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2013年,小弟課程的主調是『容易』,這只是一個開始。不能得到更大的成果,往往是由於我們遇難而退,退慣了,連退了也沒察覺,還抱怨上天為何不給自己更多機會!
遇難而退,不是知難而退,『知』是察覺了,明白了,知道了那個『難』真的非自己所能,然後有意識地決定保留實力,另取他途。『退』是小弟最常用的策略,無需為者、不能為者,不可為者,退之可也,絕不糾纏。
當然論語有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聽人提到這句,小弟總是覺得,內裡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太多的偏執逞強。
但孔子不是這樣的,而這句話也不是孔子自己說的,只是旁人對孔子的描述。孔子一生,示範的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這個漫長示範,卻是『可為之』的事啊!
以孔子的智慧,又怎會不懂得去區分『可為』與『不可為』,否則就沒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之說了;只是太多人不管可為,或不可為,早就決定不為,人又怎能修身、齊家、治國呢?
2014年,小弟的主調,將由『容易』,演進為『使其容易』;先知其難,再使其容易,如此,我們便更能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進化為『知其可為而為之』了。
先知其難,關鍵在於能否超越自己的慣常,在慣常以外看到『難』在何方,而這亦是輔引學的核心原理。
記著,重點是『看』到。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