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一名酗酒多年的男士,艾克森醫生著他往植物園去看仙人掌,同時在那裡深深思維,結果他戒了酒。
一位性好競爭的男士患有頭痛九年,艾克森醫生讓他自己的肌肉比賽放鬆,結果他不再頭痛了。
一名哈佛學生,慘被嚴重暗瘡煩惱多年,艾克森醫生叫他的母親,移走房中所有鏡子,兩星期後,他的暗瘡完全好了。
一位高中學生,準備參加校際擲鐵餅比賽,但不斷練習後,他的成績卻依然無法突破 58 呎,奪標機會渺茫,艾克森醫生問他能否分辨 58 呎跟 58 呎又十分一吋,他說太接近了,無法分辨;結果他取得銅牌,再過一年,更獲得了奧運金牌,四年後又再奪冠。
一個本不開心、差不多是『零』社交的女士,不會容許自己吸煙、喝酒、看戲、去藥房 (因當年美國藥房有煙賣!)…,因為她相信神會立即殺死她;艾克森醫生花了很長時間,說服了她吸一口香煙,結果她沒有立即死去,艾克森告訴她:因為她還未到時候;結果最後她開展了社交生活、轉了工、結了婚、快樂地生活下去。(各位朋友,不用擔心她同時變成了煙精酒鬼,她沒有!)
這五個案例,有什麼共通點呢?
艾克森知道要對方需要『去到那裡』,然後他做的,只是逐步讓他前去那裡而已。
要助人,就是要助人去到他應/想去的地方,但連去那裡也不知道,隨意介入,那是害人,不是助人;要助人,一是助人自行發現要去的地方,或是你知道需要去的地方,然後協助他去。
前者慢,後者快,前者是教練學問的原理,後者是艾克森的智慧;若兩者也不是,那先問問自己,自己實在是在做什麼?(不是說你做錯,只是叫你先想清楚)
究竟是如何知道對方需要『去到那裡』呢?
那要看回到艾克森的第一項智慧-看穿難題的表面,難題表面之下,就是做了不應做的,或是未做應做的,知道了,『去到那裡』自然瞭然於心。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艾克森的第一項智慧,可參閱 Excel Your Life月刊 本年度四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