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1, 2011

轉載: 世界急速多變 管理層溝通致勝之道

Hi,

本篇文章並非由小弟所寫,而是小弟最近的一篇訪稿,近年小弟早已轉向低調,極少接受媒體訪問,但今次談的是小弟最為喜歡的教練學,而且不是催眠、NLP那些太易嘩眾取寵的話題,乃欣然接受。


原刊:生活易

有日A君跟朋友走到岸邊,朋友不慎墮海遇溺,A君不諳泳術,情急之下方寸大亂,不懂如何施救,此時,湊巧你打電話來,如果你…

(一) 給A君提供施救方法,如報警求助、拋個水泡落海等,這是 Consultant(顧問)的工作。

(二) 透過連串提問,令A君冷靜思考,自行找到最適當的解決辦法(其實可能拋一根樹枝落海就行了),這就是 Coaching(教練)的工作。


Personal Coaching (個人教練)在80年代後期美國興起,自2000年正式傳入香港,它是教導學員如何幫助受教練者(Coachee)理解困難,從而令對方自行找到解決辦法。

由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舉辦的「註冊個人發展教練課程」,正正是給學員灌輸 Personal Coaching的實用法則,日前得到此課程導師陶兆輝博士(圖左)接受訪問,他表示 Personal Coaching 在香港以及全世界的存在空間愈來愈大,「原因是世界轉變得太快,當管理層無可能識做所有下屬的工作,另外,世界比從前變得複雜,每個工作崗位都可能有無數工序,管理層亦無可能樣樣都知道。」他說。


什麼人適合報讀?

陶博士表示,愈是自我中心的人,愈需要學識Personal Coaching,他說:「做到管理層思想較自我中心,當初在決策上、解決問題時總有一點自己的堅持、固執,他們有今日的成就正正是因為當初的堅持,但這一點固執往往成為現在決策時的最大障礙,譬如他們與下屬溝通,許多時候都以引導性的問題,某程度上已經規範對方的想法,這種思維方法是縱向(Vertical)的,而Coaching的訓練就是令受教練者思維轉趨橫向 (Horizontal)。」


關於這個課程

(1) 以Open-end question提問

「好多時候我們發問,是將答案轉化為問題來問,Coaching要令學員在不知道對方的問題,亦不知道受教練者的處境,以Open-end question發問,讓對方先行思考自己處於什麼境況,面對什麼問題,對方得到係 Conceptual(概念上的)方法多於 Cognitive(認知的)方法,對方回答問題的一刻,其實腦裡已釐清許多不清晰。」陶博士說。

(2) 由Emotional 走向Rational

課程的第六項是「生命蔓陀羅繪圖系統」(Life Mandala System),跟Personal coaching 有什麼關係呢?陶博士表示,當問到受教練者人生較長遠的理想或目標時,對方未必可以三言兩語回答,這類問題是較感性的,如「你想自己在未來十年會怎樣?」這部分我們教導如何讓受教練者透過繪圖,將心中的答案畫出來,然後由圖像將答案轉化為文字,幫助受教練者理性去理解自己的問題。


後記

完成這個訪問,不期然令我想起出自《周易》裡這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經典就是經典,落在現今多變的世界裡,還是非常管用的。除了這一句,筆者還想起已故黃霑的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化原是永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Sunday, January 30, 2011

Thinking: 偽科學的學習價值

Hi,

偽科學 (Pseudo-Science),小弟最喜歡的名詞之一。

教授偽科學,小弟最喜歡的課題之一。

既然偽科學是偽,還教?為何不!把偽科學當作科學來教,誤人;自己誤以為所教所學者乃為真科學,誤己;把偽科學當成偽科學來教,惠及大眾。

還是不明,無論你把它當作什麼,它始終仍是偽科學,有何分別?

分別大矣,教者學者皆知其為偽科學就能清醒抽離地來研究之,把它弄個清楚明白;若一開始便以為其乃科學,自會誤墮其中,迷迷惘惘,學了比不學還差,君不見很多朋友,學了一大堆東西後,卻比未學前還要懵懂!

但弄清楚一個偽科學為啥?除了不被其騙到,有何助益?

當然不是所有偽科學也要浪費光陰來研究,有些偽科學相信的人特別多,流傳時間特別長,傳播範圍特別廣,那就肯定就算是假,也有著其功能存在,可加運用。

第一,假的還能流傳,自有其過人之處;學了,要流傳真的東西,豈不易哉?第二,偽科學非科學 (Non-Science),可能只得一點差距;非科學者,當中其學理並不吻合現今科學,可能真的不是科學,如哲學、藝術等,也是不是科學範疇內的有用東西,但非科學者,亦有可能只是『現今』科學還未能加以證實而矣,將來或能發現其乃真科學也未定;至於所謂偽科學,就是既然不是科學,卻穿上科學大衣,聲稱自己是科學。

把偽科學當成偽科學來教授,就是脫掉其大衣還原它為非科學層次,就能冷靜地研究其學理,一門廣為流傳的偽科學,自有其中學理,值得借鏡。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小弟的課程,當然大部份也是偽科學,你不是不知道吧?

Hypnosis: 催眠暗示中的「心態/能力/行為」與「時間/地點/人物 」

Hi,

有同學來電郵,詢問有關協助受者發現暗示的問題,我相信對各催眠同學也有幫助,抄錄如下:

1. 有關發現暗示,我們需要問「相同/不同/新增」及「心態/能力/行為」,至於「時間/地點/人物 」是夾入去一齊問嗎?

「時間/地點/人物 」只是「心態/能力/行為」中的『行為』類暗示,因此不存在夾不夾入去來問的情況,若你要問『行為』類暗示,你就會問「時間/地點/人物 」。


2.「相同/不同/新增」、「心態/能力/行為」及「時間/地點/人物」必需要全部問晒嗎?

上面已經解釋過,「時間/地點/人物」只是『行為』類暗示,問及『行為』類暗示,當然要問「時間/地點/人物」;至於「相同/不同/新增」,在課堂上小弟曾提及,這不是一個程序 (Procedure),只是次序 (Sequence),因此問多少,視乎你已經取得足夠暗示沒有;「心態/能力/行為」,三個層次的暗示,正如堂上所說,三者各有功能,要有效暗示,三者並存是必須的。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Friday, January 28, 2011

Thinking: 清醒才能理性,理性才是證據

Hi,

一條簡單的問題:

1. 我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麼,但不自覺地,我會找證據證明它是正確的;我找到了,因此我不自覺地更加相信它

2. 我知道自己相信什麼,我特意地去找證據證明它是正確的;我找到了,因此我知道我更加值得相信它

兩者有沒有分別?很明顯地,兩者極為相似,但實質完全不同;前後兩者,那個更能進一步自欺欺人?當然是前者;那個更能找到真正的證據,來印證自己的信念?當然是後者。

為什麼呢?

理性是在那一個意識呢?無意識,還是顯意識呢?當然是後者,因為推論是一個有意識的功能,真正的證據,是能經歷理性推論考驗的,這也就是自我察覺為什麼會更令人進步!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Updated: Mar 2019

P.S. 當然,這不是理性推論的全部,另一部份就是特意地找證據,證明它是錯誤的;找不到,它就相對地更真實了,真正的理性,在於同時尋找兩種證據

Wednesday, January 26, 2011

身心治療學基礎論之十:神奇病毒,促進健康

Hi,

病毒也能促進健康?當然,她更能有病醫病,無病強身!

你是否在說那些在大腸中活躍的益生菌?那是細菌,不是病毒!

小弟說的當然不是什麼禽流感、豬流感諸等病毒,而是活躍在人的思想世界中的思維病毒;所謂思維病毒,就是一組又一組,具傳播性的意念,通過人與人的交流,由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心中,然後發揮每個不同意念的不同效果。

學習身心治療的朋友,身心治療其中最大的原理,在於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你相信某種方法能治好你,那種方法便開始發揮作用,那不只是『心理作用』,而是切切實實的『生理作用』,大量研究顯示,安慰劑效應作用於大腦,影響大腦的化學反應,促進治療結果。

但要人先接受那種想法,安慰劑效應才能發揮作用,如何令人先接受呢?

說服,惹來抗拒,每多功敗垂成,適得其反。

影響,無形說服,沒有說服,那來抗拒?!

如何影響呢?先行把意念傳播於對方心中,思維病毒是也!作為治療師,無論你的治療方法如何出色,功效多不嫌多吧?散播正面的思維病毒,即先為對方營造一個快速回復健康的心理條件;你的權威性、對你及你的療法的信任、信心,無一不是需要傳播的思維病毒;你的衣著談吐、你的辦公室、你的治療設備、你的經驗、經歷、履歷,也無一不是傳播思維病毒的媒介

心病還需心藥醫,身病也需心藥醫,心身各病更需心病醫,此心病者,思維病毒也!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希望更能掌握如何強化自己運用思維病毒來助人,可參考小弟其他思維病毒文章

Tuesday, January 25, 2011

Mental Virus: 流感防疫針

Hi,

流感高峰期即將來臨,今天趁放假,速找醫生注射了流感防疫針,有備無患,以防萬一!(可能你不知道,小弟這個行業,是不能病的,臨急通知一百幾十人取消上課,大工程也;通知不到的,白走一場,小弟也不希望見到。)

流感防疫針,面世數十年,正面的研究報告無數,但世上仍有人擔心接種,害怕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小弟理解,有關防疫注射的負面研究,確實存在,但相對正面報告的數量,實在少得不成比例,而且不少這類報告,後來也被證實研究方法有誤,甚或偽造結果。

但『唔怕一萬,至怕萬一』嘛,而且我真的曾聽過,有人言之鑿鑿,說什麼誰人接種後如何死掉,誰人的兒子接種後,又如何染上自閉症等等;平心而論,如果有人資助小弟,小弟也可弄一個『出街遇到意外因而死亡』的報告,那麼,你又是否以後決定不再離開家門呢?

如果你仍是害怕接種,小弟當然不會勉為其難;小弟有興趣的,反正不是流感病毒,而是思維病毒!我更有興趣的,是為什麼有人,寧願相信某些少數人說的恐怖故事,卻不相信科學驗證?!

理由很簡單,有關防疫針的故事,肯定是負面的,更要命的是,接種防疫針好處的故事,不是太少,而是根本不會存在

為什麼呢?有人會告訴別人,因為接種了防疫針後,而未有患上流感嗎?!就算真的有人這麼說,這種故事會好聽嗎?

因此,強弱懸殊的散播比例下,前者當然仍會大有市場,不乏信徒!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助人之道: 為什麼無效?

Hi,

是否所有小弟講授的技術,不論是 NLP、催眠、教練、又或輔引技術,均是有效?

當然不是

那為什麼無效?

1. 自己或對方本身的原有信念與方法並不相容,先入為主,後來的改變企圖,當然不會成功!這個情況最難解決,因為大部份信念均是無意識的,難於察覺!小弟的意見就是,當某個方法無效,就用別的方法好了

2. 用錯方法,那個方法根本不適用於那種情況,當然無效!先攪清楚使用方法的功能,是否對應面對的情況,舉例來說,催眠治療中的內在調解,作用於化解內心矛盾,若對方的問題,根本不是源於內心矛盾,多做一千次也是無效。小弟建議,介入前必須先弄清楚情況,否則徒勞無功,在所難免。

3. 步驟錯誤,用對方法,但做錯了步驟,無效也是應份!讓同學作為觀察者,旁觀者清,如果做錯步驟,同學自會提醒;但自己若固執己見,多一千個同學,提出相同意見,也會無補於事。小弟也領教過不少,當小弟作為導師,提出指正時,得回的是只是諸多藉口,小弟當然不會堅持,小弟那會這麼偉大,有教無類?孜孜不倦?神經病!小弟看法,先明白步驟背後的原理,自然不會做錯。

4. 那個方法根本無用,怎樣做也是無效!世上沒有百份百有效的方法,小弟講授的方法,自己肯定用過有效,否則絕對不教,而且小弟選擇教授的方法,盡量從已有多人證明有效的前題下,才考慮加進課程中,但也不能擔保百份百適合每一個人,以及任何情況。

但當人發現某一個方法無效時,首先想到的,卻是第四個原因,因為首三個均與自己有關,要先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對不少人來說,矣!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Updated: May 2019

Wednesday, January 19, 2011

NLP: 信念、規則、與選擇

Hi,

NLP 常道:越多選擇越易成功,越多選擇的人,便是有彈性的人,當然越易成功,但如何才能增多選擇呢?

很簡單,每一個信念,就能給你至少一個選擇,舉例來說,如果你相信不開心時,索點K會令自己開心一點,那麼,你就有一個選擇了,那個選擇,亦即是當你在不開心的情況下,你可選擇索K!

所以,越多信念越多選擇

但如果你的信念,根本與現實脫節,那麼你的選擇,亦會與現實脫節;它不是不能執行的,就是執行後不能帶來預期結果,又或是執行後,害處大於好處;因此,我們的信念,除了多外,還要,即是:越多準信念越多準選擇

準的信念,有另一個名稱,叫『知識』;不準的信念,也有另一個名堂,叫『假設』。

那麼,是否越多準信念,越多準選擇,就越易成功呢?不是!

因為你可以不容許自己執行那些選擇,因為你認為它們是不對的,是錯誤的!當你相信某個信念是不對的,是錯誤的,它就不只是一個普通的信念了,它成為你的規則;好像若你真的相信索K能令你開心一點,但你認為那是錯的,你也不會容許自己去索吧!

這些規則,跟信念一樣,可以是有意識的,即能察覺的,或是無意識的,不能察覺的。有時你明知某個選擇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你就是不讓自己執行,因為它是不對的,這就是一個有意識的規則了;但有時你卻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抺剎了某些選擇,它們就是一種無意識的規則

前者還可自行分析,最後理性勝出,你就增加了自己的選擇;後者潛藏於無意識間,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焉,最後還是膠著,無能為力。

信念增加選擇規則減少選擇;要有選擇,要有彈性,相輔相乘啊!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Tuesday, January 11, 2011

NLP: 價值衝突

Hi,

長壽好不好?當然好吧!那麼活得長久是好,活得短暫是不好。

開心好不好?當然好吧!那麼開心是好,痛苦是不好。

活得長久,但痛苦好不好?當然不好!
活得短暫,但開心好不好?也不太好!

當然大部份人也希望活得長久而且開心,但那個更為重要呢,開心,還是長久?回答這個就有點困難吧!

為什麼困難?因為兩者也似乎十分重要,究竟是那個更為重要呢?難於抉擇,由於難於取捨;難於取捨,由於難分輕重;難分輕重,由於價值衝突,兩者也好像同樣重要!

人生就是在太多的價值衝突,難分輕重,難於取捨中,痛苦地虛耗光陰!(大家請放心,這種痛苦,沒多久後就會習慣,再沒多久後就會麻木!)

如何克服?簡單!

問問自己:沒有那個真的不成?那個就是更為重要!

如果兩者也真的可以沒有,那麼就不用大費周張,隨遇而安,人生就活得輕鬆多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有時可能只需要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有所衝突?誰說不能同時長壽而且開心?既然沒有衝突,小弟兩者也要!

P.P.S. 為什麼沒有價值衝突的,卻會認為有所衝突?那就跟價值沒有關係,那是信念的問題了!因為你相信它們並不相容。

P.P.P.S. 除了上述價值信念外,加上規則,就是NLP心態三大元素了;沒有彈性的人、自覺沒有選擇的人、固執的人、活得不開心的人,很多時均與這三者有著極大的關連!

Tuesday, January 04, 2011

Learning from Life: 206 - 210

Hi,

Another 5 of my new Learning from Life. I just can't believe I haven't written these for more than one year.

206. Nearly all things take more time than what we think.

207. Other people are always better than what we think.

208. People want respects more than what we think.

209. We have more choices than what we think.

210. We worry more than what we think.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ersonal Development: 為什麼無效?

Hi,

小弟從事了講授自助改進與發展多年,涉及的方法凡幾十種,但令人奇怪的事,不是每一個學習的朋友,都能取得改進或發展!

可能是小弟講授的方法無效,但是亦有同學能從中提昇自己,這是奇怪之處!

小弟大可以推卸於同學沒有留心聆聽、又或根本沒有依照執行;但是願意花時間來上課的,肯定是為了改進自己,沒有理由不去留心,也沒有理由不去執行。

但不能提昇的原因,究竟在那呢?很可能是本身的信念

既然想改進,其實很簡單,只要多做一點應做的少做一點不應做的,自然能夠成功,但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原有的信念,這些信念能夠障礙我們的想法行動,不先解除這些信念,再學多些什麼課程已沒用。

小弟利用了這幾天的新年假期,為大家製作了一個新年禮物,就是一個自我催眠的錄音,還未學過催眠的同學,就把她當成一個自我確定的錄音;這個錄音,針對的就是大部份人的局限信念,你只需每日聆聽一遍,所需時間大約二十分鐘,或許對大家有點幫助。

由於她是一個自我催眠的錄音,大家必須於一個安全寧靜的環境下收聽,絕對不適宜駕駛時,或操作機器時收聽,切記!

祝大家新年快樂,不斷進步!

下載:www.excelcentre.net/SelfTrust.MP3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

P.S. 大家切勿期望這個錄音是什麼高水平製作,只是分享而矣;學習催眠的同學,亦可從中進一步掌握,在課堂上提及如何製作自我催眠錄音的方法,同時亦可留意小弟的暗示架構,溫故知新。

P.P.S. 大家請自行決定是否使用這個錄音,小弟不負責運用這個錄音帶來的任何結果。

Saturday, January 01, 2011

Mental Virus: 為什麼 iPod, iPhone, iPad 那麼好賣? Part 2

Hi,

前文提到,iPod, iPhone, iPad 風靡全球,但究竟是為什麼呢? 小弟說過,她的熱賣,與思維病毒學第一原理(互相吸引)及第二原理(自我重覆)有著極大關係。

意念互相吸引形成更大意念單位促成產品銷量,這是鐵一般的銷量保證方法;iPod推出時,不只是推出硬件,而是同時推出 iTunes服務,iTunes表面聚集的是歌曲,以供下載,背後凝聚的卻是各種音樂意念,讓不同音樂喜好的人,以及音樂提供者,以iTunes作為聚集點,其後的Podcast,更進一步聚集音樂以外各種興趣的人。

所以,聚集的是音樂意念與各種興趣意念,iPod只是連結聚集點的必須硬件而矣;賣硬件能賺錢,賣音樂亦能賺錢,Apple充份運用思維病毒的力量,可見一斑。

但賣硬件的錢途始終不是無限,就算不斷推出新型號,也不是所有消費者會不斷更換新產品,因此創造更多錢途,便成為更正確的商業決定。

首先,Apple開放授權其他硬件品牌生產能連結iTunes的音樂播放器,反正長遠賺錢處,在於售賣音樂,更多人加入這個聚集點,賣出歌曲就更多;其二,Apple開始進軍音樂播放器以外的市場,那當然就是智能電話市場,背後的重點,仍是能長遠賺錢的iTunes;其三,為更充份發揮思維病毒的力量,Apple加入了更具潛力的另一意念聚集點-Apps Store,聚集的不再是音樂意念,而是硬件及日常生活的應用意念;其四,成功搶得智能電話市場,另一具同等潛力的市場-手提電腦,自然不會錯過,iPad遂應運而生。

順著這種邏輯,Apple繼iPad後下一個市場,會是什麼呢?(小弟的推測,下回分解,大家也不妨預測一下!)

說了這麼久,還未談到Apple如何運用思維病毒的第二原理,留待下回再續好了。

Keith
Explore, Exceed & Excel