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Developmental Dynamics: 明成皇后之我見 Part 5 - 早始早成

Hi,

這應是明成皇后整個系列的最後一篇。

明成皇后時代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小弟已在過去幾篇,分析了他們的心智發展階級,其中最高者,非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莫屬,他時年五十有多,亦是眾多角色中年紀最長的其中一位,那是否心智發展階級與年齡有著關係?

是與否!

是,由於發展需時,特別是越高的發展,等於能處理越複雜的人事物,理解複雜,當然需要時間。

否,能越早開始心智的發展,也未必需人到中老年才見成效;再者,環境因素可能更是重要,試舉一例,當時比伊藤博文年紀更長的主上的父親-大院君,其心智發展階級卻遠遜於伊藤博文,大院君約於中階發展的第四層,伊藤博文卻在高階發展的第八層,皆因前者的人生範疇只局限於朝鮮的貴族階級,後者卻出身貧農,年輕時已足跡遍及中國與歐洲,並曾修讀於倫敦大學,從政後由低做起,閱歷豐富,更從事外交工作多年,促成他對世事的透徹理解!

另一例子,駐朝公使三浦梧樓,一生從軍,退役後才被任命成為外交官,年紀雖大,但多年來經歷相近,而且作為軍人,以接受命令為己任,這種環境,實難營造心智發展的條件,故人到中年,但心智發展仍處於低階的第三層

要由中階突破進入高階的心智程度,豐富的閱歷乃基本條件,亦因此與年齡有著間接的關係;歷史中的著名高階心智者,諸如愛因斯坦、達爾文、阿理士多德、牛頓、馬克思等人,也在人到中年,閱歷豐富後才取得突破。

但要注意的是,小弟說的是『閱歷』,而非『經驗』;『閱』是思維的運用,『經』,經過而矣。

不管怎樣,還是越早瞭解心智發展,掌握竅門與方法,越快著手,越能突破!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December 04, 2009

Developmental Dynamics: 明成皇后之我見 Part 4 - 低成高敗

Hi,

這是整個明成皇后之我見系列的第四部份,第二第三篇,談的都是當時朝鮮那一方的角色,忽略了日本那方,本文補之。

當時日本正值明治維新初見成效,努力的想擴張勢力,增加本國資源,朝鮮天然物資豐富,當然是日本的首要目標,但從中作梗者,非朝鮮王妃莫屬,日方固然欲去之而後快,可惜駐朝日本公使井上馨與王妃多番角力均無功而回,皆因雙方也屬中階的心智發展層次,難分高下,而且日本欲侵佔他人國土,理虧在前;中階心智發展層次外在世界邏輯行事,亦即以理性為主導,但理在朝方,日方自然功敗垂成。

日方唯有改派軍人出身的三浦梧樓作為公使,論心智發展,三浦遠低於井上,但亦因理解越少,行事越直接,不是不顧後果,而是根本無法考慮後果;下毒、強攻、謀殺,直接了當,省卻連場鬥智,三招兩式即把王妃置諸死地,爽快利落。

身處心智發展層次初階的三浦,凡事以自己內在邏輯決定,認為朝鮮本應就是屬於日本,阻礙其事者死是最自然不過的;當然若從外在邏輯來作判斷,朝鮮根本不是日本的屬土,阻礙這種不合情理事情發生的人,當然更不應處死,但他又那會想到這麼複雜的關係,他這種想法行徑,自會飽受非議。

亦因如此,各國公使隨即出面批評日本做法,但日本只需把罪行歸究於三浦身上,所有責任便推得一干二淨。

心智發展水平更高,並不代表更能成事,有時更低的心智發展水平,反而水到渠成;這種低成高敗的情況,又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環境因素嘛!理在他方,鬥智不成,唯有鬥力,所謂拳頭在近,還需浪費時間?君不見不少用腦之人,卻慘敗於無腦之人嗎?

整件事情,當然不是單靠三浦這個無腦之人所策劃,背後發功者,正是日本名相、第一任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是也。伊藤博文是使日本邁進現代化國家、成為近代世界列強之一的功臣,其目光宏大,看通當時朝鮮、中國、俄國、甚至歐美諸國的複雜互動關係,明白直接殺人,最後各國也是無可耐何,最終得益也是日本。

他更能看穿比三浦更有智慧的井上,環境令他根本無法發揮作用,反而單純愚魯的三浦,更能一舉成功;有這種能耐,自然是已晉身內外邏輯皆通高階心智發展層次

當層次已超越內外邏輯,當然已不再受外在環境因素所左右!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後記:上一篇遺漏了一個要點,就是為什麼長居宮延的王妃,其心智發展程度,竟能比飽覽群書、週游四海的家翁更高?皆因心智發展,不是知識累積,而是智慧的開發,更多知識,也不等於更大智慧!

Thursday, November 26, 2009

Developmental Dynamics: 明成皇后之我見 Part 3 - 高低立見

Hi,

明成皇后之我見Part 2時,談到各層次的心智發展階段,大家很明顯就能看到,人們在現實世界取得的發展,直接受其心智發展階段所左右,想不到的,焉能做到?

上回解說了主上的心智發展階段,那麼他的父親及王妃的心智發展,又是去到那個層次呢?

如熟悉韓國歷史或有觀看『明成皇后』這劇集的朋友,就會知道那個主上的心智發展,肯定遠遠低於其父及其妻;正如小弟於Part 1時說到,主上經常的哭哭啼啼,究其原因,乃他仍未能明確分別自己與外界,結果老是認為自己被外界折磨,苦不堪言,實質只是自己虐待自己而矣,這是典型發展階段第二層的特徵。

至於父親及王妃,表面看來,作為父親的,好像比其媳婦心智更為成熟,此乃錯覺,皆因他看來更為國為民,兼且膽色過人,而王妃則較有私心,其實王妃的『先開放,後改革』想法,比父親的『先改革,後開放』更為全面,當時韓國的問題,乃列強已守候在家門外,而自己卻弱不禁風,待改革成功,國家早已滅亡了!

父親僅以國家為本位,一切以自己國家的觀點來看世事,以事論事,乃屬中階發展層次的第四級,至於王妃的能有各國互爭關係的概念,比純以事論事的父親,又高出一層,位列第五級了!這亦是當年聰明的日本,為何意欲保留父親作為傀儡,而殺王妃的玄機所在了。

由於父親只能以小角度來看事物,資料不足下,滿以為十拿九穩,當然敢大刀闊斧,膽色過人;反觀王妃因看得更廣,考慮因素更多,結果更小心翼翼,反被認為小女人,不及父親英雄好漢了!

一個國家的元首,竟然其心智發展程度如斯之低,國家又豈能不受列強吞併呢?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Developmental Dynamics: 明成皇后之我見 Part 2 - 兩難局面

Hi,

前文說到小弟對『明成皇后』一劇的第一個觀點-單靠別人的方法、單靠別人的意見,自己卻不去思想,沒法有所成就!

其實只責怪那個主上又有點殘忍,他是身處兩個『兩難局面』(Paradox)中,一個已足夠令人無所適從,何況兩個?

自己的父親,主張國家先閉關自守,進行改革,強壯國家,免被列強侵略;自己的王妃,卻主張開放門戶,先借助外國勢力,防止外國勢力入侵,才進行改革內政;正所謂手背是肉,手心也是肉,應依從父親,還是王妃呢?

『先改革,後開放』,與『先開放,後改革』,各有其道理,又如何選擇才對呢?

為何會有『兩難』?一個角度看一件事,當然某一個答案是正確的,另一個角度看同一件事,另一個答案又變得正確了!

這時候,可有四種不同情況或會出現:

1. 如果主上根本沒有主見,可能出現的是覺得兩個方法也有點道理,亦可能是兩種方法也看不出道理,前者出現『兩難』,後者則沒有,劇中的主上就是屬於前者。現實世界,沒有主見的人佔了大多數,所以時而聽見有人自稱面對『兩難』,時而聽見沒有『兩難』,但你卻認為那是『兩難』!

有這種情況的人,雖然年齡及身體可以早已成熟,但卻身處於心智發展的初階,也就是小弟說的首三層的發展階段

2. 如果主上有點主見,他可能一開始就從兩者其一的角度來看,那另一方法就是錯誤,根本沒有『兩難』出現,但不代表他的看法是肯定正確;當然,主上亦可從第三個角度來看,那早前的兩個方法也是錯誤!前後兩者皆不會出現『兩難』,劇中的主上,可惜卻是兩者皆不是。

上述兩者,已分別達致人類心智發展中階的第四及五層了。

3. 如果主上能從父妻兩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那他就看出兩者皆有道理,但同時兩者皆無道理了!結果『兩難』又再出現,這種『兩難』更難應付,因為答案絕對不是兩者擇其一,因兩者皆對皆錯!

很矛盾的情況,能從兩種不同的角度來看事物,在心智發展的層面上,已比前兩種情況更高,但因而出現的『兩難』,結果是更難,這也是為何我們還是不要心智更成熟好了!

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無知者更幸福的道理,看不出事情的更難,不就是更易了嗎?能有第三種情況的人,其實早已達到人類心智發展的甚高層次,也是小弟說的第六層了!

第四種情況是什麼呢?

4. 當主上能同時從父妻兩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那他就能找出兩種方法的整合方案,『兩難』就無需出現了!這種第七層的高階心智發展層次,早已超越了現實的二元邏輯思維,走向非二元思維了。

以上所說的第六及第七層階段,絕非日常聽別人說的『你對他也對』、『世事不是非黑即白,還有灰色地帶』那種似是疑非的取巧說法!

能突破更高的心智發展階段,自然能看穿根本不是『兩難』的『兩難』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Personal Development: 明成王后之我見 Part 1

Hi,

近期每晚追看重播韓劇『明成王后』,小弟真的有點賤格,越看越火,越火越看!

為什麼那個主上,每集也在逃亡?為什麼那個主上,每集也在痛哭?男人老狗每天哭什麼,成何體統?!

想國家開放發展,又沒有日本那個明治天王那麼狠,招惹日本人來協助,到日本人橫行無忌時,又去走找大清中國人來趕日本人,結果大清入關後,當然不走,唯有又找日本人來驅逐大清,驅趕不成,最後日本大清同時賴死,竟然想到找來俄羅斯人來驅趕日清(不是杯麵)!

單靠人家就能成功,那不是笑話是什麼?但反觀現今,我們還不是不斷重覆這種笑話!

單靠別人的方法、單靠別人的意見,自己卻不去思想,那能成就?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