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6, 2013

性格: 內向外向,根本不同!

Hi,

內向外向,數十年來均是心理學家的熱門研究課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內向外向,早已被發現不只是『心理作用』而矣!

遠在上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容格創造了『內向』與『外向』這兩種心理形態,那時人們只是認為那是人的心理傾向而矣,並非牢不可破的囚籠,但這兩種傾向,是否真的能夠改變呢?

2005年,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發現,外向者於賭博勝出時,大腦中的杏仁體伏隔核比內向者更為活躍,前者負責處理情緒,後者則控制大腦的獎勵機制。換句說話,外向者受到外界正面刺激時,獲得的良好感覺,較內向者為強烈,結果等若更鼓勵外向者往外爭取刺激。

內向外向,不只是心理傾向,更是生理傾向

進一步研究發現,外向者擁有一個特別的遺傳基因,能促使外向者更能產生多巴胺 Dopamine,而多巴胺就是那種能帶給人類良好感覺的大腦物質,這亦解釋了大量研究發現,外向者遠較內向者快樂的原因。

2013年,康乃爾大學研究指出,外向者的多巴胺反應,不只局限於賭博等高度刺激,各種不同的外在刺激,包括大自然風景、藝術作品等等,外向者的反應,均較內向者強烈。

內向外向,不只是心理傾向,更是天生傾向

硬要一個內向者成為外向者,難矣。

但這不等於內向者不能取得外向者的優勢,只要懂得如何模擬外向者,我們同樣能走進人群,攫取機遇!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如何模擬外向者?請參考偽外向優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