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別人的量度,應是說『器』量,還是『氣』量才正確呢?
不少人說兩者相通,故兩者也是正確。
小弟也認為兩者皆是正確,但並不互通,兩者意義不同,但卻相關。
器量,器皿的容量,容納事物的大小也,以之來形容人,當然是指能容人事物之量,胸襟廣闊者也。
有器才有識,所謂『器識』,熊十力先生這樣論說:「能受而不匱之謂器,知本而不蔽之謂識」,意即器量需廣大而能容受,才不會匱乏而貧薄;識見須深遠明通,始能分辨事物的根本,才不會有所蒙蔽而茅塞。
試問容量不足,又怎能察知根本呢?
至於氣量,氣魄的大小;氣者,無形的力量也,所謂氣功、正氣、浩然之氣,全皆無形但卻具備力量;用現今的講法,氣就是無形的影響力。
器量大才造就識見,有識見才能養氣,是故器量越大,氣量越大。
可惜今天小器者眾,凡聽到不吻合自己想法的意念,皆認定對方錯誤,如此那有識見,那具氣量?
小弟自知才疏學淺,運用的所謂助人技術,諸如教練與催眠,實則只是被動助人 Passive Helping,而非需要更大專業知識的主動助人 Active Helping。
教練與催眠,兩者共通之處,乃同樣也無需懂得如何解決對方的難題,讓對方自行找到答案,只是前者於顯意識運作,後者作用於對方的無意識中。
被動助人,就是令對方主動自助。
助人者的被動,等若擴大了相互間的器量,促進對方分辨事物的根本,拓闊了對問題的識見,才能啟蒙茅塞,繼而對方自行影響自己,增強自己解決難題的氣量。
助人者要做到被動,得先能容納對方不同的想法,這便是被動助人者的器量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