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7, 2008

NLP: 平反 NLP = 新紀元江湖技倆!

Hi,

上文提到,某位朋友在其網頁中指稱催眠術是邪術,小弟先前已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不再詳談。

但她也在另一篇文章認為 NLP 乃新紀元江湖技倆,作為 NLP 的研究者,怎樣也稍作回應:

1. 她謂:『NLP 開山先祖 Richard Bandler 和 John Grinder 書上有一個例,他們認為很多人的談話都容易落在三類型中,就是刪除(deletion)、寵統(generalization)、歪曲(distortion)。

乍眼看去,似乎是常理,再想,應該還有第四類﹕增添(addition),加鹽加醋之意。NLP 師們可能解釋說,增添是歪曲的一種。那麼,難道刪除就不算歪曲?可見 NLP 理論本身就是刪除、寵統、歪曲。』


首先,作者自行代表了 NLP 師們自問自答,然後據此提出「NLP 理論本身就是刪除、寵統、歪曲。」的結論,實在令人佩服,等於我說:「你一定認為自己很美麗,這就叫不知醜了」一樣強加於人。

在 NLP 中,刪除歪曲、與概括,是障礙人類準確接收外在世界的三個機制,亦因此人類無法完全認識真實的世界。

刪除忽略了外在世界的某些部份,只專注於另一部份;歪曲是改變了事情的意義,來配合自己的信念;概括則是以單一片面來代替全部。

增添確是歪曲的一種,而刪除就真的不算歪曲

歪曲改變了原有意義,不管是以增添、扭曲或是刪除的方法來達成;而刪除只是把原有事物的某些部份略去,基本意義沒有改變。

舉例來說,某人打你一巴,你只說『某人打你』,這只是單純的刪除,但若你說『某人侮辱你』,那是同時以刪除增添歪曲了。

增添不能單獨存在,增添只能是歪曲的手段。


2. 『Bandler 和 Grinder 說 ... 。譬如當事人說﹕「我很害怕。」治療員可以問﹕「害怕什麼?」但效果不如問說﹕「你試說﹕『我害怕我的父親』,看看是否適合你的情形。」作者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找出深處的真相。

這樣的做法,似乎很有智慧,但 ... 當事人可能心亂如麻,所以自己無法整理清楚自己的思想和感覺 ... 他會說﹕「對,正是如此。」這樣就誤導了當事人。』


作者是依據 The Structure of Magic 一書第 40-43 頁來評論的,但作者卻沒有註明 Bandler 及 Grinder 已在書中同頁,同時註明這樣做,會有可能不準確,作者不也把這些話也寫進去,會不會有點斷章取義呢?


3. 作者認為以說話中的 VAK 語句來評定對方大腦使用什麼來代表他的經驗是不正確的,作者寫道:『我無法把這一段對話翻譯為中文,因為如果譯了,「see」(Keith附註:原文英語是 I See) 就不是「看見」,而是「明白」!因為這不過是修詞學,並非人的大腦使用什麼來代表他的經驗!

... 讓我舉個例,如果我用英語講「I smell trouble.」,並不表示我注重嗅覺,因為我會用中文說﹕「我意識到有麻煩。」又如我用英文說﹕「I’ll be in touch with you.」,我並非注意觸覺,因為當我用中文講話,我說﹕「以後再聯絡。」

中國人的文學精深,形容詞豐富,聽覺視覺等等全都用上。若我使用「如雷貫耳」來形容人的名氣甚大,這不表示我是一個重聽覺的人;若我說一個年幼無知的人「乳臭未乾」,我沒有用我的鼻去嗅這人 ... 。』



首先,因為作者不是以英語作為母語,大腦必需先經翻譯,才能說出英語,那些英語已經不能代表大腦使用什麼來代表他的經驗。

再者,經過修辭後的母語,也已經不是原有的說話,以 VAK 語句來測定對方的慣常表象系統,必須是觀察其無意識的說話,亦即日常不經意的說話;我想我在課程中也提及,想以 VAK 語句來測定,並不容易。


4. 『NLP 又有一個理論,我暫且稱之為「眼碌碌」... ,因為很多 NLP 書籍都提及它 ... 這理論說﹕觀察人眼晴的滾動,你可以知道他怎樣處理資訊,明白他當時內心的活動,於是你可以根據他的方式,知道怎樣和他溝通。

... 如果一個人同時回憶一個視像,和與視像同來的聲音,又留意自己的感受(譬如,他回憶一次面對一隻巨大的惡犬,想到牠張牙舞爪的樣子、聽到牠兇猛的吠叫聲 、又想起自己當時慌張的感覺),這人的眼晴豈非不斷在「碌來碌去」?』


看書又怎能完全理解一門學問呢?

如果你上過小弟的 NLP 基礎理論單元,每次小弟也隨意找同學,示範給你看,人的眼球真的是會「碌來碌去」,而且「碌來碌去」的幅度極小,大部份人也不會察覺,因此 NLP 強調用者必須鍛鍊自己的敏銳感官


5. 作者認為,很多從事 NLP 的人也在從事新紀元活動,所以 NLP 就是新紀元活動:

『NLP 是 John Grinder 及 Richard Bandler 二人在二三十年前,以 Fritz Perls 的「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Virginia Satir 的「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Milton Erikson 的「催眠治療」為典範,發展的一套理論和技術。催眠術是新紀元邪術,想不必詳加解釋 ... 「完形治療」是一個帶有新紀元味道的治療學派,它被包括在人類潛能運動中。 Virginia Satir 亦推動新紀元觀念。

所以我們也常常看見 Grinder、Bandler 和晚輩們,都涉足新紀元事物﹕Bandler 教授 渡火(FireWalk); Grinder 和 Bandler 的得意門生 Lankton 使用催眠術;NLP 師 Joseph O’ Connor 在他的 NLP 書最後部分,有一段討論冥想。

台灣的「赫威思專業訓練中心」教授 NLP, 同時開設氣功,催眠、靈氣,和一些算是新紀元心理學的課程 ... 這些全部都是新紀元技術和新紀元治療!

Grinder 和 Bandler 曾經有一個例﹕治療員讓當事人面對一張空椅子,指示他閉上眼晴,集中精神,讓自己在「心靈的眼晴」中看見這張椅子,又使用形容詞,將他的頭痛人格化,治療員繼續指示他深呼吸,同時「看見」頭痛從他的鼻孔漩出,離開他的身體,坐在椅子上。

請問 NLP 師的教導和靈媒的教導有什麼不同?』



就算 NLP 最初模擬對象真的是什麼新紀元,但 NLP 不是用了他們的理論,而只是從模擬他們時,設計了 NLP 模擬技術,等於如果小弟從模擬殺人犯的經驗中,理解了模擬犯罪行為的模擬方法,那模擬方法就變成了犯罪行為了嗎?

再者,那一小部份教授 NLP 的幾位朋友,同時參與了其他活動,那就等於 NLP 就是那些活動嗎?

舉例來說,有些學生在學校販毒,那麼學校就是販毒組織嗎?這正是 NLP 所指的概括 (generalization) 了!

這是一種典型的起源謬誤 Fallacy of Origins.


6. 『NLP 前設之一是﹕「每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就是說,任何人能做任何事,而不管在任何時候,人們總是傾向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我真的看不出前後兩者的關係!我有資源,跟我會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有什麼關係呀?莫非你有錢,你就會為所欲為?!

亂扣帽子,文革也不外如是!這也就是 NLP 所謂的歪曲 Distortion 了。

還有,這個前題假設的原文應是 People have all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o make the changes they want,意即每個人也擁有作出改變的資源並非什麼成功快樂


7. 『另一前設是﹕「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正向的意圖。」太清楚了,這就是說,人無論做什麼,他的目的都是善良的。NLP 師 O’Connor 說﹕「如果我們認為某些行為是負面的,那是因為我們看不見其目的,所以,甚至自殺也有一個正向的意圖。」這句話不但告訴我們,人性本善,而且也告訴我們,沒有什麼對、錯、道德。』


不去弄清楚便做結論,誤導大眾也!那個正向的意圖,是指對自己而言,正向也可以是錯誤的,而且『正向』跟『善良』毫無關係,『正向』是指能帶來好的結果,重點是對什麼人好。

NLP 認為,每個人也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因為他們心中有著他們自己的正向的意圖,因此想勸導他人,應先由瞭解對方的正向的意圖開始,否則努力也是徒然。


8. 『還有一個前設﹕「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這個道理可說是模仿康德的哲學。假若我們不可能認識真理,只能知道自己的感受,難道 NLP 師們可以例外?無論他們發表什麼理論,也不過是他們自己的感受,不是客觀真理。這是一個循環邏輯!』

真實真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分不清楚的,就應先弄清楚才說;如果本身是清楚的,那就是故意誤導了!

這個前題假設想說明的是,人是沒法認識真實,因為無論怎樣觀察,也會被本身已有的想法及信念左右著,但 NLP 從未說過不能認識真理

再者,NLP 從來沒說 NLP 是什麼真理,她不是開宗明義地說明這些都是前題嗎?


9. 『NLP 的基本前設包括「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又表示﹕「沒有失敗只有回饋。行不通,就換個方式」,動機和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這就是實用主義﹕「只問成功、不擇手段。」』


有誰說過「動機和方法不重要」呢?

縱觀 NLP,完全找不到任何言論認為『動機』是不重要,而且在 NLP 中,還有一個重要技術叫『動機檢查』,就是當你改變了方法之後,務需檢查一下原本的動機還能否實現,也就證明 NLP 重視動機了。

況且作者自己不是已說了 NLP 其中一個前設是「行不通,就換個方式」,因為方式影嚮結果,那不就正好說明方法是重要的嗎?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中的『道理』,不是道德倫理的『道理』,原文的『道理』是 Truthfulness,那是指真相;世事難分真假,其中一個分辨真假的方法,是檢查它能否帶來現實效果,亦即所謂是否有效;真的東西,自然吻合現實,當然能帶來效果。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提醒我們失敗只是一種回饋,通知我們現在的方法並不有效;「行不通,就換個方式」說明人需有彈性,堅定與固執是截然不同的,堅定在於目的,固執只是堅持方式。

這兩句只是叫人不要盲目固執,作者便說成是「只問成功、不擇手段」,明顯是不相干謬誤 Fallacy of Irrelevance


10. 小弟唯一贊成作者的看法就是:NLP 並沒有太多科學證據

真正理解 NLP 的朋友,均不會把 NLP 當成什麼科學來看,我從來也認為 NLP 只是知識論 Epistemology 的一種,又或歸入人文學科 Humanities 之中,絕對不是科學!

沒有太多科學證據的事物,除了 NLP 外,還有很多,是否凡是沒有科學證據的就是垃圾?

用回作者的結論:請你自己評量吧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Updated: Apr 10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