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01, 2018

Thinking: 意念的補劑

Hi,

正如上文所言,意念的生成,需通過理解與體驗。

緩衝催化,促成意念的補劑,可惜今天這兩種劑藥,往往卻是左支右絀。

緩衝 Buffer理解與體驗發酵的空間;現今社交媒體世代,令人逐漸失去文字能力,碰到不喜歡的事情,隨即直接指出錯誤,忽略了緩衝。

緩衝目的不只在於人際關係,更是給予自己機會,深入理解與體驗,讓新的意念浮現

催化 Catalyst刺激理解與體驗的機遇;面對不同的想法,當然可以用對錯來評判,也可以只是不同,無分錯對。

對錯之分,產生立場,立場沒有問題,只是在深徹思考前已有立場,立場以外從其他觀點,頓時泯沒

沒有觀點,那來意念?

願意面對不同理念,卻又能置身任何立場以外,正是小弟常說的超然,那就是催化。

緩衝催化,兩者也是形成空間,前者製造空間,後者廁足空間之外。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備註: 原文來自 Excel Your Life Newsletter 2017 年 第四季號

Saturday, May 03, 2014

發生思維: 為什麼日本經濟持續不景二十年?

Hi,

Source: Yoshikazu Tsuno

日本經濟持續不景二十多年,但她卻沒有破產,更仍能佔據世界經濟排名第三位,為什麼呢?

經濟學家們當然有著經濟學的道理,小弟對經濟學一竅不通,當然不能用經濟學角度,來解釋這個奇怪現象。

表面人人看到的原因,當然是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爆破,引發了她的經濟蕭條,但問題是經濟持續不景,為何她還未破產呢?

日本經濟起飛,始於60年代,其工業及第三產業皆極為發達,工藝技術世界首屈一指,服務水平亦獨步全球,何解?Kaizen 持續改進功不可沒,Kaizen 是指每一個人,不論職位高低、職務類別,也在不斷地逐點、逐小、一步步地改進水平,這種持續改進,令日本產品暢銷全球,經濟那能不發達?

可惜成也 Kaizen敗也 Kaizen,踏進90年代,世界變化的速度與幅度急劇增加,Kaizen 的逐步改進,變成了一種負累,世界需要的是進取的改變而非逐小的改進

美國能五十多年來,仍然高踞世界經濟首位,皆因其積極進取。

但為什麼日本不會破產呢?

還是因為敗也 Kaizen成也 Kaizen,縱使沒有突破,但她的產業仍在精益求精,相對世界其他地方產品的品質參差,日本產品,仍是品質保證。

Kaizen,是再生思維的典範,依據過去持續修正,但卻敵不過世界急速變化的洪流,若要令日本光芒再度,她必須徹頭徹尾的調整自己國民的心態,由再生思維,邁向發生思維,以還未發生的,作為思維的起始點。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想促成自己更能從再生思維,轉化為發生思維,可能只辦一次的意念發生學 Ideas Generatif 課程,會是你一個不錯的起始點

Tuesday, April 29, 2014

發生思維: 為何創意技術沒有用?

Hi,

大多數的創意技術是極有用的,有人用了卻沒有效果,皆因問題不在技術

那問題在那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瞭解創意技術的功能是什麼?

創意技術只是令在腦中的想法,更易表達出來,若腦中根本沒有什麼新的意念,又怎能奢望會有什麼東西跑出來呢?

因此,無論你不斷地再多學多少創意技術,但不去改變你腦袋中製造想法的機制,一切也只會徒勞無功。

我們嘗試想出新的意念,可是出來的老是一些早已想過的物事,何解?這是人類的本能快速安全;快速令人減少遇到危險的機會,安全更能保住性命,生死攸關,那能不從?這就是小弟常說的再生思維了。

若你能放開再生思維,你根本不再需要任何創意技術,想出來的東西便是新的意念,還需多此一舉,運用什麼創意技術?

但你剛才說再生思維是我們的本能,能放開嗎?無意識下,我們自動選擇再生思維,但當你有意識地去想時,你就可以有新的選擇-發生思維

發生思維,就是去想那些還未發生的事物,既是還未發生,即是現在不存在的;要做到發生思維,就需由現在不存在的東西開始去想

我們習慣由現在存在的事物,作為想法的起始點,結果想來想去,也只是那些現有的意念;改變了起始點,隨後的東西自然截然不同,創意便由此而起。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想更能把發生思維溶入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俾使自己更事半功倍,可能只辦一次的意念發生學 Ideas Generatif 課程,將會是你一個有創意的選擇。

Monday, April 07, 2014

發生思維: 創意源自難題

Hi,

為什麼需要創意?

因為有著未解的難題

難題令人不舒服,促使人立即行動解決,但難題仍然未解,皆因解決不了,何解?方法不對也。

為確保成效,為快速解難,我們習慣運用過去已有的方法,習之為常,遂演化成大部份人的再生思維了;再生思維者,重覆思想著過去已發生過的事情之謂也。

若過去的方法依然生效,難題自解,再生思維再次被印證為有效的方法,我們又進一步僵化於再生思維中,人自然難有創意。

過去世界,變化不大不多,已有的方法,持續有用,常理也。現今世界千變萬化,欲以不變應萬變,難矣。

創意,即是以新的方法,來解決新的難題。

新的方法,就是不沿用舊的,需要的不再是再生思維,而是發生思維,思考從未發生過的是也。

令世界更趨複雜的是,每一項新的創意,又引發新的難題,過去未有高清錄像手機時,低清手機絕不是難題,而世上更沒有低清高清之別,何來難題?現在出現了4K手機,高清又變成難題了!

由世上第一支拍照手機出現,直至推出第一支錄像手機,中間相隔8年,再演化成第一支高清錄像手機,只需三年多,到4K錄像手機發明,更只有2年多,你說世界變化快不快?

世界變化越快,難題出現越多,創意需求越大,難題因而出現更多,結果世界變得更快

越只用再生思維,越適應不了;適應不了,落伍也。

由今天起,凡遇上難題,高興地想想新方法,皆因創意源自難題,難題啟發進步。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aturday, March 08, 2014

發生思維: 再生思維與發生思維

Hi,


你會如何形容上圖呢?先想一想你的答案才看下去吧!

你的答案可能會是『相間的三角形行列與六角形行列』,答案當然正確。

但,這也是導致不能創新的根本原因!問題在於產生這種答案的再生思維,她的功能,就是再生明顯的、標準的、配合主題的吻合期望的答案。

基於這種再生思維,大家看到的是下列的一個標準答案。


還有其他答案嗎?當然有,還不少呢!


六條三角形六角形相間的直行...



上中下三組圖案,各由一行三角形六角形』組成...



左右兩組圖案,一邊是另一邊的鏡像...


 
兩條三角形六角形相間的斜線,其餘空間由三角形六角形』填滿...



三角形六角形合併形成的三個『正方形』...





再想下去,當然不斷還有更多更多的不同看法,這叫做發生思維一種能製造尚未發生的答案的思維。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想學習更多有關發生思維,可參閱意念發生學 Ideas Gener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