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學習催眠的朋友都應知道,暗示式催眠,就是在催眠狀態下,受者接收暗示,然後身心依照執行,從而獲得改善。
小弟初學催眠時,奉這個定義為基本原則,從沒深究,但經過多年後,越看越覺不對勁,其中最大疑問有二:
1. 進行催眠時,『明』示遠多於暗示,那為什麼定義說是接收『暗』示呢?
2. 為什麼要在催眠狀態下進行呢?
問題一的疑惑很易解釋,因為那只是一個翻譯上的錯誤,所謂暗示,譯自Suggestion一字,Suggestion者,建議而矣,那有暗示之義?直接的建議,就是明示,間接的建議,就是暗示;兩者皆可用,只是運用前者快,但或可引致抗拒,後者慢,但可避免抗拒,取捨之道,取決於建議的內容,不太會引致抗拒的建議,當然以更快的明示來進行,節省時間嘛!
那為什麼要在催眠狀態下進行呢?不用導入催眠狀態,豈不更節省時間?
催眠狀態下,潛意識活躍,結果更易接收建議,身心才能依照執行,這是傳統的解釋。
但話說回來,如果不太會引致抗拒的建議,用了明示,沒有抗拒者,即潛顯意識也都接受,因此沒有必要攪什麼催眠狀態;會引致抗拒的建議,用了暗示,避開了抗拒,亦即潛顯意識也都接受,因此也沒有必要攪什麼催眠狀態,那樣還需催眠狀態?
問題究竟在那?催眠狀態下,不是更易接收建議,而是更易明白暗示,明白了,才能接收!
明示者,不論潛顯意識,皆能輕易明白;暗示者,迂迴間接,顯意識難以明白,但那不要緊,因為術者會先確定受者顯意識願意改變,才會向之實施催眠,它明不明白,不是關鍵,反正它早已願意改變;我們的說服對象,卻是潛意識,潛意識明不明白,才是重點。
清醒狀態下,顯意識活躍,障礙了潛意識的活動;催眠狀態下,潛意識變得活躍,而潛意識卻有能力『翻譯』暗示;暗示者,要傳達的不是表面字義,而是它的含意;顯意識同一時間只能集中於一項事物上,當然沒法理解含意,但潛意識卻能同時能處理多項資訊,表面字義、潛在含意同能兼顧,這樣它才能明白暗示,才能接收,才能執行,才能改進。
因此,傳統定義並沒有錯誤,只是我們誤解了它而矣;催眠狀態下,受者接收暗示,因為他能先明白那個暗示。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國際認可催眠治療師課程:www.excelcentre.net/hyp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