐被氣得死去活來,實在於心不忍。
那些嘉賓的舉止,其實有著共通點,就是自己又想不到,卻又不去聆聽別人的提點;Do 姐屢屢再三解釋問題,又或三番四次的提供「貼士」,他們卻只顧自說自話,完全沒有去聽主持人的指引,希望答對,妄想也。
節目中,你常會聽到 Do 姐咆哮:你們聽聽我說話好不好?
他們最後輸掉遊戲,恐怕也只會埋怨問題太深,又或自己運氣不好而已。
但實情是什麼呢?
細心留意,你會發覺他們討論問題時,往往離題萬丈,但為何他們又不聽主持人的解釋呢? 因為他們不知自己不明白題目嘛,他們以為自己的思路,正正符合『正確』這個心中的檔案夾,而主持人的解釋或提示,卻又不符合自己心中『問題詳情』及『貼士』的檔案夾,當然不屑一顧。
結果自然不會去聽。
不聽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繼續在那個不是真的『正確』的檔案夾中搜尋答案,才是想錯的主因。
試想想,在你的電腦中的檔案,全都放錯了檔案夾,要找到正確的檔案有多困難,可想而知。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超然的資料管理系統,持續整理自己檔案;我們更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搜尋 Apps,幫助自己,快速找對檔案;當然,小弟說的,全都在自己的腦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原文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8 年 第一季號
早兩天翻看 Do 姐近期一個問答遊戲節目,那些問題,說易不易,說難也不算太難,但某些嘉賓的思維水平,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看見 Do 姐被氣得死去活來,實在於心不忍。
那些嘉賓的舉止,其實有著共通點,就是自己又想不到,卻又不去聆聽別人的提點;Do 姐屢屢再三解釋問題,又或三番四次的提供「貼士」,他們卻只顧自說自話,完全沒有去聽主持人的指引,希望答對,妄想也。
節目中,你常會聽到 Do 姐咆哮:你們聽聽我說話好不好?
他們最後輸掉遊戲,恐怕也只會埋怨問題太深,又或自己運氣不好而已。
但實情是什麼呢?
細心留意,你會發覺他們討論問題時,往往離題萬丈,但為何他們又不聽主持人的解釋呢? 因為他們不知自己不明白題目嘛,他們以為自己的思路,正正符合『正確』這個心中的檔案夾,而主持人的解釋或提示,卻又不符合自己心中『問題詳情』及『貼士』的檔案夾,當然不屑一顧。
結果自然不會去聽。
不聽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繼續在那個不是真的『正確』的檔案夾中搜尋答案,才是想錯的主因。
試想想,在你的電腦中的檔案,全都放錯了檔案夾,要找到正確的檔案有多困難,可想而知。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超然的資料管理系統,持續整理自己檔案;我們更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搜尋 Apps,幫助自己,快速找對檔案;當然,小弟說的,全都在自己的腦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原文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8 年 第一季號
Friday, June 01, 2018
Tuesday, May 29, 2018
基模思維學: 沒用有用?
Hi,
昨天在小弟 Facebook 的專頁中,做了一個實驗。
小弟張貼了一個帖子,內容是說稍為抽象一點的物事,常會被人當作『沒用』。
小弟故意用上了一張稍為抽象的圖片,閱讀人數即時比同一系列的另外四個帖子,大幅下跌了超過 50%, 不奇怪嗎?
用了什麼稍為抽象的圖片呢? 小弟用的正是上方的那一張圖片。
但這張圖片不怎麼抽象啊? 只是很具體的一組文字!
重點的抽象部份,在具體的文字背後。
小弟不只是叫人去『Use It 運用它』,而是...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小弟那篇帖子的標題是『沒用有用』,也不只是想說明『沒用』與『有用』的分別,還想大家不妨花一點時間去瞭解間接抽象,自然就不會...
昨天在小弟 Facebook 的專頁中,做了一個實驗。
小弟張貼了一個帖子,內容是說稍為抽象一點的物事,常會被人當作『沒用』。
小弟故意用上了一張稍為抽象的圖片,閱讀人數即時比同一系列的另外四個帖子,大幅下跌了超過 50%, 不奇怪嗎?
用了什麼稍為抽象的圖片呢? 小弟用的正是上方的那一張圖片。
但這張圖片不怎麼抽象啊? 只是很具體的一組文字!
重點的抽象部份,在具體的文字背後。
小弟不只是叫人去『Use It 運用它』,而是...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小弟那篇帖子的標題是『沒用有用』,也不只是想說明『沒用』與『有用』的分別,還想大家不妨花一點時間去瞭解間接抽象,自然就不會...
Sunday, May 13, 2018
Friday, March 30, 2018
基模思維學: 為何你不來救我?
Hi,
有一個故事,多年來流傳甚廣,而且還有多個版本,你可能早已聽過,甚至聽過不止一次,可惜不少朋友,卻依然故我,好像仍未學懂當中教訓。
是什麼故事啊?
就拿其中一個較為流行的版本,精簡地再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位虔誠的教徒 (不要管是什麼教,總之不是你信的那一個),遇上傾盆大雨,雨勢越來越大,水淹越來越高,他往屋頂逃生,並不斷向他的神禱告,求神前來救他。
一個救生員划著小艇過來,跟他說:「快上來」 ,他卻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又過了一會,水繼續往上漲,這時,又有一位消防員乘著快艇過來,說:「快上來,再不上來你會被淹死的」 ,他還是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大雨仍然沒有停歇,水一直往上升,這時,一架直升機緩緩飛過來,拯救隊員丟給他繩梯,要他握緊逃生,他仍然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大水不斷洶湧著,最終他被淹死了。
他死後上了天堂,見到他的神,並埋怨地問:「神呀!您怎麼沒有來救我呀?」
神說:「怎麼沒有? 我第一次派了救生員去接你,你不接受;我又派了消防員去接你,你仍然不接受;最後,我更派了直升機去接你,你還是不接受,那就沒辦法了呀!」
這個故事教訓了我們什麼呢?
不要做固執的人? 還是做人要有所變通?
兩者也是,但是為何人會固執,人會不知變通呢?
因為他不覺得那些是他需要的選擇,因為他不認為那些選擇合適他的情況。
何解?
因為無意識地,他把他以為是合適需要的選擇,好像放進了自己思維中的一個『檔案夾』中,而他眼前的選擇,並不符合這個『檔案夾』,當然不會為他注意,更莫說會被他接納了。
不符合他心中『檔案夾』的,不管他碰過多少次,也不管你跟他說了多少遍,結果也是無動於衷,最後出了問題,他還可能會怪責你呢!
思維中的『檔案夾』即是什麼?
基模 Schema 是也。
人要彈性,便需要更多選擇;要有更多選擇,就需要一套通融互聯的思維檔案系統。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有一個故事,多年來流傳甚廣,而且還有多個版本,你可能早已聽過,甚至聽過不止一次,可惜不少朋友,卻依然故我,好像仍未學懂當中教訓。
是什麼故事啊?
就拿其中一個較為流行的版本,精簡地再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位虔誠的教徒 (不要管是什麼教,總之不是你信的那一個),遇上傾盆大雨,雨勢越來越大,水淹越來越高,他往屋頂逃生,並不斷向他的神禱告,求神前來救他。
一個救生員划著小艇過來,跟他說:「快上來」 ,他卻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又過了一會,水繼續往上漲,這時,又有一位消防員乘著快艇過來,說:「快上來,再不上來你會被淹死的」 ,他還是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大雨仍然沒有停歇,水一直往上升,這時,一架直升機緩緩飛過來,拯救隊員丟給他繩梯,要他握緊逃生,他仍然搖搖頭說:「沒關係,神會來救我的」 。
大水不斷洶湧著,最終他被淹死了。
他死後上了天堂,見到他的神,並埋怨地問:「神呀!您怎麼沒有來救我呀?」
神說:「怎麼沒有? 我第一次派了救生員去接你,你不接受;我又派了消防員去接你,你仍然不接受;最後,我更派了直升機去接你,你還是不接受,那就沒辦法了呀!」
這個故事教訓了我們什麼呢?
不要做固執的人? 還是做人要有所變通?
兩者也是,但是為何人會固執,人會不知變通呢?
因為他不覺得那些是他需要的選擇,因為他不認為那些選擇合適他的情況。
何解?
因為無意識地,他把他以為是合適需要的選擇,好像放進了自己思維中的一個『檔案夾』中,而他眼前的選擇,並不符合這個『檔案夾』,當然不會為他注意,更莫說會被他接納了。
不符合他心中『檔案夾』的,不管他碰過多少次,也不管你跟他說了多少遍,結果也是無動於衷,最後出了問題,他還可能會怪責你呢!
思維中的『檔案夾』即是什麼?
基模 Schema 是也。
人要彈性,便需要更多選擇;要有更多選擇,就需要一套通融互聯的思維檔案系統。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